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鰱之夢:父親別我17載
大頭鰱之夢:父親別我17載
@秦 島
今天農曆八月初十,再一個月便是重陽節。17年前的九月九過了子夜不久父親西去。其實之前的黃昏,我在上班的火車給病中父親掛了電話,他一聽就喊我名。
父親提了一個大魚頭回家,母親問,這麼大的魚,是誰家捉的?父答同肉價,今天運氣好,魚頭比較大,煮湯給孩子吃,補腦。那時魚少且很貴,但父親仍捨得買。不知不覺中,我流的不是口水而是淚水……驚醒,看了一下手機才五點,天還沒大亮。
那魚在鄉間叫大頭鰱,水庫和小溪都有,值錢在於魚頭,且佔一半左右,魚身反而便宜。小時候家貧,難得吃豬肉和魚,更別說牛肉羊肉,逢年過節才會殺雞宰鴨。父勤母賢,我們八兄弟姐妹都不懂事。我平日幫家幹點農活,或者燒好飯菜挑到田頭;種瓜種菜,還有黃豆綠豆,長豆虎爪豆,荷蘭豆扁豆;上山放牛,便割毛草砍柴火;捉泥鰍黃鱔田鼠,也去小溪邊釣魚,但魚獲不多。
我是最小的兒子,讀書基本上年年考第一,直到上高中都是班長,所以父親特別疼我。農村伢子玩皮,捱大人打罵是常事,不過父親從未打我。十六七歲我上了大學,父親對村人說,看來這孩子越走越遠了,心喜卻有些失落。但他從未想過我會到香港。24年前父母七十歲上下了,來香港住了三個月,這是我上大學後,和父母相處最長的日子,直到他們先後離我而去。我常常疚恨自己不孝,最終也沒能陪伴在側。除了給錢,打打電話,偶爾回家看看,生我這個兒子有何用呢?
再說大頭鰱,只是民間俗稱,學名鱅魚,又叫花鰱、黑鰱、大頭鰱、胖頭魚、大頭魚,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鯝科鰱屬的一種,屬中國四大家魚之一。原產於中國,並引進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目前已對部分國家造成生態問題。魚體側扁,頭部特大,眼在頭的下半部,口大且端位,口裂向上傾斜,無觸鬚。
花鰱為初級淡水魚,棲息在江河水庫、湖泊的中上層,屬濾食性,以細密的鰓耙濾食浮遊動物,性情溫和。鱅魚具有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中。生長迅速,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為高經濟性的養殖魚類,清蒸、紅燒、沙鍋魚頭或煮味噌湯皆宜。其性溫,味甘,有暖脾胃、益腦髓、延緩衰老、潤澤皮膚的功效。尤其對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的老年人身體恢復健康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花鰱魚富含磷脂,花鰱魚頭中含有的成分對人的心血管系統也有十分有益。
平時到川湘餐廳吃飯,我常點剁椒魚頭,據說護心腦、祛濕。它是湖南省的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據傳,起源和清代文人黃宗憲有關。
說來有一段古。出處據説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文忌“文字獄”而出逃。路上途經湖南的一個小鄉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户家。農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婦便用來做菜來款待黃宗憲。魚洗淨後,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的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事平回家後,便讓家廚將這道菜加以改良,於是便有了“剁椒魚頭”,並成為湘菜蒸菜的代表。
通常以鱅魚的魚頭、剁椒為主料,配以豉油、姜、葱、蒜等輔料蒸制而成。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適口。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佈,“剁椒魚頭“被評為“中國菜”湖南十大經典名菜,也是湖南代表菜。
父親一向吃慣大頭鰱煮豆腐湯,加了我不知其名的山草藥根之類,记忆中沒有別的做法。有一天在家我做了一盤剁椒魚頭,爹娘吃了大讚好吃,不腥沒土味,加辣椒更鮮香。我買的是花鰱魚頭,處理乾淨,放入調料(蔥薑水和四分一罐啤酒,陳醋二兩兌汁)醃上3分鐘。盤底放紫蘇、泡椒;魚頭正反面放入薑片、鹽、雞精等;再往魚頭上鋪滿剁椒和醬椒,放兩片生薑,兩根小蔥準備蒸製。鍋中倒水,上蒸架,大火蒸10-15分鐘,具體時間根據魚頭大小而定,魚頭熟了,魚眼珠子會膨出發白,筷子也可以插進肉中。蒸好的魚頭上撒蔥花,另起鍋熱油至六成熟,澆到魚頭上即可。
說到此菜,香港老中醫友人吳志勇博士告訴我,花鰱魚富含磷脂,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很適合中老年人吃。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低,可以補脾胃,再加上散寒祛濕的辣椒,也很適合寒濕體質的人群食用,此人群舌苔厚膩易裂,容易疲倦乏力,沒有精神。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