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一夜秋風起 芳亭遍地桂花香
茶鄉一夜秋風起 芳亭遍地桂花香
@秦 島
中國茶都安溪縣西南部的虎邱鎮,是當地主要茶葉產區,為安溪唯一兼有四大名茶(鐵觀音、本山、黃金桂、毛蟹)生產基地的茶葉生產鄉鎮。發源於虎邱的黃金桂,即黃旦、黃棪,以其“一早二奇”和“一聞香氣而知黃旦”的獨特品質而著稱,素有“未嘗天真味,先聞透天香”之美譽。不過日前泉州網一條圖文並茂“打桂花”新聞格外吸引我的興趣,真是秋茶正香桂花也香,美麗鄉村惹人醉。
新聞寫得詩情畫意。浮雲散去,星河燦爛,夜晚的安溪縣虎邱鎮芳亭村裡花香彌漫。每年的寒露前後,這裡的村民早已習慣枕著桂花的香氣入夢。原來,再過幾個時辰,天光微露時,他們就要準備一年一度的“打桂花”了。
南宋理學家朱熹有一首詩《詠岩桂》。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妝。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
桂花又名梫、月桂,常見於南方,分為木樨和金桂,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葉面光滑,革質,葉緣有鋸齒;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極芳香;核果成熟後為紫黑色。據知大陸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想起老家茶鄉平和縣葵山田格裡村,教書的族兄家有個小花園,種有一棵桂花樹,多株含笑,還有石榴等。村民晚上圍在園外乘涼話家常,其中就有我。偷摘過含笑花,石榴;秋天幾個村童愛搖桂樹,拾花聞香,那時不懂可以泡酒。大約三十幾年前,教書先生過身後沒人去打理園子,樹被砍掉了,花園也廢棄,物非人亦遷,我幾次再睹甚感唏噓。後來,在花園前一排我出生的三落屋,天井中也用大缸種過一棵桂花樹。十幾年前,在新房子門外,同樣教書的堂弟又種了一棵,現今長得很高但不壯。總之,桂花樹一直留在我心中,成了鄉愁意象。前幾年念樹憶人,我還寫了一首歌《桂花雨》,由深圳曲家何炎吉作曲演唱。朱熹說得好,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
打桂花,一年只有那麼短短兩三天的時間,再遲花色就轉黑了。在桂花開後四五天的日出前,是最好的時機。每到打桂花的日子,村民們帶上竹篙、篷布和竹篩,天沒亮摸著黑便往自家的桂花樹下去了。
芳亭村被譽為“華東桂花第一村”,幾乎家家戶戶種有桂花,村裡大大小小的桂花樹有上萬棵,其中百歲以上的老桂樹就有160多棵。這皆因芳亭村地處半山腰,先人在房前屋後種植桂花,作擋風之用。久而久之,村裡山坡上、田野間、山林裡、院前屋後,便有了成片的桂花林。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朱熹是閩北人,一生不少時間在武夷山活動,講學育人。我相信他種過桂花樹愛喝桂花酒。
桂花樹上花朵小而多,一簇簇隱藏在枝葉間。清晨帶著露水的桂花,最是好打。竹篙在手中揮舞,一下下擊打桂花樹,花兒在空中旋舞,而後墜入張開的篷布。打得急時,會下起陣陣黃金桂花雨。人在樹下,便也染了一頭幽香,遲遲不忍撣去。
像我小時候在鄉間守株待花,芳亭村的村民們等到桂花落滿厚厚一層,將花裝入竹篩,篩除雜質,不一會兒便篩好滿滿一筐,而篩出的桂花還需帶回家中再進行二篩、三篩。此時旭日初升,篩好桂花就可以“曬秋香”了。陽光下,朵朵桂花閃閃發亮。篩著桂花,村民情不自禁笑得咧開了嘴。這是自然的饋贈,世代的傳承,亦是致富的希望。
桂花味辛,可入藥。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其花味香,持久,可製糕點(桂花糕)、糖果,並可釀酒。亦常製成桂花糖、桂花湯圓、桂花釀(與蜂蜜泡製而成)、桂花醬、桂花滷等。在南京,加工鹽水鴨的過程中,加入桂花,增加香味,也稱為桂花鴨。台灣桂花於公元1700年左右從華南引入,過去多半種植在茶園旁,作為提升茶香氣陪襯,也因此易染病需施農藥,不能食用居多。
泉州網的報道說,芳亭村有位陳姓村民家裡,光是300年以上的老桂樹就有十幾棵。他將鮮桂花製成桂花茶,讓桂花的色、香、味在每一位愛花好茶者唇齒間流轉。每年桂花季,村民們不僅喜迎八方客,聞桂花香、賞桂花景、品桂花茶,更將桂花製成桂花糕、桂花蜜、桂花露、桂花酒、烏龍桂花茶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