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9 12:17:34妙音

藏通別圓

藏通別圓

  前言

 一 為什麼要講「五時八教」?

 

大家對於藏通別圓四教的觀念是怎樣?

好像是把佛學辭典的一些名詞查一查,然後拚湊在一起,越解釋越多,那到底是什麼?

先回答圓圓菩薩(註:人名)的問題,我們不是淨土宗嘛!為什麼又冒出一個天台宗來?

 

蕅益大師有一句開示,他說:「天台存,則佛法存。」

天台的教義如果保存下來,佛法就可以存在。如果天台的教義被大家忽略了,滅了,那麼佛法就要滅了。

 

為什麼呢?天台到底是什麼?它並不是另外冒出一個什麼宗來。

其實天台是判釋我們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說法四十九年的綱要;等於是個網子,把它(註:指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剖析得很清楚。

佛到底是怎麼教學生的?說些什麼法?有時候我們自己看佛經,會看得一頭霧水。

怎麼在這裡說「空」,又在那裡說「有」,好像有點前後矛盾。

有時候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必須要把生滅滅掉了,才會得涅槃。

有時候又說「生死即涅槃」。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

如果我們不知道天台的教義,就沒有辦法了解整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說法,它是怎麼回事。

 

二 何謂「五時」

 

其實佛出世是要讓眾生入佛的知見,這是最終目標,可是最終目標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達成,尤其眾生的根機不一樣,你跟他講最圓滿、最真實的道理,他沒有辦法一下子就了解,只好遷就眾生的根機,降低能階,從低的地方開始講起,這是很不得已的啦!

 

「天台」主要把釋迦佛的教義,整個四十九年的教法,提出一個綱領,叫做「五時八教」。

這「五時」就像太陽出來的時候,最先照高山,然後再轉照幽谷。漸漸地,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太陽升上來,到日正當中。

釋迦佛開始的時候,他最初成道,(他的教學方法很值得大家作參考),他先度根機最高的眾生,所以第一時──「華嚴時」,是對法身大士講的,也就是對程度最高的一批學生講的;先成就最高的學生。

 

為什麼這樣做呢?

假如從低的開始講,那就犧牲了根器很高的人,所以開始是講最高的。他對四十一個階位的法身大士講《華嚴》,把他成佛的整個境界和盤托出,講的是最圓滿徹底的真理─《華嚴經》。

 

可是在場有很多小乘根機,他聽了以後如聾若啞。佛為了這樣小乘根機的人,接著下來就轉照幽谷,開始講「阿含」──小乘教。

但是一直停留在小乘教也不行,後來又漸漸讓他們回小向大,所以又有「方等時」,這就是第三時。

 

「方等時」要彈偏斥小,歎大褒圓。他開始說小乘這樣的見解是不夠的,不對,讓他們的心能夠回小向大。

接著再進入第四時──「般若時」,用般若的智慧來蕩滌大家的心。

然後到「法華涅槃時」,這時候佛已經將要入滅了,就講出一佛乘的道理,等於是日正當中,太陽到了中天,放大光明。這是「五時」。

 

三 何謂「八教」

 

還有「八教」。八教就是有「化儀四教」和「化法四教」。

所謂化儀就是度化眾生的儀式,化儀等於是說法的方式,配藥的方式。化儀四教就是頓、漸、秘密、不定這四種。

 

「頓」就是一時說出來,頓時說出來。有的人你可以頓時,一下子就把寶貝全部給他;有的人他不敢一下子接受,必須要慢慢漸次地給與,所以用的就是「漸教」。

 

還有「秘密」,這秘密不是說佛對某人比較好,對某人比較不好,所以告訴甲的話,不能告訴乙。為什麼要秘密呢?

因為有人不需要嘛!知道了反而生煩惱,可以不用給他。

 

還有「不定」,就是佛在一場中說法,你說他講的是什麼法呢?每個人領略到的不一樣,大根機的人聽到的是大教,小根機的人聽到的是小教,所以是不一定的。

這是儀式上有大略這四種。

 

化法四教,就是教法的內容,有四大類:我們平常講「藏、通、別、圓」四教。

這四個教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並不是有四種真理,真理只有一種,就是圓教實相的道理。

圓教的道理才是佛想講的,暢佛本懷,是佛真正想說的,也是唯一的真理。並不是有四種道理,真理只有一個。

 

「藏通別」不是究竟圓滿的真理,只是「方便說」。為什麼佛要這樣方便說呢?沒辦法啊!眾生根機沒辦法一下子就了解圓教的道理,只好先講一部分。

藏教就是講一部分,到通教再深入一部分,就這樣漸次的深入。

大家必須要有個觀念:要有藏通,才能有別圓;未有不能藏通,而能別圓的。

有些人說小乘教的戒律不重要,我們是大乘菩薩,不要持小乘的戒律。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打個比方來講,腳踏車也是車,三輪車也是車,小轎車也是車,大卡車也是車。

這有小乘和大乘、小車大車的不同,但是輪子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這條路很小,這個人又很窮,買不起大車,只能買腳踏車。

你告訴他買一部大卡車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適用。

他們家住在小巷子,錢又很少,只能買腳踏車,這就是為什麼要講腳踏車的事。

雖然有大車也不能用,他用不上,只好給小車子。藏教就是這樣,他的根機只能夠接受小法,沒有辦法接受深層的大法,只好委屈。

 

不是佛不會講,而是他聽不懂,不能接受。就算文字上能懂,也不能承當,心理上還是不能接受。

 

藏教是為什麼得名?

藏教就是叫「三藏教」。為什麼叫三藏呢?三藏是經、律、論三藏。

小乘教裡面,經、律、論三種是分開的,毗尼是講戒律的。《阿含經》是講「經」,阿毗達摩就是講「論」。

三大部頭是分開的,所以叫三藏教,這是小乘。

 

大乘,像大家受菩薩戒,《梵網經》是一部經,可是裡面講的是大乘的戒律,所以經和律常常是混在一起,不像小乘教,三藏都是分開。

它是這樣得名的,叫三藏教。

 

通教的意思就是通小通大。

用「通」這個字,就是它是由小乘通到大乘的一條路,所以叫做通教。

 

別教呢?就是它有別於前面的藏、通,也和後面的圓教有別。它是獨菩薩法,不是小乘法。別教就是菩薩法。

 

因為「通」是通大通小,「別」就是和前面小乘有別。

 

四 講「五時八教」是為了烘托出淨土法門的殊勝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講這四教呢?這是佛教的通途法門。

大家知道通途法門是對什麼法門而講的?就是對淨土法門講的。

我們常講淨土法門是佛教裡面一個特別法門。

怎樣叫特別法門?

它跟通途的八萬四千法門都不一樣,它是一個特別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可以總括在藏通別圓裡面,這是通途的教法,一般「直」的教法。

 

淨土法門是一個「橫超」的教法。

假如不知道通途法門,就不知道淨土法門的殊勝。

這麼麻煩講天台,主要就是要烘托出淨土法門的殊勝,確立大家一種不動搖的信心,為什麼你非修淨土不可。

修淨土可以涵蓋圓教裡面最殊勝的好處。

 

我們回到《要解》序文裡面,講到念佛法門叫「至簡易、至直捷、至圓、至頓」。

不知道藏通別圓的圓,就不知道淨土法門怎麼個圓頓法。我們了解藏通別圓的內涵,就是要知道它是怎麼個圓法。

 

恭錄自「從天台教義體會淨土法門之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