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8 18:08:20一片汪洋

感念空山








  常常迷醉於唐代大詩人王維留下的千古絕唱《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婦,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我不是說已經將此詩讀得多透,而是從小在山間被那種空山氛圍所熏陶,心境特別容易澄澈。王維先描靜景,再寫動態,山中雖然空曠,但並不是死寂一片,原極為平常不過的日常活動,一到詩人筆下,便充滿美感,叫人心動而神往。
  在空山這樣絕美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蓮湖,有天真的浣女,還有純樸的漁夫,縱然春天的花草已經謝了,但對於想遠離官場、遠離塵囂,想親近大自然的人,這兒無疑是個世外桃源,王孫們大可留下來,享受人間的清境之福。此乃王維詩情畫意的體會,其實不正是他歷經世事滄桑後的人生理想嗎?
  王維還有一首空山詩《鹿柴》,也是我熟悉的意境: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的意思說,空寂幽深的山中看不見人影,只偶爾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響。夕陽的金光射入深密的樹林之間,連青苔上也輝映著昏黃的微光。
  兩首詩,月夜與日景,同樣空靈有聲有色,同樣醉人心脾,令我又一次感念屬於我的空山。
  我的老家四周是田園,北面是一片小竹海,再往高處則是林子了,一直向東西連綿。夏秋季節,一家大小在屋外納涼,望著明月高照,山風習習吹來;近看月色在竹海不停搖曳生姿,遠眺松杉雜木交混的樹林高高低低,錯落成一幅天然畫圖;門前不遠處,有小河靜靜淌流。那時候不懂春芳,只是一味喜愛詩情與畫意罷了。如果說遠有別的心思,那就是:走向山外的世界。
  後來,我離開小山村的空山了,到了繁囂的都會,在人海中浮浮沉沉,滄桑一身,塵囂滿懷,有成功的光環,也有挫折的傷痛,但我骨子裏還是念念不忘鄉間的空山之境。因為那裏有我純樸的父老鄉親,不必在心中時時刻刻設防;那裏有依然蒼翠茂盛的竹海森林,蔭庇慰藉我疲憊的赤子之心;那裏的陽光月色永不黯淡,溫柔地陪伴我青春不老的夢幻……
  現在,我終於明白,為甚麼晚年的父親不肯長住城市,而是執拗地要回到生他養他七八十載的鄉間,去世前幾年,還要耕種幾塊地,「自找苦頭」來折騰。也許他要享受的就是這麼一種清淡無求的空山田園生活。歸隱,並非退避,而是一次更加超然忘情的面對。
  怕母親一個人在鄉間寂寞無依,我們終於把她「騙」到我們為口奔波的城市,不到一個月,她又幾次嚷著要回去。不知道她肯再住下去多久,然而我懂得那片土地,那片空山,在母親心中有多麼難捨難離?!那已是生命中不可割開的神經線,是血肉之軀恆久不變的一部份。
  外面的世界很精釆,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空山不空,空山有語;空山依舊,空山禪我。
  此時此刻遙對空山,我非我,只是空山一隻小鳥,悠然飛向那片翠竹林海……
      200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