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大閘蟹熱到瘦 女記者驚呼貴
陽澄湖大閘蟹熱到瘦 女記者驚呼貴
@秦 島
剛捕撈的陽澄湖大閘蟹,規格明顯縮小。陳旻/攝
每年中秋,都要說一說大閘蟹,不管有沒有吃到。我一次最多享用一隻,無論大小。前幾天打了電話給南京的陳旻提前賀節。這位香港老報派駐江蘇的資深記者說,剛去採訪大閘蟹回來,今年因為天氣熱,蟹也長不大,瘦成中小碼了。
隔日在港報見到陳旻的報道說,賞中秋的月,吹八月的風,與家人同品大閘蟹,是港人多年來一直保持的傳統。但受今夏內地連續極端高溫影響,陽澄湖大閘蟹產量驟減,其中沙家浜產量估計跌半,加之中秋提前,大閘蟹生長期不足,諸種因素或使港人中秋食蟹的習俗受到影響。據瞭解,在大閘蟹產地,不僅大規格大閘蟹供應絕跡,普通蟹價格亦較去年同期上揚了五成,且中秋供應極少。
陽澄湖所產大閘蟹有四大特徵,分別是「青背、白肚、黃毛、金爪」,陽澄湖的蟹殼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澤;貼泥的肚臍晶瑩潔白,沒有黑色斑點;蟹腿毛長顯黃色,根根挺拔;蟹爪為金黃色,堅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
「雖然還未到開捕日,在沙家浜陽澄湖大閘蟹交易市場內,商戶們已經開始忙碌。很多商舖門前,人們紮堆綑紮螃蟹,快遞員穿梭奔走。」陳旻說,今年陽澄湖大閘蟹中秋市場的價格:3両母蟹180至200元一斤;2.8両母蟹140至150元;2.5両母蟹130至135元;2両母蟹110至120元。較去年同期翻升了五成。由於現時上市的蟹量極少,到10月國慶時會有本地蟹批量上市,屆時價格可能會有輕微回落。
大閘蟹正式名稱是中華絨螯蟹,俗稱上海毛蟹、河蟹,方蟹科絨螯蟹屬的一種水生動物,主要生活於朝鮮半島到福建沿海的河口地區,同時亦是江南美食,產自江蘇陽澄湖目的大閘蟹最出名,西湖其次。香港人很熟悉愛吃的「陽澄湖大閘蟹」,特指蘇州市境內113平方公里陽澄湖水域所產出並符合一定標準的大閘蟹,產地涉及沿湖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區、工業園區4個縣級行政區域。每年的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節就在這4個地區輪流舉辦。
沙家浜文革期間因一齣同名抗日京劇而家喻戶曉的,這裡是陽澄湖18個灣中最大、水質最好的一灣。其水質清澈,水草茂盛,氣候適宜時,為大閘蟹構成了一個天然的生活環境,所產出的大閘蟹個大體肥,膏似凝脂、肥嫩鮮美。
據陳旻的資料,自2009年起,蘇州陽澄湖養蟹以長江原種大規格江蟹與陽澄湖大規格湖蟹為親本,培育中華絨螯蟹「陽澄湖一號」種苗,公蟹多超過5両一隻,母蟹多為一隻3.5両以上。今年的持續高溫造成大閘蟹延遲一個月蛻殼,不少螃蟹沒蛻完殼,大規格蟹肯定很少,小蟹沒問題。每年中秋是大閘蟹銷售的高峰期,現在只有極少量蟹上市,價格非常高。
我認識當過兵的陳旻已九年,做了六年同事,為人勤奮正直,新聞敏感很強,探訪功底扎實,文采甚佳,出過散文集。其實,她和我一樣也曾是中新社記者。這次,老遠去陽澄湖,一下子抓住新蟹點。報道說,今年的高溫是歷年以來罕見,連續達到40℃以上!天氣熱,螃蟹進食很少,水溫高還導致水草大量腐爛,直接影響大閘蟹的發育生長。大閘蟹的生長期要經歷五次脫殼。一般7月中旬蛻完第4殼,第五次蛻殼通常是在每年的8月下旬到9月上旬,每蛻殼一次個頭增長一倍。因蛻殼需補充大量能量,所以攝食量會上升。
天公不作美,蟹農束手無策。做了一些補救,也挽回不了巨大損失。今年螃蟹第三次蛻殼蛻不出,第四次、第五次蛻殼也蛻不出。天氣實在太熱,第五層殼特別難蛻,眼睜睜地看著螃蟹死了好多。
她又說,4月時,52歲的蔡建東通過競爭,成功當選為蘇州沙家浜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任會長,當時他還躊躇滿志,不料3個月後出現的極端氣候卻令他心力交瘁。七八月份,長江流域遭遇極端高溫和連續乾旱,重創陽澄湖大閘蟹養殖,蟹塘水質降低,螃蟹死亡率升高,生長緩慢。進一步瞭解,330家協會會員,擁有陽澄湖湖面養殖1.5萬畝,高標準養殖池塘33,000畝,今年塘蟹受損最多,沙家浜的陽澄湖蟹產量估計會跌掉一半。
陽澄湖大閘蟹是個優質老品牌,但也需要推陳出新,已開始注重採用現代技術改善傳統養殖模式。陳旻有多年採訪經驗,成了大閘蟹通了。她介紹說,陽澄湖大閘蟹的養殖需要創新,當地已經在與中科院專家合作,期待對陽澄湖大閘蟹的養殖技術進行革命性創新,徹底消除抗生素等殘留,並在河蟹養殖中進行試驗的生物製品主要由生物肥料、光合細菌、EM複合生態製品等幾個方面,有望實現螃蟹品質大幅度提升。
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