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雙遺”世界名片(下)
安溪鐵觀音:“雙遺”世界名片(下)
@秦 島
傳統製茶技藝主要集中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用。成熟發達的傳統製茶技藝及其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文化多樣性,傳達著茶和天下、包容並蓄的理念。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
1723年,安溪人發現了安溪鐵觀音這一珍稀茶樹品種,非常適合製作烏龍茶,香高韻長、醇厚甘鮮,是烏龍茶中之極品。對比其他茶類,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最為玄妙。精湛的加工工藝形成鐵觀音獨特的色、香、韻。其中,最難、最核心的工序是做青,需要“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相傳百餘年前,有安溪人姓蘇名龍者,移植安溪茶種于建寧府,繁殖甚廣。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在其主編的《中國茶經》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閩南是烏龍茶的發源地,由此傳入閩北、廣東和臺灣。
一葉芳華,百味千香,安溪鐵觀音的芳香是如何煉成的?據製茶大師介紹,必須歷經做青、殺青、成型三大階段,曬青、晾青、搖青、殺青、揉撚、初烘、初包揉、複烘、複包揉、烘乾10道工序,36個小時連續製作,各個工序環環相扣,掌握科學的方法,憑藉經驗和悟性,最終形成鐵觀音獨特的色、香、韻,成就一杯香高韻足的鐵觀音功夫茶。天然馥鬱蘭花香,茶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具有獨特的“觀音韻”,七泡有餘香。
多年來,為推動安溪鐵觀音“重返”世界,擔當文化交流的友誼使者,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三級持之以恆探索實踐。從鐵觀音神州行到與法國埃羅省茶酒對話、在歐洲設立行銷中心、到北美和澳洲等地推介,安溪鐵觀音走向世界、“韻”滿全球。為把控品質與安全,安溪創新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茶葉品質可追溯體系,持續建設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每屆百萬元重獎鐵觀音製茶大師。
為實現數位技術賦能,安溪在全國率先與科研單位合作研製面向茶園監測的衛星,並於今年2月、4月先後發射“安溪鐵觀音一號”“安溪鐵觀音二號”兩顆遙感衛星,針對鐵觀音茶葉生長開展全流程監測。此外,還通過對開茶節、鬥茶賽、茶歌茶舞、茶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探索,不斷拓展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綜合價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福建省、泉州市世界級非遺項目數量分別上升為9個、6個,分別是中國在國際非遺保護三個系列上獲得“大滿貫”的唯一省份、唯一城市。
安溪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肖印章表示,安溪鐵觀音要實現高品質發展,須得統籌擘畫茶文化、茶產業和茶科技,文化自然是基礎,科技也是鐵觀音保持品牌競爭力須臾不可離的要素。安溪茶產業的發展,要訣在於做穩茶生產、做強茶工業、做優茶旅融合,挖掘“東方樹葉”的全產業鏈價值。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