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15:15:11秦島

打破邊界思維 以港之長貢獻國家所需

打破邊界思維    以港之長貢獻國家所需


 僅僅隔著一條深圳河,一座羅湖橋,香港特區與深圳特區一衣帶水,雙珠輝映。地理上香港和內地確實存在著邊界,但是「一國兩制」下兩地合作共贏,就必須打破「邊界思維」,才能優勢互補,共同提升,良性競爭,高質發展。大家一起把「餅」做大了,才能真正分享到經濟成果,同時以港之長貢獻國家所需。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堅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一重要講話彰顯了中央對長期堅持「一國兩制」高度重視,極大地振奮了香港社會,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毋庸否認,一些港人的國家和身份認同模糊,地區優越感卻氾濫,殖民意識根深柢固,加上島民心態作祟以及外力煽惑,助長了對內地的邊界隔閡效應,阻礙著本港的發展,甚至出現與內地的離心癥結。

 新一屆特區政府履新後,團結各界齊心謀發展,戮力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讓香港展現令人鼓舞的新風貌、新氣象。行政長官李家超19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詳細闡述了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針對性和創新性的政策措施,增強人們對發展前景的信心,部署未來五年加快特區振興,更高層次參與大灣區建設,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現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港之間的河套地帶,也是因深圳河改道產生的地塊,終劃歸港方建設管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戰勝了種種挑戰,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濟保持向好發展態勢,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穩固,自由開放雄冠全球,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發展,在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長期位居前列。大灣區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香港與內地機制對接不斷深化,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持續完善;「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等新定位,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香港從未缺席,今後也將繼續發揮內通外聯的橋樑和視窗作用,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中,「一國兩制」史無前例在香港成功實踐。國家與香港同根同心,風雨同舟,始終保持著緊密相連的關係。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的堅定支持;國家的富強昌盛,當中有香港的助力貢獻。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一直與內地同發展、共繁榮,創造改革開放的璀璨成就。

 近十年來中央高屋建瓴,一次次把好香港轉危為機的命脈。政治上,香港經歷2014年的違法「佔中」、2016年的旺角暴動、2019年的「黑暴」和「港獨」肆虐,仰賴國家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使香港回復安定,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奠定了更鞏固的制度保障;經濟上,在金融危機時和沙士疫情後惠港挺港。 

 祖國和香港心連心,從來沒有情感「邊界」,可以說香港有求,國家必應近兩年多來,香港面對新冠疫情打擊,中央對香港「要人有人,要物資有物資」全力支援,助港火速建成方艙,派遣內地專家和醫療隊援港,使香港有效應對疫情衝擊,經濟活力逐漸恢復。神州有情,雪中送炭,港人銘感至深。今後在 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港人亦不應囿於地域界限的觀念,畫地為牢將自己的發展天地鎖死,而是要放開手腳,接納遠親近鄰,高科技創新是大趨勢,文化藝術軟實力也是加快發展的動能,總之必須和內地並肩前行同創輝煌。

 打造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作為其中一名大員,本來就是人才基地,具備對人才的強大吸引力。國家十四五規劃定位香港建設八大國際中心,就包括創科中心。有識之士認為,招攬頂尖創科精英是必須的,但香港更需要大批中層人才。為了吸引海外生和內地生來港,要盡量協助他們解決面對的問題,提供機會,視香港為家,希望學成後也願意留港發展,貢獻特區。

 香港的命運從來都與祖國緊密關聯,長期扮演中國內地與西方世界的通道角色,以內地的海量資源和龐大市場作為其跨越式發展的支撐。換言之,內地對港的「輸血」與「需求」,是香港成為「東方之珠」的根本動力。經歷了種種風雨挑戰,香港各界深刻明白到一個道理: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命運與共;國家強大,香港的繁榮穩定、港人的根本福祉就有了堅實保障。未來五年,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鞏固提升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地位。

 新一屆政府促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第一個大動作,改變政府介入經濟活動的方式,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港府撥款300億港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引進戰略產業。除此之外,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還將集合“未來基金”之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 

 第二個大動作,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與深圳共創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將提量提速提質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將“生地”變“熟地”的時間由十多年壓縮一半時間,未來四到五年就搞定,並全速造地建屋。金鐘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將遷往北都區,帶動該區發展。更重要的是,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中有著香港最為野心勃勃的“港深創科園”。這是深港科創合作的橋頭堡,港府將在裡面以專屬專項的方式研究試行科創合作的跨境政策,涵蓋兩地物流、人流以及資金和資料的流通。

 融入的關鍵,一個是人,一個是產業。科創是香港高品質發展的破局點,在這點上面著墨再多都不為過。於是,有了第三個大動作,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畫”、取消聘用本地雇員的要求、延長入境配額的有效期到兩年、為博士人才提供額外生活補貼、在“港深創科園”附近新建住宿等。未來,有深圳以至整個大灣區的實力作為基礎,再通過香港引入的國際化科技有生力量,大灣區的“矽谷”地帶將冉冉崛起此外,香港金融業擁有五大優勢,絕對有能力發揮獨特優勢,在貢獻國家發展中成就香港新輝煌。

 作為連接內地與環球市場橋樑的香港,擔當着不可或缺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只要香港用足用好國家支持和政策,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找準「香港所長」和「國家所需」的交匯點,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雙循環格局構建等國家戰略,一定可以在貢獻國家的同時,實現自身新的飛躍。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