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四章】
【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四章】
作者:術龍
-------------------------------------------------------------------------------------------------
【老子道德經五十四章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脩之身,其乃德真;
脩之家,其德有餘;
脩之鄉,其德乃長;
脩之於國,其德乃豐;
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
以此.
【直譯內容】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專長於創立與設立者非除去,專長於胸懷與志向者離開或避開,後代敬拜鬼神非中斷與停止.
脩之身,其乃德真;
研習此名分與地位,那您的遵循的規範自然與本性;
脩之家,其德有餘;
研習此所共居的地方,那遵循的規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盡的;
脩之鄉,其德乃長;
研習此境界或狀態,那遵循的規範您的專精的技能;
脩之於國,其德乃豐;
研習此在地區,那遵循的規範您的東西很多與很充足;
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研習此在時間裡面,那遵循的規範您的平常的與一般性的.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所以用名分與地位看名分與地位,用共居的地方看共居的地方,用境界或狀態看境界或狀態,用地區看地區,用時間裡面看時間裡面.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
我為什麼能洞悉與了解時間裡面的正確性呢?
以此.
用這裡.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四章】是要告訴我們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專長於創立或設立者非除去,專長於胸懷與志向者離開或避開,後代敬拜鬼神非中斷與停止.
自認有創立或設立能力者不是以除去方式才能來創立,自認滿胸懷與大志向者不會離開或避開方式呈現,後代子媳敬拜鬼神不是中斷或停止而是因懂對的方式而繼續因錯而暫停或中斷.
脩之身,其乃德真;
研習此名分與地位,那您的遵循的規範自然與本性;
研習得到名分與地位方法,那您的依據應屬自然與回歸本性;
脩之家,其德有餘;
研習此所共居的地方,那遵循的規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盡的;
研習得到居住地方吉凶方法,那要依據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變化是無窮盡的;
脩之鄉,其德乃長;
研習此境界或狀態,那遵循的規範您的專精的技能;
研習得到提升水準或層次,那要依據您的專精的技能;
脩之於國,其德乃豐;
研習此在地區,那遵循的規範您的東西很多與很充足;
研習得到統治所在地區,那要依據您的資源是否充足;
脩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研習此在時間裡面,那遵循的規範您的平常的與一般性的.
研習得到時間裡面程序法則,那要依據您的常識的認知與知識.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所以用名分與地位看名分與地位,用共居的地方看共居的地方,用境界或狀態看境界或狀態,用地區看地區,用時間裡面看時間裡面.
所以用您現在自己名分與地位來看您所要的名分與地位,用您現在居住的地方來看要更動居住的地方,用您現在水準與層次來看追求水準與層次,用您現在所管屬地區能力來看統治地區範圍能力,用您現在時間裡面程序法則來看用運目標時間裡面程序法則.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
我為什麼能洞悉與了解時間裡面的正確性呢?
我為什麼能洞悉與了解掌握時間裡面的程序法則正確性呢?
以此.
用這裡.
用這裡所言當依據也.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善】
(1) 好的、正面的。如:「善惡」、「善行」、「善人」、「善事」。
(2)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3) 專長於。如:「善於辭令」、「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4) 熟悉的。如:「面善」。
(5) 容易。如:「善忘」、「善變」、「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6) 待人親切。如:「和善」、「友善」、「善待」。
(7) 收拾整理、辦理。如:「善後」。
【建】
(1) 營造、興工製造。如:「建設」、「建築」、「建造」。
(2) 創立、設立。如:「創建」、「建立」、「建校」。
(3) 提出意見。如:「建言」、「建議」。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拔】
(1) 用手拉、抽。如:「拔河」、「拔草」、「拔刀相助」。
(2) 挑選。如:「選拔」。
(3) 提攜。如:「提拔」、「拔擢」。
(4) 突出、特出的。如:「出類拔萃」。
(5) 動搖、改變。如:「堅忍不拔」。
(6) 除去。如:「拔去眼中釘」。
【抱】
(1) 用手臂將人或物納入懷裡。如:「擁抱」、「抱薪救火」。
(2) 胸懷、志向。如:「抱負」、「懷抱」。
(3) 懷有。如:「抱怨」、「抱不平」、「抱病參加」。
(4) 量詞。用於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脫】
(1) 掉落。如:「脫皮」、「脫髮」、「脫毛」。
(2) 離開、避開。如:「脫逃」、「脫罪」、「擺脫」、「脫節」、「脫險」。
(3) 失誤、漏掉。如:「脫字」、「脫漏」。
(4) 取下、解下、除去。如:「脫帽」、「脫衣」、「脫鞋」、「脫水」。
(5) 率性不受拘束。如:「灑脫」。
(6) 貨物出售。如:「這東西來路不明,很難脫手。」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孫】
1.
(1) 兒女的兒女。如:「長孫」、「外孫」、「孫子」、「孫女」。
(2) 孫子以下的後代。如:「曾孫」、「玄孫」。
(3) 跟孫子同輩的親屬。如:「姨孫」。
(4) 姓。
2. 謙恭、謙讓。通「遜」。如:「謙孫」。
【祭】
(1) 敬拜鬼神。如:「祭神」、「祭天」、「祭祀」、「祭祖」。
(2) 敬拜的儀式。如:「春祭」、「公祭」、「家祭」。
【祀】
祭拜。如:「祭祀」、「祀祖」。
【輟】
中斷、停止。如:「輟學」、「中輟」、「弦歌不輟」。
【脩】
(1) 肉乾。如:「束脩」。
(2) 修練、研習、整治。通「修」。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身】
(1) 人或動物的軀體。如:「身體」、「健身」、「身長七尺」、「隨身攜帶」。
(2) 物體的軀幹。如:「樹身」、「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
(4) 親自。如:「身教」、「以身作則」、「身歷其境」、「身體力行」。
(5) 名分、地位。如:「身分」、「身家」、「出身寒微」、「身敗名裂」。
(6)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立身處世」。
(7) 懷孕。如:「有身」、「身孕」。
(8) 量詞。用於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佛像五百身。」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乃】
(1) 第二人稱稱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如:「乃父」、「乃翁」。
(2) 為、是。如:「助人乃快樂之本。」
(3) 才、於是、然後。如:「事成乃回」、「時窮節乃見」。
(4) 竟然。如:「事出意料,乃至於此。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真】
(1) 實在、不虛假的。如:「真實」、「真正」、「真心」、「真人真事」、「千真萬確」。
(2) 非常、確實。如:「真好」、「真快樂」、「真喜歡你!」、「他說得真有道理。」
(3) 清楚、明白。如:「看得真」、「聽得很真!」
(4) 自然、本性。如:「天真」、「本真」、「率真」。
(5) 原來的樣子。如:「寫真」、「傳真」、「失真」。
(6) 仙人。如:「太乙真人」。
【家】
1.
(1) 親屬所共居的地方。如:「家庭」、「回家」、「家破人亡」。
(2) 屬於家裡的。如:「家產」、「家當」、「家人」、「家業」、「家事」。
(3) 家中所養的。如:「家畜」、「家禽」。
(4) 稱專業人才。如:「專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5)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6) 一種營業場所。如:「酒家」。
(7) 學術流派。如:「道家」、「一家之言」、「百家爭鳴」。
(8)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9)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10) 量詞。用於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三家報社」、「住戶不滿十家」、「開了三家分公司。」、「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2. 古時對女子的尊稱。同「姑」。如漢代班昭被人稱為「曹大家」。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餘】
(1) 有所剩、多出來的。如:「剩餘」、「多餘」、「餘錢」。
(2) 其他的。如:「餘念」、「餘願」、「餘事」。
(3)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業餘」、「課餘」、「辦公之餘」。
(4) 約計之數。如:「三十有餘」、「他的年齡五十有餘。」
(5)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溫」、「餘生」。
(6)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
【鄉】
(1) 基層的行政區域之一,設於縣之下,村里之上。如:「八里鄉」、「林口鄉」。
(2) 泛指城市以外,較偏遠的地區。如:「鄉村」、「鄉下」。
(3) 某種境界或狀態。如:「醉鄉」、「夢鄉」、「溫柔鄉」。
(4) 故鄉。如:「鄉音」、「鄉親」、「家鄉」。
【長】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2)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3)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4) 地區。如:「水鄉澤國」。
(5)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豐】
(1) 東西很多、很充足。如:「豐富」、「豐盛」、「豐衣足食」。
(2) 收成好。如:「豐年」、「豐收」。
(3) 胖。如:「豐潤」、「豐滿」。
(4) 大。如:「豐功偉業」。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普】
(1) 廣、遍。如:「普遍」、「普及」、「普天同慶」。
(2) 平常的、一般性的。如:「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觀】
1.
(1)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2)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3)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2.
(1) 道觀:道教的寺廟。
(2)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何】
(1) 疑問詞:
A>什麼。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
B>為什麼。如:「何必」、「何樂不為」。
C>哪裡。如:「何去何從」、「子欲何往?」
(2)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多」、「何其不幸」。
(3) 副詞。豈、怎麼。如:「何只」、「何足掛齒」。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上一篇:【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三章】
下一篇:【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