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15:02:39妙音

尹衍梁與慈濟的信用課題



尹衍梁與慈濟的信用課題

 

頂新事件,畢竟讓人不舒服了一大陣子,讓很多都人想翻白眼。
但或許萃取社會動盪背後的意義,才是讓紛擾不至於白白付出各種代價的收穫;於是,如今的進展,來到某一個可以觀察「信用」兩字的哲思時段。
信用,是很有意思、很微妙,看不到摸不到,卻如實存在的東西。
日本人很care這個東西,甚至稱為是一種「義」的美德!
中國人自古以來也很強調。只是,通常華人社會價值中越去強調的,往往就是「越不存在」或「越會被辜負」的東西!

商場江湖上,「信用」才是任何一個財團企業的真正資產。
特別是銀行金融往來,企業信用累積,信用本身「有實質價值」,據此這才決定了企業可以獲得的融資放款、現金周轉乃至利息高低的額度。
對於頂新味全如今的「信用破產」,內閣中只有台灣銀行的李紀珠直率的以國家銀行龍頭的位階,宣示了頂新的「信用」在這些假油事件中毫無價值。
我不認為財政部這幾天才宣示會查頂新的稅、追查營利所得、追查海關五年進口相關油品資料是「真動作」!
輿論壓力造就江內閣的壓力驟大,影響執政選情已經難以估計。
事實上,這些追查也根本就是財政部在第一時間,或者八百年前早就該對「信用有問題」(去年大統事件,頂新已經被發現查漏並補繳稅四億元)的頂新或味全,SOP上早就應該出手的事!
嚴格來說,政府部會,甚至是比頂新還早,就更沒「信用」的對象!

於是,頂新魏家兄弟找了潤泰尹衍梁出面,企圖填補這個「信用破產」。
尹衍梁是兩岸紅頂商人,平日低調很少出面。這次為了魏家親上火線,是一場「冒險相挺,拿自己的『信用』質押在這場食安危機」之上。
對於大多數兩岸政商產業乃至宗教領域的人士而言,尹衍梁算是「信用卓越」的人物。
捐出大部分的家產,設立華人的「唐獎」之外,眾所皆知尹衍梁拜已故的南懷瑾居士為師,數十年在兩岸之間一方面拓展事業規模版圖,另方面也經常受南師囑咐,協調某些具備兩岸政治戰略高度的政商關鍵,出錢出力並且從不居功。
但無論如何,食安問題能燃燒到如此烈焰沖天,畢竟尹衍梁只有他「一個人」!最終他也只能習慣性的「一切都找中研院翁啟惠」!
尹衍梁不懂食安,翁啟惠又懂多少?翁啟惠一旦狀似「什麼都會」,其實那也就和當初「搞政治、搞教改」而信用破產大半的李遠哲差不多了吧!
但就戰略上,頂新魏家如今有了「尹衍梁的信用來墊背」,小小出個1億美金,又可以啥都不幹,是聰明切割的高招!
尹衍梁當然也不是笨蛋!他也提到了監督食安委員會「到位」之後,他也就要退了。
信用破產的人,總就是不斷的侵吞他人的信用墊背;擁有信用的人,拿自己的信用為他人背書也要有個極限。
這些都是乍看之下是「情義」,實際上是一場為了不讓「台灣信用破產」延燒到「中國市場信用破產」的現實江湖的生存之道。
若非尹衍梁出面,北京以習近平思路價值為主導「反貪打假」毫不留情的嚴厲態勢,頂新還能有多少喘息空間?看看中國「茅台酒」在一夜之間的下場吧!

這兩天我以臉書為所有書寫起點,在蘋果日報專欄與如今繼續登在UDN部落,寫的有關批判慈濟的文章,顯得我彷彿是一個「專門打擊慈濟信用」的討厭鬼呢!
蘋果的那篇「慈濟裡的味全」,有分即時新聞與紙版專欄兩個網頁連結,昨天合計將近4萬多點閱。UDN部落格這裡的「來自慈濟的那通簡訊」,也來到萬餘點閱。
雖說當然也有不少反對批評我觀點的留言,但顯然文章本身所觸動的,其實是許多人早就埋藏心中多時,「對於慈濟如今經營發展走向的『信用』,早就產生質疑」!
而頂新與魏應充的事件所及,只是「驗證了人們共同的遲疑」而已。

我是媒體圈內,識者皆知的佛教徒。與佛教界往來熟識者眾。自己如今只是中年後旅居香港與亞洲的單純「討生活、過生活」的半個媒體人,平日也算與人為善,基本上也沒有任何足以或有必要與慈濟相抗衡的「信用」可言。
但對於世事趨勢,特別是對於「佛教信仰遭受金錢勢力的流俗質變」,我有20多年強大且長期深入的觀察洞悉,基於個人信仰與兩岸三地媒體角色的機緣,手上也掌握各種兩岸三地及亞洲華人包括佛教界人物及態勢的各種秘辛。
也或許是這個「無所求的洞悉」,令我全然無畏!任何宗教團體再大,於我也沒有大小的問題。
慈濟全球有數百萬的信眾,包括尹衍梁與我的諸多前輩及好友也都是慈濟人,但「數量」與「真相」無關!
然而,慈濟決策高層這些年,1.欠缺反省與機制、2.不斷籠絡財富階層扭曲慈善信仰的本質並遠離素樸的族群、3.越來越讓人驚悚的各種僭越於佛法的個人神格化崇拜,乃至4.不斷變相進行資產擴展吞噬社會資源早已遠離慈善初衷」,才是讓慈濟自己「信用受損」的真正主因。
我沒興趣「反慈濟」!我只是負責試著把那些「明明大家都看見、也都這麼看在眼底」的許多事情,稍微層次分明的講清楚而已。

「信用」的極致,名叫「偉大」。
尹衍梁還有相當的信用,因為他還清醒,從來不認為自己「偉大」。
全台灣乃至如今世界各地的靜思堂花再多錢、蓋再大間,慈濟或證嚴法師也沒有任何資格,認為自己「偉大」。
但慈濟確實越來越追求一種「形式的偉大」!數百萬人每個月的涓滴慈善捐款,如今資源大半都花在「土地資產建設、自我宣傳、組織吸納」,花錢的手法與規模完全讓人生厭!
慈濟基層付出生命時光奉獻的人們,從花蓮菜市場的歐巴桑開始金令人尊敬。但為什麼慈濟「決策高層」毫無資格說偉大?因為他們是「享受尊崇、支配資源」的人。
慈濟的發展走向,在他們少數人的意志支配下,就所有社會大眾至今所共同得見:包括最近「強勢侵吞北市內湖園區成為『慈濟園區』」在內,這些「遠離樸素而打著慈善之名」,卻處處彰顯著慈濟勢力只剩下「刻意巨大」與「拓展吞噬」來說,慈濟對我個人而言,早已沒有任何「信用」可言!

原諒我冒昧的指出,有一個人在2006年離開慈濟,這是我認為對於慈濟的變遷,要遠比我還更清楚千百倍的人物。
至今已經徹底低調沈默了許多年的姚仁祿兄,當年在慈濟決策高層,經歷了各種連「看遍大風大浪的我」也驚悚萬分的「沈默的階級鬥爭」而離開;儘管他大半輩子堪稱奉獻了所有「青春、專業、財富、靈魂」給慈濟早年的美學思路、大愛電視台及文化志業方向。
我完全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但他曾經是令我無比尊敬的慈濟人。
當年他追求或者「信守著慈濟的樸素價值」,但最後如何被決策高層擱置邊緣,最後黯然離開的過程,也是我從2006年開始認真凝視「慈濟開始變形」的指標!
2006
年在財團法人資產管理的條例修訂適用的短暫空檔,全台灣許多宗教或慈善團體,都大舉趁機將現金資產,拿來收購房產土地。慈濟的動作最為龐大!

這不禁讓人省思,「慈濟,是誰的」?是證嚴法師一個人的?錢是捐給法師的個人供養、是捐給慈濟的買房買地、還是「捐給慈濟請慈濟幫忙行善」?


每年可能有數十萬人次藍白衣衫,穿梭在北迴鐵路的車廂中,分批前往花蓮向證嚴法師頂禮且聆聽開釋,氣氛彷彿祥雲繚繞。
人人面貌祥和的「所有慈濟人」,他們始終是慈濟累積「社會信用」的巨大來源。
但我自己,可從來都不看這些呢!
權力支配背後的人性,才有真相!也總是在祥霧繚繞的雲山不知處,美麗動人遮掩著醜陋或殘缺。不見得是一種貪婪,但有時是比貪婪還更可怕的東西。

 

只要仔細盯著慈濟「哪些人在做決策」?為什麼高層如此維護魏應充至此?
慈濟這十年來,做了什麼「真正花大錢、投資了什麼」的決策?

 

以及最終:這些決策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真正為了「貧苦受難的人們」,還是如今早已經只是為了「慈濟本身永恆的壯大」?

 

慈濟人當然可以也將會繼續熱愛慈濟!但廣大社會與普世價值不容被道德與慈善的外衣蒙蔽,必須「睜開法眼」去判斷慈濟的「真正信用」,如何在慈濟的決策高層意志中逐漸演變,而視角的一眼,當然就在「頂新魏應充」這裡!

 

引自:http://blog.udn.com/powerecho/1824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