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01:24:26秦島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港才能拾機重生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港才能拾機重生

@   

 

01.

香港特區實行「一國兩制、港人自治」制度,講民主、自由、法治,這些絕對是優勢。但許多大事淪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魔咒,老毛病在回歸25年後依舊發作。最新的案例是粉嶺高球場建屋環評遭遇滑鐵盧。尚未走到絕路,已令市民憂心。重大建設,專業精準科學的把關是必要的,這次卻是罕見的意外,引發社會熱議。

房屋是特區長期未解決的深層次社會矛盾,列為李家超新政府施政的四大綱領之一,「提速、提效、提量」建樓符合民之所求。2019年上屆政府在「土地大辯論」爭議中獲通過的粉嶺高球場建屋計劃,擬收回32公頃土地,並將其中約9公頃保育價值較低的土地興建1.2萬伙公屋,新政府亦接力,惟819日的環諮會審議卻未能通過相關的環評,宣佈暫緩,稱對雀鳥、蝙蝠、飛蛾等物種調查不足,要求拓展署再研究及補交資料。

這一無果的結果,使得該報告要到明年三四月再審議,建公屋至少拖後一年以上,社會人士更憂慮此項目可能延誤,甚至胎死腹中。

  對於高球場建屋的環評報告遭環諮會「推倒重來」,有大地產代理商直言,政府審批高球會的條件不恰當,且條件太過優惠便宜。認為香港要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可繼續保留高球場,不應視其為權貴活動而禁止,但高球是小眾活動,高球會的會員僅約三千,而公屋卻關係到廣大基層民生,沒有理由要犧牲後者去順從前者,保育只是維護權貴利益一個冠冕堂皇的環保藉口。

02.

  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香港講話中強調,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切實排解民生憂難。言猶在耳。

佔地約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是香港老牌私人遊樂會所之一,會員非富則貴,會籍需求若渴,相關會籍涉及龐大利益,總市價估算高達70億元,會籍5年升500萬,一個1680萬元。

毫無疑問,當前本港土地房屋的发展,最大制約阻力就是利益固化藩籬。如何破除,在在考驗李家超班子的政治智慧。

香港人多地少是事實,也並非無地可開發,而是有大把土地,現在只用了25%,仍有75%未發展,問題的癥結是政府不夠膽衝擊環保的要求。專家指出,如果真要環保,大可在開發土地後,以加倍補償的方式,在沙漠、戈壁灘或黃土高原,以數倍的面積種樹補償。環保是保地球,而不是只保香港。建高球場要大量斬樹與使用農藥及化肥,其實絕不環保。

  實際上香港有大片土地仍未發展,但圍繞用地的爭論從未停止過。環評都會成為爭議話題,一個公開的秘密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揮舞環保大旗者的後面,或多或少,總讓人感到有既得利益者的身影,而且力量強大!過往多次政府啟動大型基建及開發土地,以「環評」或司法覆核令工程阻延,甚至胎死腹中的事例並不鮮見。

香港定位是國際大都會,環保當然重要,但解決本港的住屋問題和發展更加重要。環保和住屋發展兩者中,住屋的問題更重要過環保。真正的環境保育,必須顧及不同社會有不同需要,不能用單一標準。要持續發展,自然要犧牲低保育價值的郊野地,好像紐約和其他國際大城市,碳排放量肯定很大,不可能為了環保,將城市發展停頓,回復到人類原始社會對環境破壞最少的年代。

03.

香港土地開發困難重重,有如鏡花水月,嚴重窒礙本港可持續發展。20191月通車的中環灣仔繞道,大幅縮短北角到中環的行車時間,明顯緩解了港島的塞車問題,同期發展的中環至灣仔填海建造的海濱長廊,不僅為市民提供休憩及綠化用地,還令維港變得更美。然而該項發展規劃從一開始已經面對法律挑戰,接二連三遭到環保團體的狙擊和司法覆核,幾乎胎死腹中。

2003年初,有反對團體對該項填海計劃第三期工程,提出司法覆核。當時最激烈反對意見,有來自大財團支持的環保團體,也有面向維港因「無敵海景」受損的大廈業主及住客。所幸當時興建中環灣仔繞道及海濱長廊的環評司法覆核,政府嚴陣以待終贏了,工程得以繼續,惟部分項目因縮小填海被迫修改。否則,中環和灣仔的塞車會更嚴重,亦不會有現在那麼漂亮的海濱長廊。

  早前有環保團體強烈反對東大嶼的填海造地,有商家就一針見血地反擊,最反對香港大規模填海的人,就是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地產商。因填海計劃一旦落實,未來土地供應倘大增,勢將影響地產商存貨(地皮)的升值空間,難再囤積居奇,房屋供應增加,樓價自然很快會往向下調整。大地產商不惜借助各種不同的力量,包括環團的聲音,對填海計劃橫加阻撓,借誇大填海成本誤導公眾,讓更多人盲目反對。

  就說新計劃拓展的北部都會區,市民希望政府可盡快落實計劃,讓香港可以持續發展。但也涉及眾多荒廢的農地、魚塘,當中不少是低保育價值甚至是不具價值的土地,而環保團體往往將低價值的用地抬高,若用這樣的環評標準衡量,連一隻鳥的飛行路線都要保育淨空,那麼整個北都也無辦法發展了。

04.

香港寸土尺金。但寸步不讓,是本港既得利益集團一貫做法,令香港出現所謂「地荒」假象。這是眾所周知的現實,谁想動利益集團的奶酪談何容易?到頭來鎩羽而歸成了宿命,百姓之苦仍無解,二十多萬等上楼的劏房户人群,他們的一殼辛酸淚不值錢。

有識之士認為,現時的本港環評制度必須改革,摒棄利益代表的因素,否則將繼續窒礙可持續發展。真正的環保,必須顧及社會的不同需要和發展。香港要持續發展,要解決深層次矛盾,不突破土地開發這一關,等於空談,畫餅充饑,畫地為牢。

當前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公認概念,源於1987年舉行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上提出的定義,並於聯合國第42屆大會公佈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

  可持續發展不是簡單的生態化和環境保護,特別強調三項因素協調發展,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避免一方面的受益以犧牲其他方面的發展和社會整體受益為代價。須滿足以下三大因素。

一是環境因素,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但不同社會群體對於社會發展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因此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詮釋。

二是社會因素,並非要人類回到原始社會,而是照顧到現代人的需要。

三是經濟因素,必須在經濟上有利可圖。這兩方面含義,其一,只有經濟上有利可圖的發展項目才有可能得到推廣,才有可能維持其可持續性;其二是經濟上在虧損的項目,必然要從其他盈利的項目上獲取補貼才可能收支平衡正常運轉,由此就可能造成此地的環保以彼地更嚴重的環境損害為代價。

05.

1999年港府一改過往契約每年續期的習慣,以1000元批出21年的球場契約。還無償附送一幅11公頃的短期租約土地,使粉嶺高球場擴大到170公頃。利益如此巨大,地租近乎免費!2000年2023年一元租32公頃,其他地仍1000元租用至2027慷誰之慨?因租金勁低,但開放予公眾使用的門檻太高,被外界視為「貴族俱樂部」。今年初,政府將建屋面積縮減至約9公頃,仍遭球會及其既得利益者以保育為由反對,謀求完整保留球場用地

近年本港以「環保」為名阻延發展實例不少。如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除為改善交通擠塞,更提供休憩及綠化用地。第2期工程擬定於2004年年初展開,於2010年完成,惟當年環保團體等進行法律訴訟,城規員會被迫重新檢討及修改計劃。最終延遲至2018年底才竣工。

西九高鐵原定2015年開通啟用,惟工程受環保團體和泛民反對,工程延誤和超支,延至2018923日才啟用,造價比預算超出250億元。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於200912月動工,但一個月後,東涌六旬居民朱綺華以環評報告不符合要求,要求司法覆核並勝訴,同年特區政府上訴得直,惟工程已被延誤。朱婆婆敗訴後直言:「我根本都唔係有心搞嘅,不過佢哋同我講,我矇查查,我老人家識咩嘢吖!」事件背後是攬炒派和環保團體蓄意借「環評」興風作浪。工程延誤至少9個月,時間不說,但已令大橋香港段造價額外上升89億元。

  再說機場第三跑道,行政會議於20153月批准機場第三跑道計劃後,短短數月,高等法院收到5宗司法覆核,以環保、無需要、效益低等各樣理由反對。結果20161222日高院裁定申請人敗訴兼付訟費。

  綜而言之,過去的经验教訓不可謂不慘痛,前車之鉴歷歷在目。香江風雲變幻無常,謀事在人,下定決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破釜沉舟,加快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戰略發展大格局,香港才有機會柳暗花明,重煥東方之珠蓬勃生機。

        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