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10 03:45:32一片汪洋

誰是「知道分子」?(文化隨筆)





  寫下這個標題後,我也感到有點吃驚。不是叫著「知識分子」嗎?秦某寫錯別字?非也!如今社會上興「與時並進」、「創新意識」,所以有人就造了這麼一個新詞兒。好多人也許還不知道自己早已躋身「知道分子」的時髦行列。
  古人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淺顯而又深厚的含義,無需贅言。多讀書,讀好書,古往今來都是一個人增長識見、提高文化修養的生命苦旅。不知從何時起,「讀書人」換成「知識分子」雅稱,但內涵其實沒變。
  時代不同了,資訊大爆炸。紙墨印刷的書籍雖然還未過時,但隨著互聯網、電子書的誕生,以至逐漸普及下去,書的範疇大概不可避免要重新界定。這只是問題的表象。最叫人思慮的還是現在讀「書」人這個群體發生了質的嬗變。最近北京的《中國青年報》就有一篇分析「淺閱讀」的文章,向人們提出了一個相當有意思,而且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根據一份消費調查顯示,現在的讀者群中已有近一半的人數月之內不曾讀過一部完整的圖書,終日只靠報紙雜誌獲取精神食糧……碎片似的語言,拼盤似的內容,「知道分子」取代「知識分子」成為這個時代的閱讀主體。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淺閱讀時代無可抗拒地來臨了。
  我估計該項調查的範圍和對象應是大陸。回頭看看香港的情況,實際上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港的出版業之繁盛,堪稱全球中文出版市場的重鎮,但所推出的書籍和音像製品,除了部分實用型類別有著不可或缺的操作性用途,其他大多數屬於潮流文化。在此,我絕對無意貶抑潮流文化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只是想強調一點,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如果缺乏高層次、高質素的優秀文化、藝術、戲劇、學術研究書籍等等「陽春白雪」,那麼,生長在這片次文化土壤上的人們,其生活空間和生命質量,無疑將大為遜色。
  究其原因,無非是「雅文化」一類的書難賣,書商「冇啖好食」難以生存。說到底一個錢字,要怪就怪「沒有」讀者市場──一言蔽之,這裏的讀者群被非理性地負面分化了,往「淺閱讀」發展,「知道分子」佔了主流。
  近年本港報紙、雜誌,文字越來越少,圖片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詩集、較有文學性的小說、戲劇作品,多數擺不上書店的書架;反之,以圖畫為主、打打殺殺的漫畫書之類的讀物卻賣得盆滿砵滿。旺角一間由幾個人開的「知識分子」書店,專賣「高格調」的書,不賣「暢銷書」,經常舉辦文學、閱讀活動,結果捱了三年,最近將要關門。這一切,無情地旁證了上文所說的「淺閱讀」現象。
  一種看法是,淺閱讀時代的到來是人類的退化,「知道分子」成為閱讀主體恰恰是社會大眾淺薄和浮躁的集中表現,常此下去,誰來鑽研古典文獻以繼承和發揚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但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知道分子」之所以成為時代的閱讀主體,和這個已經是專業時代的時代是分不開。對於以往的那些經典巨著,由於時間、精力及時代的限制,只能選擇「淺閱讀」。
  「知道分子」壯大看來不是一個單純的閱讀異象。但物極必反;面對這樣的新生事物,「知識分子」也應從中「知道」當今世情。
          20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