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17 14:37:00雷斯

建築的文化‧文化的建築

◆「建築的文化‧文化的建築」專題
一個充滿藝術、美感,又能表現城市特色的建築文化,一直是所有文化人共同的願望,然而,我們城市建築的特色在哪?缺少文化內涵的建築及規畫,則無法成就一個城市的建築文化。在這樣的期待下,《文訊》邀請學者、專家及文人們:漢寶德、李乾朗、施植明、顏忠賢、白靈、阮慶岳、羅葉、鍾文音、陳國偉等,希望透過他們的分析與建言得到激盪、論辯與迴響。
另外,由黃健敏介紹台灣的建築獎,林承緯訪問建築師陳邁、張基義、姜樂靜;褚瑞基撰寫的建築類書目及提要,則看出近年來建築書目由專業小眾的世界邁出,開啟多面向建築閱讀風貌。
◆人文關懷
張錯、鄭明娳、龔鵬程、陳芳明,直視社會種種文化亂象,提出肺腑建言。
◆談文論藝
吳啟銘/在鹿橋逝世將近兩年後,以讀者的身分再論鹿橋及其作品。
王基倫評《劉克襄精選集》、李潼評沈花末的《加羅林魚木花開》、高大威評波姆《與貝聿銘對話》、張瑞芬評施叔青《行過洛津》、黃錦珠評張放《斷頭河》,字字珠璣,值得細讀。
◆人物春秋
【資深作家】朵 思/早熟而遭遇坎坷的朵思,坦然迎受種種的鞭笞,她是如何用一生去實踐「寫詩」的理想?請聽她慢慢道來。
【作家行止】藍博洲/從追尋自我而苦悶的文藝青年,到強調不可失去自主體性的優秀作家,藍博洲以實際行動提醒當下社會,在功利價值中不斷失落而虛無的主體核心。
【記憶深處】呂大明/在呂大明的筆下,流洩的是對文學、母親、鄉土的感懷,離鄉多年的她,無法忘懷生命中,最初的夢痕軌跡。
【文壇新秀】壹詩歌/從2002年底開始暖身至今,可以說是集非正統與不入流於一身的《壹詩歌》,希望在眾生喧嘩的當代提供文藝愛好者一點「其他」,如果可以叫做「影響」。
◆藝文史記
各地藝文採風/全台十六縣市,包括離島金門、澎湖,在地的藝文活動,為您詳加報導。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連結香港、上海、北京、美國、歐洲、澳洲……等地全球華文文學重要資訊,以及廈門台灣文學學者朱雙一報導「大陸有關世華文學研究動態」。
文學新書/五十~七十本文學類新書整理及提要,掌握文壇出版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