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綠色轉型 港應擔當樞紐角色
把握綠色轉型 港應擔當樞紐角色
@秦 島
應對氣候危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加快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背靠祖國,應發揮核心樞紐作用,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協助大灣區建立符合國際準則的碳市場,攜手協助中國邁向雙碳目標。剛剛圓滿舉行的香港金融峰會,讓外界更切實感受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達到向世界展示香港的開放和復常目標,明年亦會繼續舉辦,匯聚各方翹楚,繼續強化這個高端金融交流平台在全球金融界所發揮的作用。
香港特區在綠色籌融資方面發展蓬勃,去年在港安排或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國際債券總額超過56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三倍。今年5月,香港首次發行總值200億港元的綠色零售債券。此綠色零售債券規模是全球第一,希望讓市民貢獻香港可持續發展並受惠其中。這些發展,為香港綠債市場開創了新基準。
必須指出,目前本港最迫切是增加投資和經濟驅動力,而吸引企業、招攬人才是現時全力推進的工作方向;同時要加強基礎建設投入、擴大香港的發展容量和承載力,以便在經濟復甦時,能更充分把握發展機遇,把香港的經濟發展推上更高的台階。
香港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獨一無二的優勢,可連通國內外綠色和可持續資金,助力內地省市以至世界各地的綠色轉型,成為首屈一指的綠色金融中心。特區政府自2018年起發行了總值接近10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去年發行的30年期美元綠債,以及20年期歐元綠債,更是當時亞洲區以該貨幣發行年期最長的政府類別綠債。去年十月,深圳市人民政府率先在香港發行了39億元離岸人民幣綠債,今年亦會再接再厲。海南省日前也公佈將在港發行最多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包括藍色債券,用於海洋經濟及海洋保護項目。這是首次有內地省政府利用香港的融資平台和專業服務發行債券。
專家分析,本港可依託國家和廣東省成熟核證自願減排機制,加強內地與國際標準對接,積極參與規劃大灣區統一碳市場,與國際接軌,建立市場導向的跨境碳排放配額交易與拍賣制度,推進中國碳市場對外開放,向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強化香港成為內地的離岸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滿足對全球轉型基金的龐大需求。
長袖善舞,香港綠色發展空間仍然巨大。本港是世界上開放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因為貿易而蓬勃發展,一直不遺餘力鞏固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地位,得以一直以獨立成員身份參加APEC),證明了「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面對單邊主義的逆風,香港對自由和開放貿易的承諾堅定,正積極爭取早日加入RCEP,將推進創新金融的發展領域。香港渴望與夥伴重振合作信心,營造更開放、可靠及可預期的貿易和投資環境,這是唯一穩步復甦的途徑。
香港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在帶頭推進國家雙碳目標,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日前政府亦提出要推動香港成為內地、海外政府和綠色企業的首選融資平台,在香港建設國際碳市場,支持港交所推展與廣州金融機構在碳市場發展的合作。綠色氫能近年快速發展,被視為潔淨能源及實現碳中和的理想選項。全球正積極拓展氫能源,本港可探討以綠色氫能取代天然氣發電,引入氫能汽車。
政府需加大創新及科技基金投入,支持環保科技研發專案,以科技園、數碼港與高校的創新創業平台為切入點,支持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同時提供融資對接等一系列服務,鼓勵環保創新技術的商業化。對於技術含量較高、但市場認識度不足的初創產品,港府可成立專項補助基金,為企業試用環保創新技術提供誘因,助力完善創科生態圈。
低碳未來有賴於科技創新,「碳中和」並非只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長期行動,支持創新科技的開發及應用將有助實現目標。多年來,港府持續投放資源於環保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包括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綠色發展項目,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以及四億元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推動香港低碳轉型。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到產學研1+計劃,實際上可積極引進綠色科技,政府亦應帶頭使用創科企業的產品。
全球面對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增加,包括加息、滯脹、地緣政治局勢、疫情變化等。本港今年全年經濟表現難言樂觀,第三季GDP初值是負增長4.5%,是連續第三個季度按年收縮。目前最迫切是增加投資和經濟驅動力,讓香港在經濟復甦時,能更充分把握發展機遇。相信只要疫情持續受控,對外活動進一步恢復,經濟復甦動力可逐步增強。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將於下月舉行,俄烏戰爭導致能源供應緊張,或會影響全球的減排進程。內地維持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用全球歷史最短的時間實現雙碳目標,為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展現決心與示範作用。香港必需把握機遇,協助國家邁向雙碳目標,為遏止氣候危機作出貢獻。香港也應該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吸納優質科研項目和技術,設立聯合科研專案,制定利好政策,吸引人才來港交流及深度參與項目研發和技術應用,更好促進落實低碳綠色科研發展。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