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22:33:24嵐天

脊椎骨折微創千斤頂復位手術,讓駝背患者重新抬頭挺胸!!

房子傾斜了,可用千斤頂扶正;脊椎因壓迫性骨折而前傾駝背,同樣也可透過醫用千斤頂矯正補強,讓病患重拾抬頭挺胸向前行的自在與快樂。

【2014年12月05日 台北訊】臺北醫學大學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主任蔣永孝教授表示,年紀越大,骨質密度越低,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壓迫性骨折。如果骨折部位出現在脊椎的中段,也就是第十一、第十二胸椎,或是第一、第二腰椎,脊椎即會前傾或側歪而駝背,除了椎心劇痛,更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必須就醫治療。

傳統脊椎骨折顯微復位術,通常是在脊椎骨折部位的上下方,各找一至兩節椎體,左右各打兩隻鋼釘來固定,或是先灌入骨水泥後,再打鋼釘固定。這種傳統手術雖可把彎曲的脊椎拉直,矯正駝背,解除疼痛,但也會將上下一至兩節的椎體牢牢固定住,脊椎靈活度大幅喪失,從此難再彎腰。


臺北醫學大學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主任
蔣永孝說明微創千斤頂復位手術。

蔣永孝帶領的醫療團隊2013年9月率先引進「脊椎骨折微創千斤頂復位手術」,在患者背後穿刺兩個左右對稱、各0.5公分的小傷口,插進兩根導引針,直達出現壓迫性骨折的脊椎部位,接著各置入一個醫用的微型千斤頂,將因骨折塌陷的椎體慢慢撐高,再順勢將骨水泥灌入,把撐開的椎體空間填滿,最後將導引針拔出。

灌注15分鐘後,椎體和微型千斤頂被骨水泥牢牢凝固住,手術即大功告成。蔣永孝表示,這項創新手術不必在上下椎體上打鋼釘,相對簡單且安全,且術後的椎體相當堅固,不易再骨折變形,病患第一天住院,隔天開刀,第三天出院後就可恢復正常作息。

蔣永孝把壓迫性骨折的脊椎比喻為一間房子,傳統脊椎骨折顯微復位術必須先把左右各兩間房子也打上鋼樑,加強穩定度,接下來才補強垮下來的那間自家房子,不僅工程浩大,效果也不見得好。反觀脊椎骨折微創千斤頂復位手術只在自家房子內裝上千斤頂,再澆灌水泥補強即可,穩定度一樣,工程卻相對簡單多了。

去年9月底至今,蔣永孝已為二十餘名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施術,脊椎駝背角度從術前的負14.2度,矯正為術後的正6.6度,改善幅度相當明顯。至於最高10分的疼痛感,由術前的8.2分降到術後的2分,最高80分的殘障度,由術前的70分降到術後的10分,而滿分100分的生活滿意度,也由術前的30分增加到術後的70分。

進一步問這些受術患者對此一創新手術的看法,均獲好評,高達92.5%患者樂於介紹給有同樣困擾的人,90%患者表明自己未來若再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願意再度接受同樣手術。

62歲的江太太是個家庭主婦,今年10月中旬有天清晨出門運動時,反身撈接突然被風吹落的手帕時,不慎跌坐在地,瞬間從腰椎傳來的劇痛,痛得她眼淚直飆,足足在地上躺了近半小時,動也動不了。當她強忍著痛就近就醫時,急診醫師只開給她止痛藥,沒做其他處置。

在家躺了三天後,劇痛依舊,江太太才找蔣永孝就診。蔣永孝確診是第一腰椎壓迫性骨折,那節原本高約3.5公分的椎體在上下椎體強力擠壓下,瞬間被壓垮,才導致她劇痛難耐。蔣永孝當下安排住院,隔天即為她施行脊椎骨折微創千斤頂復位手術。才從開刀房推回病房,江太太就可下床走路,完全不覺得痛。

「真是太神奇了。」江太太說,術前她幾乎是痛到生不如死,滿臉愁容,術後卻是撥雲見日,彷彿什麼事都不曾發生過,樂得她眉開眼笑,不停和探病的親友分享喜悅。

蔣永孝表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5萬名脊椎壓迫性骨折個案,老年人居多,病人通常會有劇烈疼痛、駝背或走路不方便等不適症狀,或是因不良於行而併發腸胃道、泌尿道等症狀,嚴重者最後甚至導致惡性循環而死亡,但只有不到5%立即接受治療。

他分析,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成因以意外居多,包括車禍、跌倒及高處墜落等,有些骨質疏鬆嚴重的老年人,甚至連用力咳嗽都可能咳出骨折來。

一旦確診為脊椎壓迫性骨折,蔣永孝建議應趕在骨折椎體尚未癒合前的黃金治療時期就醫治療,且骨折椎體不能前中後全部塌陷,否則就算最新穎的醫用千斤頂也派不上用場。(以上資料 臺北醫學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