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4 11:47:17雷斯

文訊200期紀念專輯

《文訊》二百期感言
記得已故的資深作家史紫忱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形容《文訊》是「小兵立大功的雜誌」。所謂「小兵」,他指的是成員、組織,甚至是成立的歷史,「立大功」,則是指《文訊》在國民黨整個文化工作效用來說。史老師逝世已近十年,而《文訊》也在社會巨變中挺了過來,而且已滿兩百期。
我們一直不在意自己的人員少、組織小,或是在體制內的位置高下,我們只在意我們到底為作家、作品及整個文藝界作了些什麼,為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及發展是否貢獻了心力?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一條人煙罕至的路上寂寞的走著。我們沒有眩人的明星作家、暢銷作家,或是聳人聽聞的焦點話題,我們只是經年累月與浩瀚如海的書籍、報紙為伍,與充滿變動的作家檔案資料相伴,我們忠實地紀錄屬於台灣文學的脈動與呼吸,並在其中尋找台灣文學歷史的脈絡與特色。我們用學術研究的方法及客觀公正的態度來探討當前的文學問題,再融匯我們的理性及感性,一路走來,也見證了台灣文學的多采多姿。
政黨輪替後,黨的處境及資源日漸艱難,但是在文藝界朋友的焦急關懷下,我們存活下來了。未來的路,也許更坎坷,可是多年的歷練,我們已不畏風雨,大步的向前邁進。
《文訊》二○○期了,我們沒有準備鮮花和美食,我們製作了一個「文訊二○○期紀念專輯」,除了文訊專題分析、書評分析、重要活動記要、光碟電子書介紹外,專題中充滿學者作家對我們的肯定、勉勵與期待,讓我們既感動又惶恐。長久以來,每一位撰稿、閱讀、參與文訊活動的朋友,以及關懷、幫助文訊的朋友,一直是支持我們不斷走下去的動力,在此謹致上衷心的感謝。(封德屏)

本期專題 《文訊》二○○期紀念專輯  
〈輯一〉
1.繁花似錦 徐錦成
──《文訊》專題二○○期
2.《文訊》二○○期書評分析 巫維珍
3.《文訊》重大活動紀要 封德屏
4.《文訊》二○○期光碟電子書介紹 吳穎萍
〈輯二〉
1.《文訊》:一份使人愛不釋手的雜誌古遠清
2.文學不死,文訊永存 丘秀芷
3.老中青皆尊、各流派並重 朱雙一
4.文學已死,只是謠言 李 潼
5.應該贏得應有的尊敬 陳芳明
6.台灣文學成為一門學科以後 陳萬益
7.期待一個美麗的負荷 張瑞芬
8.《文訊》與整體文化的互動 張 錯
9.一支對文學堅持的小小隊伍 葉海煙
10.踏著台灣文學史的軌跡 顏崑陽
11.台灣文學脈動的斥候兵 蘇其康
12.老驥伏櫪,期再壯志千里 龔鵬程

書的世界

〈出版記事〉
給童書一個有夢最美的未來 于善祿
──九十一年四月~五月
〈文學新書〉
提筆為時代 林俊平
──九十一年四月~五月
〈書評〉
1.農夫的兒子會寫詩 洪淑苓
──《父王‧扁擔‧來時路》評介
2.清秋的人生況味 高大威
──我讀曾野綾子《中年以後》
3.在巨人身邊的人 張 放
──讀《楚崧秋先生訪問紀錄》
4.奕奕星空爭輝 張春榮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
5.等不到她的敲門聲 黃暐勝
──閱讀《查令十字路84號》
6.不似蓬丹,恰似蓬丹 曉 魯
──蓬丹新書《人間巷陌》讀後感
人物春秋

〈資深作家〉
文筆、譯筆與彩筆 林麗如
──專訪林文月教授
〈學人專訪〉
開風氣之先 胡衍南
──專訪林明德教授
〈文壇新秀〉
西門町的少年尤里西斯與網路上的寫詩王子 鯨向海
──我所知道的若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