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牛蒡扯不上邊,卻總在一起(牛蒡後記之3)
山藥牛蒡扯不上邊,卻總在一起
@秦 島
五月採收期如遇到下雨,牛蒡就容易泡爛,收成大減。
素有「東洋人參」美譽的牛蒡,對身體和腸道十分有益,但堅硬的外型和質感有時令人卻步。其實簡簡單單,用醬油、糖和麻油清炒,入口鹹中帶甜、質地清雅爽脆,從此也能多多食用。用刀背刮去牛蒡部份表皮,把牛蒡削成絲;西芹切成細條。燒熱鍋、下麻油,待油熱後加入牛蒡絲炒香。加入西芹條一同拌炒,接著加入調味料繼續炒至牛蒡軟身、醬汁收乾。最後灑上炒香的白芝麻即可。這裡有個小撇步,牛蒡的外皮含有豐富營養,只需刮去少許硬皮便可食用。
作為近些年非常火爆的食材,不少家庭主婦早已對牛蒡相當熟悉。說起牛蒡在餐桌上的搭配,不少人會第一時間想到一種和它非常相似的食物山藥,這兩樣東西不但外貌長得像,且往往被放在一起烹飪。比如「牛蒡山藥排骨湯」就是它們最常見的組合。都是藥食兩用,牛蒡不僅長得像山藥,就連脾氣也有點像,只要曝露在空氣中就會氧化變黑,切好的牛蒡最好放進稀釋過的檸檬水或白醋水裡浸泡,可以保持色澤潔白,更能增加口感。
說起牛蒡,其實也有自己的「黑歷史」。據說在歐洲中古世紀,牛蒡就曾被當成蔬菜食用,但現已不見蹤影,中國也大致如此。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牛蒡加工比較複雜等原因,因而逐漸被棄食。只用一根筋的日本人,堅持不懈地食用和培育牛蒡,終於使它在近幾十年裡才成為家喻戶曉的食材。
牛蒡和山藥在市場上都很常見,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找出其中的差別,所以,很多人對牛蒡和山藥都不能準確分清,也有的人認為牛蒡就是鐵棍山藥。實際上是兩種不同食材,分類上更搭不上邊。不管是外表還是功效,區別都是非常大的。
首先,牛蒡是屬於菊科牛蒡型植物,產地在中國,牛蒡的另一個名字是東洋參,因為它在日本相當於人參,營養非常豐富,它的根和子都能用來入藥。而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的一種,俗稱淮山,與牛蒡大不相同。山藥歷史悠久,是一種補虛的良藥。
其次,牛蒡和淮山雖然長得像,但兩者在植株上的部位是不一樣的。牛蒡沒有直長的地下莖,我們所吃的牛蒡是肥大的肉質根,而山藥被食用的部位是地下莖。
再次,在外表上是有差別的。如牛蒡就長得跟樹根非常相似,又直又長,很少有分叉出現,表明非常粗糙,相對山藥而言,牛蒡形狀更加細長。而山藥的根莖比較粗大,挺直生長,長度大約為一米,表面相對光滑,很脆,用手很容易就能掰斷,掰斷的切面十分粘稠。
由於兩種食材有著根本的區別, 所以它們的功效也不一樣。牛蒡較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疏風散熱的作用,常吃能夠有效預防風熱感冒等疾病,還能緩解頭暈、咽喉腫痛、咳嗽以及齒痛等症狀。而山藥性平,味甘,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便溏腹瀉的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過最特別的是, 雖然牛蒡和山藥功效不同,但還是常常被用到一起來入菜。譬如「牛蒡山藥排骨湯」「山藥炒牛蒡」等等。在營養學上來說,它們藥性不相斥、功效可互補,所以配伍入菜也是有理可說的。但很多人認為,它們之所以常常搭配入菜,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味道可口, 山藥能中和牛蒡苦味。
牛蒡和山藥的外表相似,加工起來也相似,為甚麼我們的先輩就比較偏愛山藥而拋棄了牛蒡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牛蒡的味道比較重。事實上,我們如今吃到的牛蒡大多數是經過日本人改良的品種.原生牛蒡,味道則相對苦澀,難以入口,所以中國先輩把牛蒡從食譜剔除,歸其入藥。牛蒡的食用方法多樣,經改良的 食用牛蒡,味道微甜,但初食依然會覺著有點沖,有著「炒花生味」「中藥味」「樹根味」,還有人覺著像「人參味」或「咖啡味」。所以很多人剛開始不太適應,但習慣了就會特別喜歡。
後來在民間流傳起「牛蒡即山藥」的誤解,一些廚師就利用這一點,開始嘗試用山藥搭配牛蒡的方式來做菜,結果發現,山藥的微甜味可以中和部分牛蒡的苦味,而且山藥獨特的粘液,也可以改善牛蒡的粗糙口感。後來經廚師們的共同改良,這一搭配的配方更具完善,尤其是牛蒡、山藥配排骨、瘦肉等,味道更醇和,所以時至今日成為大家公認的美食了。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