2022-12-09 12:20:53秦島

食麵大有講究,中午吃連湯喝

食麵大有講究,中午吃連湯喝

@秦  島

 

 

 

01.

        麵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東漢的“煮餅”、魏晉的“湯餅”都是麵條最初的叫法。麵條既屬經濟飽肚的主食,還是可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據史錄記載,古代很多達官貴人均喜歡吃麵,並以麵食招待貴賓。

        傳統飲食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人們在吃完麵、水餃或元宵後,都要喝點原湯。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煮澱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澱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澱粉顆粒會分解成糊精,能幫助消化食物。而且麵湯中含有消化酶,在煮的過程中不會被破壞,也可幫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湯可以幫助減少積食。

        一般來說,口感筋道的麵條所含的蛋白質更多,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麵條可以涼吃也可以熱吃,但營養專家提醒,太熱的麵條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吃碗溫熱的麵條最有利於營養吸收,許多營養物質已溶入湯裡,故最好把湯也一起喝掉。

        飲食專家指出,一般人皆可食用麵條,病濕熱者忌食。眾所周知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中午吃更營養。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麵條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麵條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佔50%的食品,麵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

        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麵則不利於消化吸收。

02.

        冬天是吃牛肉麵最好的季節。麵條可補氣虛、厚腸胃、強氣力;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有驅風寒之功,又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所以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比較適合體弱、氣喘的人食用,能起到抗疲勞的作用。

        新鮮麵條有切麵、揪麵和拉麵等。切麵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一般市售的新鮮切麵都是機製的,其味道和口感比掛麵要好,但很多人還是喜歡吃手擀麵。新鮮切麵不宜存放時間過長,以免營養成分受損。

        買來的切麵有時堿味很重,加堿是為了去除發麵團的酸味,適當使用可為食品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以增進人們的食欲。因此,在麵條快煮好的時候,加入幾滴醋,可以使麵條堿味全消,麵條顏色也會由黃變白。

        麵條的製作方法因季節的更替不斷變化。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麵、拉麵、燴麵,裡面放些乾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麵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麵條湯內攪入麵糊,俗稱為“糊湯麵條”。夏季人們多吃撈麵條,麵條煮熟後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春秋季人們多吃鹵麵、炯麵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苔和豆角做鹵麵。因為這些菜是做鹵麵的固定菜,所以蒜苔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麵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最少要吃一頓鹵麵。

03.

        如今市面上出現了彩麵,顧名思義,營養彩麵並非靠色素來添加顏色,而是利用蔬菜和水果加入麵條裡面,讓麵條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同時又能擁有普通麵條所不具備的營養。

        有人覺得麵條澱粉含量高,多吃會發胖,這是一個誤解。其實每150克煮熟的麵條含有1克脂肪、7克蛋白質、40克碳水化合物,熱量是180千卡,相對於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來說,它不是脂肪性食物,但它特別能給人飽腹感。研究表明,緩慢發揮作用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飽腹感,所以,每天攝入適當量的麵條並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由於小麥粉的不同,製作出來的麵條的口感是不一樣的。吃起來比較筋道的麵含有的蛋白質會更多,更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小麥麵粉等級越高,要求的麵筋含量也越高。當然,製作工藝也會導致麵條口感的差異。比如,北方的麵為了使麵更筋道,會加一些鹽來“醒麵”,加些鹽來促進麵的筋道,並不會破壞麵的營養,所以不必擔心。

        麵的吃法豐富多樣,有過水涼麵,也有溫度極高的油潑麵,但飲食專家建議,不應為了貪圖涼爽和刺激吃過涼或過熱的麵。太熱的麵對食道會有損傷,太涼則不利於消化吸收,大部分時間吃碗溫乎乎的麵最合適。

        掛麵通常情況下會在生產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即食鹽)與碳酸鈉(食用堿),以此來提高掛麵的筋度和延展性,氯化鈉的加入可以增加掛麵表面的白亮程度,還有利於煮熟時間縮短等效果,對掛麵保存也起到一定作用。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