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2 13:32:31秦島

陳三五娘在泉州遊園說唱

陳三五娘在泉州遊園說唱

@   

 

          國慶歡喜日子,八零後泉州前輩記者陳繼川學長,傳來一組新聞照片,加註陳三五娘傳說文化研究會成立授牌,並謙遜說聘任他為名譽會長。我表示恭喜之後,提醒他悠著點,別太拚老命,你年逾八十了。老陳還是呵呵一笑,“沒事,身體還吃得消,反正都是家鄉事,能做就多做。”我真是佩服了他!從八十年代中相識,和我成為新聞男子雙打,論年齡當時大我一倍,亦師亦友,八年間幾十篇作品獲大獎。是他帶著我打拚,我時時感恩他。我們是一路人,寫稿機器。那時,我知道古城東郊他家鄉河市有處陳三壩。

          “陳三五娘傳說”在閩南和潮州一帶可謂家喻戶曉,早就上了舞台銀幕,我小時在老家平和看過潮劇演的故事,那時還不懂愛情。劇中的五娘於元宵觀燈,邂逅陳三,林大鼻聘婚,五娘不從,五娘投荔與陳三示情,陳三磨鏡入府為奴,林大鼻迫婚,陳三偕五娘及婢女益春私奔回泉州。它是閩南潮州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同時也是泉州洛江歷史文化一張寶貴的名片。

          歷史上陳三、五娘,五孃的婢女益春,以及有父母之命與五娘定親的林大,真有其人。據清代潮陽人鄭昌時《韓江見聞錄》記述,泉州書生陳三隨兄嫂廣南赴任,路經潮州,邂逅黃九郎之女黃五娘,一見鍾情,決意求婚,幾經曲折,終成眷屬。陳三生活在南宋末年,名麟,字伯卿,排行第三,又叫陳三,其故里在泉州市洛江區河市梧宅,梧宅附近有一道水壩就叫陳三壩,當年陳三讀書處“青陽室”仍有跡可尋。20世紀中葉泉州朋山嶺上曾經發現刻有陳三墓誌銘的碑石,稱陳三是個“風流倜儻,工詩善文,無意仕進”的人物,他自從遊潮州娶了黃九郎的第五女碧琚為妻之後,就隱居林泉。

          據陳繼川學長昨日介紹,研究會首批會員50名,將喚醒記憶、啟動非遺,開展和總結陳三五娘傳說文化研究,組織創作有關陳三五娘傳說的文化作品,開展和創新多種形式的文化傳播活動,深挖陳三五娘傳說內涵,賦予非遺生命力。還要深化融合、創新發展,讓陳三五娘傳說融入產業、市場、旅遊、教育、生活,打造非遺雲、非遺遊、非遺購等新業態新平台。要引領帶動、服務發展,積極搭建平台,提供舞台,開展研究交流活動,努力將非遺資源優勢轉化為保護發展的優勢,貢獻“非遺人”的智慧力量。

          當天,洛江區為陳三五娘文化園揭牌,並為陳三五娘文化園、區文化館、仙公山風景名勝區、泉州市洛江雙溪銅鑼廠等首批“福”文化示範點授牌。記得三十年前,我在泉州時觀看過梨園名劇《陳三五娘》。劇曲起承轉合、扣人心弦,舞台佈置與演員妝造古香古韻,為在場人員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據悉,園區共分閣樓、古厝、外景三部分。園區入口以閣樓為展示區,陳設“荔鏡相逢傳”的形象牆及文化景牆,廳內陳列陳三五娘相關的戲曲服飾道具及典籍,便於參觀者更直觀地瞭解陳三五娘的歷史傳說及文化背景。而園內的閩南古厝則設為日常演出舞台,力求呈現“人在曲中境”的沉浸式演出效果。此外,園區還設立外景燈光秀部分,參觀者可親身體驗“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情境。

          近年來洛江區建立了“陳三五娘傳說”傳習所,廣泛開展宣傳展示和非遺進社區活動,推動非遺文化向基層延伸。陳三五娘傳說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該專案保護傳承深入開展,提升“陳三五娘傳說”文化影響力。

          “陳三五娘”是一個流傳於粵東、閩南、台灣和東南亞潮人聚居地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一個民間愛情故事,經歷了幾百年的流播,無論其深度與廣度,都遠超全國的同類題材。時至當代,其故事仍在不斷發展。有學者認為,較之《鶯鶯傳》中的張拱與鶯鶯,《花舫緣》的唐寅與秋香,《陳三五娘研究》更具有“人本主義的浪漫精神”和“人的覺醒”,在意識上有反叛時代束縛的價值,且藉由語言的共通性,它流行於泉州、漳州、莆仙、潮州,借移民擴及台灣、東南亞。

            陳三五娘荔鏡記是古老的民間傳説,屬於明代傳奇作品,明朝嘉靖本荔鏡記全劇共55齣。出於閩南地區的福建泉州(陳三)和廣東潮州(五娘)一帶,作者已失佚,大約起源於明朝永樂年間,主要為曲牌(劇本)型式,劇本均為閩南語編寫,用戲劇來表演,廣泛流傳於粵東(今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及閩南的美麗傳説,始於歷史故事,後來演化為戲曲,戲曲故事又使民間傳説更富有傳奇色彩。內文詞語用潮州話及閩南語泉州話混合著寫,可謂最早的一部閩南語方言出版品,故事內容在敍述陳三(泉州人)五娘(潮州人)愛情故事曲折之過程。

          荔鏡記的自由愛情故事與中國傳統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衝突,所以此劇在明清兩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過還是廣受群眾歡迎。2014年11月11日,陳三五娘傳説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