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5 14:25:16皤皤

第一任住持 楊帶居士、第二任住持 楊得意居士

 

第一任住持  楊帶居士

 

楊帶居士,法名昌金,西元一八八九年生,雲林縣人,從事農具製作,並常義務為人堪輿。常言:「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作馬牛」。並言:「寧留德予兒孫,不留財給後代」。於民國卅五年七月的一天清早,挑米挑油,徒步從西螺涉過濁水溪,翻山越嶺,覓得現寺址。當地居民,寡婦居多,認為唯有在此建道場,才能拯民於苦,故開山墾地,建茅草竹管厝三間。因感於觀世音菩薩顯靈,故欲造像供奉,巧遇楊養居士願將自己所供奉之觀音、善財、龍女三尊聖像轉供養,又有「阿義嬸」,捐獻坎下茅草土塊厝數間及承租地,遂取名「福涵堂」,作為修道之所。翌年,楊帶居士往生,交代長子楊得意繼承未竟之志。

 

 

第二任住持  楊得意居士

 

得意居士,法名德靜,民前三年生,雲林縣人,為楊帶居士長子,白手起家,因廣結善緣,經營得法,故從協助父親製作農具之微薄收入,而後擁有幾甲農地、搾油工廠及碾米工廠。平時樂善好施,災難救助,冬令施米,在地方上頗有聲望,故村中之人有事,常找其幫忙排糾解難。或在稻米收割期,常有僧尼來村裡化緣、除提供住宿外,並樂意引導村民帶領供養。

 

民國卅五年,父親到彰化開山墾地,悉供應資金及油米等生活所需。卅六年父親往生,居士時年卅九,正值盛年,在事業鼎盛時期,為完成父親建道場、度眾生的最後遺願,毅然放手,把事業交給兄弟經營,與么妹楊翠蘭(法名慧恩),到八卦禪寺現址興建道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辛備嚐,以完成父親未竟之志,而成就今日之規模。

楊得意居士不只關心道場建設,同時對慈善、教化及培養人才亦極用心,當道場稍有能力時,則著手舉辦民眾講習班,並培養寺眾完成佛學教育,鼓勵寺眾辦理慈善救濟事業及弘揚佛法,對本寺貢獻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