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24 17:20:43雷斯

203出版新戰場


出版的理想與現實
據「二○○○年台灣圖書雜誌出版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台灣每年的圖書出版種數高達兩萬五千種,其中文學類仍居第一,有二三三二種。如此蓬勃旺盛的出版現象,看來固然令人可喜,但在台灣出版市場的胃納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下,各地出版社要如何經營,才能永續發展?
一九九二年十月,文訊曾經策畫「新成立出版社的觀察」專題,除了兩篇專論的文章,同時專訪了八家出版社的負責人。十年後的此時,新的出版社仍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數量增多不足為奇,各樣的組成及不同的經營方式才是台灣出版界的一大特色。同業、異業策略聯盟、財團併購,以一般商業體的方式來經營出版,是一種模式;由母公司以另外的名稱分裂繁殖的子公司來逐漸壯大是另一種模式;以精緻獨特的品牌,呈現小而優、小而美的出版社也比比皆是。
記得一方的創辦人陳雨航在多年前一篇討論出版的文章中,有段耐人尋味的話:「出版的誘因在於看起來它比其他許多行業更容易開始……而所遭遇的困難中,最重要的是編輯理想面臨銷售的現實。」但無論如何,仍有許多人屢仆屢起,不斷豐富台灣的出版業。近來,兩岸加入WTO,文化交流也日見頻繁,面對大陸廣大卻不可測的市場,台灣出版界西進或固守本土,端賴出版人的智慧的選擇或堅持。緣此,我們策畫了「出版新戰場」專題,除了孟樊的〈台灣出版社的分與合〉、曾(方方土)賢〈近十年來台灣出版事業的觀察〉,另外專訪十五家出版社的負責人或總編輯。讓我們看看這些出版界的尖兵,如何在風雲詭譎的出版市場中,既安身又立命。(封德屏)



編輯室報告 編 者
 
人文關懷
〈專欄〉
人心的可能 白 靈
──詩人的肩膀是如何站起來的
水的聯想 柯慶明
台灣文學你我他 應鳳凰

書的世界
〈出版記事〉
讀書的盛宴 于善祿
──九十一年七月~八月
〈文學新書〉
文學,赤裸的表白 林俊平
──九十一年七月~八月
〈書評〉
蚌病成珠 唐 捐
──評羅葉的《病愛與救贖》

樸素的風華 高大威
──我讀《東海校園建築步道》
在歷史的光環下放風箏 張春榮
──吳鈞堯《金門》

愛/恨是無限對話 黃錦珠
──讀陳燁《烈愛真華》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移民的飄流與身分認同 吳億偉
──專訪朱小燕女士
〈資深作家〉
從風雨中走來 許秦蓁
──專訪趙天儀教授
〈學人專訪〉
獨行江湖上梁山 胡衍南
──專訪呂正惠教授
〈文壇新秀〉
自己的華爾滋 帥小忻
──發現黃小貓
本期專題 近十年新成立人文類出版社觀察 

〈綜論〉
合縱連橫抑或分裂繁殖 孟 樊
──台灣出版社的分與合
近十年來台灣圖書出版事業的觀察報告曾(方方土)賢
──以ISBN/CIP資料庫為基礎
〈報導〉
走出文學大地 黃琪雲
──專訪大地出版社發行人吳錫清先生
締造「上帝的欽點」 洪穎真
──專訪商周出版社發行人何飛鵬先生
從法政到心靈成長 黃琪雲
──專訪新自然主義發行人洪美華
給女人一本好書,她就能自由飛翔 洪穎真
──專訪女書總編輯蘇芊玲女士
追求簡樸的新成長之途 陳薇后
──專訪立緒文化總編輯鍾惠民女士
對現代人身心靈的探索 洪穎真
──專訪探索文化發行人劉秋鳳女士
要出版最好的「台灣書」 陳薇后
──專訪玉山社發行人魏淑貞女士
佛法生活化的新趨勢 洪穎真
──專訪法鼓文化總編輯果毅法師
喜新念舊的都會風格 秦汝生
──專訪大田出版社總編輯莊培園女士
與網路小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陳薇后
──專訪紅色文化總編輯葉姿麟女士
由文化理想孕育而生的「心靈工坊」陳薇后
──專訪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女士
堅持純文學的編輯手工業 巫維珍
──專訪印刻出版社總編輯初安民先生
分享、深情與關懷 巫維珍
──專訪二魚文化發行人謝秀麗女士
文學裡的一方力量 洪穎真
──專訪一方出版社發行人陳雨航先生
推展編輯創意與誠意的閱讀工程 秦汝生
──專訪共和國文化發行人郭重興先生
藝文史記
〈各地藝文採風〉
風城演藝‧九九爭峰 編輯部
〈文學記事〉
新書出版,文化盛會 洪士惠
──九十一 年七月~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