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14 10:35:52Secret Alone

給孩子一個閱讀理由 【經驗分享】 當大家都要孩子閱讀時


劉益麟(台北市陽明山國小教師)
身為一位教學工作者,常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到底我還有多少能力教育自己?」每每思索至此,並環顧成人的世界裡,「閱讀」的課題是否已遺忘多時,反思試問,若「閱讀」的基礎功課,沒能繼續,我們還能找出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指導學童說,閱讀有多重要?我們或許已習焉未察,用了太多的語言來說服學童說「閱讀很重要」,而內心是否可曾掙扎或想望,已多久沒有逛書店買書,或到圖書館借書?若事實果真如此,請重新拿起書本身體力行,將是「指導閱讀」能否成功的關鍵。

閱讀會有傷害嗎?依個人陪伴兒童閱讀的經驗,我的答案是「可能會」。

當閱讀萬一不幸成為「學科」或「學習單」時,閱讀的樂趣將無法發生。《我討厭書》(遠流出版社)中,爸爸媽媽處心積慮地希望米娜喜歡閱讀,都未能如願,直到有一天,為了幫忙一群動物回「家」,因而引發米娜內在需求的發動,直到讓最後一隻穿著藍外套的彼得兔回家,她喜歡上閱讀。

反觀現況,推動「兒童閱讀」的發條蓄勢待發,如猛獸般的超級大動作,到底能改善多少?我始終持保守態度。我們(大人)已習慣於用過多的語言,卻忽略了建立「起而行」的典範,捫心自問,到底每天我們平均閱讀多少時間?若沒有閱讀習慣,又怎能讓學子如沐春風地感受閱讀的珍貴和樂趣?另外,看一本書,則須完成一張學習單或讀書心得,試問,閱讀的樂趣未被引起,卻須即刻面對交作業的心理負擔,真難想像最後結果是什麼?

個人提出對「閱讀教學」淺陋的觀點:

一、先認識「閱讀」,而後理解「閱讀樂趣」:

「閱讀」可以從「說說故事」開始,每個人每天所發生的事,可以說,只要細膩的觀察,屬於我們的故事隨時在發生。小孩總喜歡聽一次又一次的「床邊故事」,哪怕是耳熟能詳的舊故事,只要喜歡,總是百聽不厭。如果隨時可以看到大人閱讀,也隨時能拿到書,理解孩子熱愛模仿及好奇的天性,慢慢摸索出閱讀的樂趣,在於滿足好奇和無知,其實自發性的閱讀是指日可待的。

二、閱讀能啟動思考的「想像」,也能激發思考的創作:

看電視是一種被動接受訊息的活動,而閱讀是一種主動選擇訊息的學習,閱讀中衍生的「想像空間」,將能維繫學習動機的再延伸。在聲光充斥的視訊環境,有機會選擇「閱讀」,若能看到多一個作家的「視野」,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抱更多知識,樂在其中。

三、閱讀可以從認識作者的內心世界,到觀照閱讀者的經驗:

閱讀作品內文的經驗,印象中較明顯的記憶,停留在閱讀者很自然本能地「選擇」與自己類似或反差較大的經驗,「觀照」彼此的歷程,學會自我覺察檢視既存的觀點,建構與解構經驗流動中,更豐厚的人文關懷及思考的多元性,油然而生。

四、閱讀珍貴的價值──無止境的對話:

無止境的「對話」中,學會無止境的「反思」,一次次的言說示意與潛藏內觀世界的對照,我們找出釐清既存觀點是與非的可能性。

知識浩瀚無涯,我們無法超越新生知識增加的速度。有個比喻,知識的半衰期已縮短到5年;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每一代所擁有的知識到死,可以利用的只剩5%;第二種,這一代的孩子從接受教育到踏出社會,將來選擇從事的行業還沒出現……。據此,學習探究知識的原則、命題和概念,其重要性將超越現存知識的累積。

五、閱讀的核心課題──反思判斷:

教育自己的能力多少將決定教育的影響力,正如「學然後知不足」所揭示的,當求知的欲求是如此強烈,而知識以10倍速爆增,總讓人有望塵莫及之嘆,但可以慶幸的是,閱讀知識的熱情和習慣,激勵終身學習的價值在無止境的反思,學會對知識初步的認識、理解、分析,到較高層次的評論或批判,學會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或行動。

閱讀教學有能力層次嗎?有一本書值得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出版社)。

依學童認知發展的層次差異,閱讀教學應該有不同的重點:

一、基礎閱讀:適用低年級,指導閱讀的重點:能讀出故事文本。從認識文字、閱讀短文或繪本,到養成看書的習慣,埋下的種子,等待閱讀種子發芽的時刻……。

二、重點閱讀:適用3至5年級,不需要逐字逐句讀,從視線快速移動中嘗試表達主旨或大意。當閱讀者具備深諳閱讀「焦點」的技巧時,增進攝取廣泛資料的能力是有助益的。

三、分析閱讀:適用5至6年級,從內文主題、取材來源、寫作技巧……,到深入探討作者的創作歷程及其他著作的異同,作為提升深度閱讀技巧的訓練。

四、主題閱讀:適用6年級以上,依涉獵主題的類似,選取不同書目,作為比對、討論及探究的材料,增進閱讀者「認識」、「理解」、「釐清」、「判斷」等高層次的能力表現,甚至從嘗試「評論」中,表達閱讀者的觀點,將進階完成閱讀的核心課題。

推動閱讀的開始可以是一種全民運動,但培養長期的閱讀是社會教育的一環,試問我們(大人)能回應幾個判斷「閱讀能力」基本指標性的問題:最近買了哪些書?又看了哪些書?「您家附近的圖書館可曾進去看看呢?若以上三個基本的問題結果是「無」或「接近無」,可以說,國內的閱讀能力至少落後芬蘭10年以上。我們似乎花了極大的心力在言教說理,但確實少了潛移默化的身教「示範」。

我們還有努力的空間,請審慎珍重「閱讀」這個課題,絕對需要永續長期的經營,基於個人對閱讀的熱愛,萬萬不希望又是一場教育界的秀。


--
摘自20041011台灣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