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6 05:34:13一片汪洋
瓷都風采耀香江(新聞散文)
瓷都風采耀香江
得知閩南德化名瓷四月中旬在香港參加'99中國(香港)禮品暨工藝品展覽會,記者的第一反應是:難得又有機會在異地一睹南國瓷都的神奇魅力,實在是機不可失!事實上,不少港人與我懷有同感。
瓷名天下不虛傳
話說展覽會開幕前夕,記者捷足先登,採訪了先期抵港的中共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春淮,並以專題新聞配上德化古今名瓷圖片形式,在本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上介紹今日瓷都重放異彩的嶄新風貌,但文中只提到此次展覽會而未注明展址。豈料,消息見報後,接連幾天竟有數十位讀者打電話到報社諮詢,弄得採訪部、資訊組幾位接電話的記者只好不斷向我求証。可見,德化瓷並非「養在深閨人不識」,而是瓷名天下,名不虛傳!
這次德化名瓷展,設在香港展覽中心三、四層的展廳。開幕之日,記者在那裏逗留了近三小時,發現德化的中心館及四十多個企業館一直沒有清靜過,當中除了一般的好奇觀眾外,更多的是客商參觀樣品及洽談貿易。香港鳳凰衛視幾位男女記者還采訪了縣長楊益民,以及陶瓷名師周雅各和后起之秀柯宏榮、陳桂玉夫婦,拍下了《濟公戲蟋蟀》、《天鵝湖》等瓷雕杰作的精美鏡頭,周氏創作的《濟公戲蟋蟀》迷倒眾多觀眾。原來,栩栩如生濟公瓷雕坐像,不僅僅外觀精巧,更妙的是瘋和尚小小的舌頭竟然會抖動,手上戲玩的小蟋蟀亦非等閑之物,腳細如絲,活靈活現,怎不令人讚不絕口, 嘆為觀止!柯氏夫婦則師從著名藝人陳其泰,當代著名雕塑家王則堅,他們的瓷雕創作在繼承傳統捏、塑、刻、鏤、推、接、修等八字技法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抽象表現手法,題材非常廣泛,至今已設計創作出天鵝湖 等三百多種瓷雕作品,獲國際和國家級大獎三十多個。
在五天展期中,本港十多家主要傳媒均派出記者前往德化展館採訪,除《東方日報》外,《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新報》﹑香港中通社等均以相當篇幅,報道了德化名瓷今次香江盛展,令港人大開眼界,領略瓷都的迷人風采。
陶瓷砌出新天地
應當說,德化瓷一千多年發展史,是一部由陶瓷砌成的輝煌史詩。對此,畢業於福建師大歷史系的德化年輕官員黃春淮,更是如數家珍。他介紹說,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德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著名的三大古瓷都,德化瓷素以精湛的工藝,優良的質地、獨特的風格享譽海內外,有「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北宋時德化瓷開始外銷,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當時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之一。明代時,一代瓷聖何朝宗首創的「象牙白」瓷雕,轟動世界,被西方稱為「中國白」,以他為代表的瓷雕藝術品被世人譽為「世上獨一無二瓷珍品」﹑「東方的維納斯」﹑「國際瓷壇明珠」。其代表作《渡海觀音》作為國寶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近代著名學者蔡元培對德化瓷器稱贊道:「中國幾乎可以說是瓷器聞名於世的一個國家,瓷器以白色的程度而論自當首推德化瓷。」
不過,由於歷史的原因,到本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德化陶瓷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支撐起古瓷都的經濟。這點,記者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曾在泉州從事新聞工作,了解得較多,近年的情況則不太清楚。黃春淮對我說,深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德化瓷業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期,千年瓷都終於重振聲威。繼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譽為當代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之後,玉白瓷﹑玉紅瓷﹑珠白瓷,薄胎瓷﹑輕質瓷﹑耐熱瓷等新瓷種紛紛問世,目前,全縣擁有1100多家陶瓷企業、200多家民營科研所,陶瓷產品遠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重點陶瓷產區和福建省陶瓷出口主要基地。
於今,德化全縣已組建了十五個陶瓷專業集團企業,十四家擁有自營出口權。前身為負債近百萬元的村辦企業的佳美集團,現擁有三十家企業,員工達六千多,九八年產值三點六五億人民幣,自營出口創匯二千多萬美元,成了全國生產工藝美術陶瓷的最大企業。
我想,一個只有三十萬人口的閩南小縣,九八年陶瓷產值高達二十億元,出口交貨值就有十六億,實在不是小數目。可以說,今日德化無愧於「南國瓷都」、「中國陶瓷之鄉」的美譽。
瓷貿「網”來跨世紀
外向型是近十年來大陸人常挂在嘴邊的時髦詞。平心而言,德化地處山區,不像沿海縣市那樣擁有對外開放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當今德化人並不自我封閉,他們的眼光同樣投放在龐大的國際國內市場,終於以「小陶瓷」開拓「大市場」,可謂點土成金﹗
指著展館裏琳琅滿目的小陶瓷工藝品,楊益民縣長總是三句不離瓷。他認真地告訴記者,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德化陶瓷的知名度,擴大德化陶瓷的市場佔有率,該縣上下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以「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企業搭台、企業唱戲」的方式,先後在海內外成功舉辦或參加了上百次展銷會、博覽會,展示德化名瓷風采。其中,1997年11月舉辦的97北京德化名瓷展覽會,和1998年10月舉辦的98上海德化名瓷展覽會,享譽京滬兩大都市。德化名瓷還遠渡重洋,到法蘭克福、紐約等國外城市參展,並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設立營銷處,建立「國際營銷隊伍」。令人驚訝的還是,全縣已有350多家陶瓷企業進入國際互聯網,與客戶貿易「網」來,9家企業獲得「輸美陶瓷產品質量保證體系認證」。
談到這次赴港參加大型展覽會,楊縣長說,目的只有一個,即向香港及海內外各界朋友展示和宣傳德化別具特色的陶瓷經濟和陶瓷產品,讓香港及海內外各界朋友了解德化,擴大德化和德化瓷的影響。
據知,該縣去年下半年即開始籌備,經過嚴選,精心組織了40多家較有影響力的陶瓷企業參展,薈集2萬多件展品,以品種齊全、設計新穎的西洋小工藝瓷為主,有匠心獨運出自高級工藝美術師之手的傳統瓷雕精品,有傳統手法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瓷苑奇葩,有適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系列日用瓷,還有別具特色的樹脂工藝品、竹木草藤工藝品等等。
德化縣在九七、九八年連續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但楊縣長並沒有自滿,他謙遜而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該縣將以這次展覽會為契機和新的起點,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開拓國際國內大市場,加大德化陶瓷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促進德化經濟快速發展。
辭別之際,楊益民縣長說,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德化人正滿懷信心描繪一幅振興瓷都的發展藍圖,以執著的追求和穩健的步伐,迎接瓷都新世紀的輝煌。
愿南國瓷都更上層樓,光芒萬丈。 1999.04.20
得知閩南德化名瓷四月中旬在香港參加'99中國(香港)禮品暨工藝品展覽會,記者的第一反應是:難得又有機會在異地一睹南國瓷都的神奇魅力,實在是機不可失!事實上,不少港人與我懷有同感。
瓷名天下不虛傳
話說展覽會開幕前夕,記者捷足先登,採訪了先期抵港的中共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春淮,並以專題新聞配上德化古今名瓷圖片形式,在本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上介紹今日瓷都重放異彩的嶄新風貌,但文中只提到此次展覽會而未注明展址。豈料,消息見報後,接連幾天竟有數十位讀者打電話到報社諮詢,弄得採訪部、資訊組幾位接電話的記者只好不斷向我求証。可見,德化瓷並非「養在深閨人不識」,而是瓷名天下,名不虛傳!
這次德化名瓷展,設在香港展覽中心三、四層的展廳。開幕之日,記者在那裏逗留了近三小時,發現德化的中心館及四十多個企業館一直沒有清靜過,當中除了一般的好奇觀眾外,更多的是客商參觀樣品及洽談貿易。香港鳳凰衛視幾位男女記者還采訪了縣長楊益民,以及陶瓷名師周雅各和后起之秀柯宏榮、陳桂玉夫婦,拍下了《濟公戲蟋蟀》、《天鵝湖》等瓷雕杰作的精美鏡頭,周氏創作的《濟公戲蟋蟀》迷倒眾多觀眾。原來,栩栩如生濟公瓷雕坐像,不僅僅外觀精巧,更妙的是瘋和尚小小的舌頭竟然會抖動,手上戲玩的小蟋蟀亦非等閑之物,腳細如絲,活靈活現,怎不令人讚不絕口, 嘆為觀止!柯氏夫婦則師從著名藝人陳其泰,當代著名雕塑家王則堅,他們的瓷雕創作在繼承傳統捏、塑、刻、鏤、推、接、修等八字技法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抽象表現手法,題材非常廣泛,至今已設計創作出天鵝湖 等三百多種瓷雕作品,獲國際和國家級大獎三十多個。
在五天展期中,本港十多家主要傳媒均派出記者前往德化展館採訪,除《東方日報》外,《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新報》﹑香港中通社等均以相當篇幅,報道了德化名瓷今次香江盛展,令港人大開眼界,領略瓷都的迷人風采。
陶瓷砌出新天地
應當說,德化瓷一千多年發展史,是一部由陶瓷砌成的輝煌史詩。對此,畢業於福建師大歷史系的德化年輕官員黃春淮,更是如數家珍。他介紹說,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德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著名的三大古瓷都,德化瓷素以精湛的工藝,優良的質地、獨特的風格享譽海內外,有「白如雪、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北宋時德化瓷開始外銷,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當時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之一。明代時,一代瓷聖何朝宗首創的「象牙白」瓷雕,轟動世界,被西方稱為「中國白」,以他為代表的瓷雕藝術品被世人譽為「世上獨一無二瓷珍品」﹑「東方的維納斯」﹑「國際瓷壇明珠」。其代表作《渡海觀音》作為國寶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近代著名學者蔡元培對德化瓷器稱贊道:「中國幾乎可以說是瓷器聞名於世的一個國家,瓷器以白色的程度而論自當首推德化瓷。」
不過,由於歷史的原因,到本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德化陶瓷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支撐起古瓷都的經濟。這點,記者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曾在泉州從事新聞工作,了解得較多,近年的情況則不太清楚。黃春淮對我說,深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德化瓷業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期,千年瓷都終於重振聲威。繼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譽為當代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之後,玉白瓷﹑玉紅瓷﹑珠白瓷,薄胎瓷﹑輕質瓷﹑耐熱瓷等新瓷種紛紛問世,目前,全縣擁有1100多家陶瓷企業、200多家民營科研所,陶瓷產品遠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重點陶瓷產區和福建省陶瓷出口主要基地。
於今,德化全縣已組建了十五個陶瓷專業集團企業,十四家擁有自營出口權。前身為負債近百萬元的村辦企業的佳美集團,現擁有三十家企業,員工達六千多,九八年產值三點六五億人民幣,自營出口創匯二千多萬美元,成了全國生產工藝美術陶瓷的最大企業。
我想,一個只有三十萬人口的閩南小縣,九八年陶瓷產值高達二十億元,出口交貨值就有十六億,實在不是小數目。可以說,今日德化無愧於「南國瓷都」、「中國陶瓷之鄉」的美譽。
瓷貿「網”來跨世紀
外向型是近十年來大陸人常挂在嘴邊的時髦詞。平心而言,德化地處山區,不像沿海縣市那樣擁有對外開放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當今德化人並不自我封閉,他們的眼光同樣投放在龐大的國際國內市場,終於以「小陶瓷」開拓「大市場」,可謂點土成金﹗
指著展館裏琳琅滿目的小陶瓷工藝品,楊益民縣長總是三句不離瓷。他認真地告訴記者,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德化陶瓷的知名度,擴大德化陶瓷的市場佔有率,該縣上下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以「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企業搭台、企業唱戲」的方式,先後在海內外成功舉辦或參加了上百次展銷會、博覽會,展示德化名瓷風采。其中,1997年11月舉辦的97北京德化名瓷展覽會,和1998年10月舉辦的98上海德化名瓷展覽會,享譽京滬兩大都市。德化名瓷還遠渡重洋,到法蘭克福、紐約等國外城市參展,並在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設立營銷處,建立「國際營銷隊伍」。令人驚訝的還是,全縣已有350多家陶瓷企業進入國際互聯網,與客戶貿易「網」來,9家企業獲得「輸美陶瓷產品質量保證體系認證」。
談到這次赴港參加大型展覽會,楊縣長說,目的只有一個,即向香港及海內外各界朋友展示和宣傳德化別具特色的陶瓷經濟和陶瓷產品,讓香港及海內外各界朋友了解德化,擴大德化和德化瓷的影響。
據知,該縣去年下半年即開始籌備,經過嚴選,精心組織了40多家較有影響力的陶瓷企業參展,薈集2萬多件展品,以品種齊全、設計新穎的西洋小工藝瓷為主,有匠心獨運出自高級工藝美術師之手的傳統瓷雕精品,有傳統手法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瓷苑奇葩,有適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系列日用瓷,還有別具特色的樹脂工藝品、竹木草藤工藝品等等。
德化縣在九七、九八年連續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但楊縣長並沒有自滿,他謙遜而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該縣將以這次展覽會為契機和新的起點,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開拓國際國內大市場,加大德化陶瓷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促進德化經濟快速發展。
辭別之際,楊益民縣長說,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德化人正滿懷信心描繪一幅振興瓷都的發展藍圖,以執著的追求和穩健的步伐,迎接瓷都新世紀的輝煌。
愿南國瓷都更上層樓,光芒萬丈。 199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