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06:46:22秦島

被吃掉的小鳥  禾花雀急需保育

@秦  

 

麻雀每年多數月份都能產卵育雛,一年可以繁殖3-5窩,在繁殖期以昆蟲育雛,能消滅大量害蟲,而且只要氣候溫暖,食物豐富。所以從總體上講,麻雀經常是在消滅害蟲。在菜園、果園、花園及房屋附近,麻雀捕食甲蟲、象鼻蟲、螞蟻、臭蟲、蒼蠅及蝴蝶,是有益處的;在秋、冬兩季,麻雀吃雜草種子,對除莠有好處;特別是在大城市裏,其他鳥類非常少,麻雀在消滅行人路、街心花園、公園中的害蟲,保護城市的綠化中起作用。

說到麻雀,人們一定不會忘記禾花雀,上一代人想起的可能是「美食」。的確,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地區,人們捕食禾花雀情況十分普遍。禾花雀數量眾多,亦愛在晚上群聚一起,於是輕而易舉就能大量捕獲,於是成了短短三、四十年間由野外常見被吃掉至極度瀕危,成為了人們饞嘴的犧牲品。

禾花雀正式名稱為「黃胸鵐」,身長約15厘米,是中型尺寸的鵐類,身體羽毛大致褐色,布滿斑紋,腹部透出淡淡的黃色。每到春天繁殖季節,雄鳥會換上一身顏色對比鮮明的羽毛:身上的褐色變為紅棕色,頭部黑色,腹部鮮黃。牠們學名拉丁文中aureola的意思,就是「金黃色的」。

進入廿一世紀,學者開始注意到黃胸鵐數量正急速下降,曾有科學期刊統計過1980年至2013年間,其種群數量下降達九成,下降幅度十分驚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2017年底公布最新修訂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將黃胸鵐列為「極度瀕危」,比大熊貓更接近「滅絕」的威脅。如今在中國麻雀已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或有經濟、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任何未經允許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均屬違法。

    香港觀鳥會曾派員到內地食肆「放蛇」,發現仍有不少食肆隱蔽地提供禾花雀,被當野味。員工直言「好多香港人嚟食,一個人食一打(禾花雀)」,反映內地監管有漏洞及執法力度不足。食肆不會明目張膽地出售,但會暗示有「時令雀」出售,也有食肆訛稱賣的是「桂花雀」。一隻禾花雀售二十多至四十多元人民幣。

在華南地區,黃胸鵐主要是秋季過境的遷徙鳥,經常數十隻群集出沒,於開闊原野、農田、草地等地方活動,以啄食種子維生。由於經常飛往稻田覓食,早年曾被標籤為破壞農作物的害鳥,加上牠們在華南一帶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又可烹調成美食,因此數十年來一直遭大量捕捉,據報每次捕捉數量以千、甚至以十萬隻計!在1980年代或之前的香港,燒臘店亦經常見有一串串炸起的禾花雀作食物出售。

禾花雀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大陸非常普遍,甚至被視為害鳥,政府更鼓勵民間捕殺,直至民眾流傳禾花雀有「天上人參」般的滋潤療效,更是特殊階層對野味消費的身份象徵,令禾花雀被大量捕殺,廣東省三水市甚至曾舉辦「禾花雀節」。雖然內地其後立法禁止市民進食禾花雀,但仍有不少食肆偷偷售賣。

香港亦有團體關注到黃胸鵐,並著手保育。香港觀鳥會透過管理塱原濕地,進行水稻復育工作,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後,黃胸鵐的數量亦見漸漸回升。塱原是本地黃胸鵐重要的棲息和覓食地點,政府正發展「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收地接管塱原的農田,並將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期望日後自然生態公園落成,可進一步維護和提高塱原濕地的生態價值,長遠為不同的雀鳥提供一個優良的生境,黃鵐亦可早日脫離瀕危的狀況。(麻雀後記之三,完)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