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愛又怕說苦菜 吃了苦盡甘來
既愛又怕說苦菜 吃了苦盡甘來
@秦 島
我們客家人喜歡吃內臓,但上了年紀了,我也越來越少吃這些東西,惟大腸豬肚不忌,比如滷大腸、豬肚,胡椒酸菜豬肚湯,還有一款苦菜大腸湯。
不要怕苦菜苦,苦盡甘來呢。新鮮大腸一斤半,買回來不用放水洗,而是直接打三大勺麵粉去搓,過兩遍水就可以翻面去油,再翻面;汆水的時候不要切切段,要不都捲起來了;大腸洗淨放到鍋裡,水放足,下薑片,小火燉一個半小時加魚露,適量苦菜;共三個小時軟爛加點鹽,胡椒粉,就可以起鍋了。
苦菜學名敗醬草,也是中藥名,別名一大堆,為敗醬科植物白花敗醬的乾燥全草。多年生草本,花期5~6月。生於山坡草地、路旁。夏季開花前採挖,曬至半乾,紮成束,再陰乾。除西北地區外,全國均有分佈。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北、安徽。
多年前我在泉州工作時,常去轄下的古瓷都德化縣採訪,對當地消暑清涼苦菜湯印象深刻。據同行介紹,百年來,德化民間一直流傳著以苦菜為生的諺語:“冷天無衣裳,熱天一身光。吃的苦菜飯,喝的苦菜湯。”因為風味獨特,具有清涼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被稱為“德化民間第一湯”。
相傳,有一個大戶人家殺豬宰牛宴請朋友慶祝兒子的出生,把自己不食用的豬大腸施,捨給平時根本沾不上肉腥味的雇工。下人卻視之為寶,琢磨著怎樣可以享口福。家廚一看家裡乾苦菜還很多,就建議把大腸洗乾淨和幹苦菜一起燉湯。大家品嘗後發現味道勝過單一苦菜煮的湯,大腸苦菜湯的做法就這樣延續了下來。
苦菜是德化山上常見的一種野菜。以前苦菜湯就德化人喜歡喝,現在很多外地人甚至是外國人都愛上了這個味道。有位泉州名廚製作的苦菜湯曾獲得2012年泉州十佳風味小吃、2013年獲得福建名小吃等獎項。看似簡單,想要做得好吃卻不容易,需用苦菜和大骨、豬大腸燉製而成的。
苦菜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新鮮的苦菜,一種是曬乾的苦菜。不過,因為新鮮的苦菜較苦,當地人更喜歡用乾苦菜熬湯。一般是把整棵的苦菜拿去曬乾,要用時先把幹苦菜的粗梗摘掉,這樣熬製時苦菜才能熬得爛,好入口。苦菜如果沒有過水直接烹飪的話,味道很臭,有的人會受不了。因此可以先把乾苦菜用開水燙大概5分鐘至10分鐘,撈出後用涼水沖一會,切短備用。
準備好苦菜之後,就要開始熬大骨湯了。骨頭大概燉30分鐘左右。這時可以一邊處理大腸,將它過水去腥味。等到骨頭湯熬好之後,加入苦菜、大腸,一起熬約40分鐘,出鍋時加入些許鹽和味精,苦菜湯便熬製成功。湯喝起來微苦,已經燉了多時的苦菜入口即化,大腸和大骨肉之中也混入了苦菜的味道。時常喝一碗苦菜湯,能夠清涼降火,消炎解毒。不過,因為苦菜湯性寒,體質偏寒及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喝。
苦菜湯具有防治貧血、消暑保健、清熱解毒、殺菌消炎等功效。苦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鉀鹽、鈣鹽等,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促進生長發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德化人一直深信,“苦菜花香,常吃身體硬邦邦;苦菜葉苦,常吃好比人參補”。 喝苦菜湯讓人頓生苦盡甘來的感覺。
中醫認為苦菜性涼,味辛、苦,入肝、胃、大腸經,藥食兩用,全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排膿之功效,常用於腸癰,肺癰,痢疾,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香港老中醫友人解釋苦菜相關配伍:腸癰初期未成膿者:配紅藤、大黃、牡丹皮等。腸癰膿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肺癰發熱,咳唾膿血:配魚腥草、桔梗、蘆根等。
《本草綱目》:“敗醬,善排膿破血,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後人不知用,蓋未遇識者耳。”《神農本草經》:“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藥性論》:“治毒風頑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膿為水。及產後諸病。止腹痛餘疹、煩渴。但脾胃虛弱者慎用。《本草匯言》:“久病胃虛脾弱,泄瀉不食之症,一切虛寒下脫之疾,鹹忌之。”
中醫友人又說,苦菜對糖尿病患者有著明顯的效果,因為糖尿病是典型的內分泌失調症——富貴病。按食物的五味講:苦、辣、酸、甜、澀,平時我們吃的香甜的食物過多,而苦澀的甚少。所以久而久之的食物營養失衡就導致了內分泌失調。苦菜乃枯澀之物,可以彌補現代飲食的五味,對糖尿病患者極佳。
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