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08:49:41秦島

對板恐龍腳印啥樣?閩西找到化石

對板恐龍腳印啥樣?閩西找到化石

@秦    島

 


      恐龍早已成為神秘傳說。它常被分為「非鳥恐龍」和「鳥型恐龍」兩類。但是所有非鳥恐龍、鳥型恐龍中的反鳥亞綱以及扇尾亞綱,都在6600萬年前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即恐龍大滅絕)中滅絕,僅剩下鳥型恐龍中的今鳥亞綱存活了下來,演化至今的鳥類。

      遠古龐然大物只能想像,人類努力尋找恐龍的遺跡,持續不懈。隨著考古不斷發現遺跡化石,越来越清晰地重繪出它的生存状态。

      今晨,我一大早看到中新網報道說,閩西龍岩市上杭縣自然資源局11月19日對外披露,當地恐龍足跡化石保護工作又有新進展,新發現了罕見的正負模對板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地點位於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東側,並與之相鄰。現場可看到原地露出新的化石標本中,有一對正負模對板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兩邊的凹凸足跡一一對應,猶如一套打開的模具。

      據初步統計,這對化石上集中了6種恐龍的30多個足跡,保存的數量、清晰度也是罕見的,對研究晚白堊世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都具有特殊意義。

      之前,國內外發現許多恐龍足跡化石,大多屬於侏羅紀和早白堊世,且大多只有凹下的一個面,或是凸出的一個面,凹凸面同時出現則非常罕見。這次上杭發現的正負面保存恐龍足跡屬於晚白堊世,填補了一項空白。它代表了恐龍滅絕前最後階段的活動遺跡,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科普價值和保護價值。上杭新發現的晚白堊世

      截止到2011年底,中國已正式描述了3 9個屬55種恐龍足跡。原來楊鐘健鑒定的四川廣元足跡,經國內外恐龍足跡專家反復研究,現已公認它屬於假鱷類足跡,故更名為四川蛙步足跡。

      據在上杭現場考察的國家級考古專家介紹,這個正負面對板出露的化石標本面積近15平方米,上面保存蜥腳類和獸腳類等多種恐龍足跡,包括恐龍行走時留下的行跡,還有一些清晰的對稱波痕構造,代表湖相沉積環境。這麼大面積正負面同時保存的恐龍足跡化石,在國內甚至國際上其他地方目前尚未被發現。

       8000萬年前,恐龍走過的時光烙印在上杭大地。上杭恐龍足跡群化石於2020年11月被首次發現,經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是中國發現的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之一,也是福建省恐龍相關化石的首次發現。隨著科考保護工作的推進,不斷有新的發現。目前,已清理發現多種恐龍足跡類型,並至少發現4個層位,證明恐龍在這個地區有較長的生活史。隨後展開科學有效地保護恐龍足跡化石,工作有序,成效明顯。對於新發現的重要恐龍足跡化石,包括罕見的正負面出露的標本,專家們建議進行原地保護,納入原恐龍足跡化石的保護規劃建設中。

      中國正式公佈的發現恐龍足跡的只有七個省,但實際上在河南、四川、雲南、遼寧、山東、河北、湖南、陝西、西藏、江蘇、內蒙古、廣東、浙江等十三個省、自治區都發現了恐龍足跡。

        1979年,在河南省內鄉縣發現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中,竟然保留著一個恐龍腳印,這個腳印剛好踩在三個恐龍蛋上。從腳印的形態上看,應為恐龍左側後腳的印痕。通常,恐龍下完蛋後會立即用砂土把蛋埋起來。由於這一窩內的其他蛋都保存完好,因此專家們估計是恐龍用左後腳耙土覆蓋時,不慎踩在自己下的蛋上面,從而形成了這個與蛋化石共存的奇特的腳印化石。這樣的標本的確是稀世珍寶。這窩恐龍蛋及腳印的時代為白堊紀。因而這個腳印也是中國第一次報道的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恐龍腳印。

        同一年,在內蒙古伊克昭盟的查布地區也發現了28個恐龍腳印。到1984年,在該地區又發現了一千多個恐龍腳印。這些腳印有的顯然是肉食類恐龍留下的,有一部分屬於張北足跡。它們形態不同,大小不一,有的長達62厘米,有的卻只是2厘米。可喜的是,其中有長達1.4米的尾跡,這是非常珍貴的標本。目前,這批足跡化石都保存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裡。

      中國發現最多的恐龍足跡,是早在1940年由日本人矢部等人發表的斯氏熱河足跡,一共有四千多個腳印。經德國的豪伯爾·庫恩、中國的楊鐘健以及李建軍、饒成剛等人多次研究,最後更名為斯氏蹺腳龍足跡。

      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