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4 07:40:44.

從影片[春日光景]略談安樂死


晚上與一群人做[春日光景]影片討論。
結束後下電梯,一位資深哥哥說 : 自殺防治單位的從事者,如果同意安樂死,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感想
1.安樂死如同合法性自殺行為。

2.安樂死施用於癌症末期患者。
這是否可以改說為 :
[癌症末期是一個很痛苦可怕的情境,任何人都無法承受面對,所以為了避開讓自己面臨痛苦窘境,唯一選擇是優雅死亡方式-安樂死]?

3.如果說安樂死是一種自主選擇權力,人不能決定出生,但可以決定如何死亡。
哲學與宗教在討論人類的死亡問題,是從如何生存的角度來談。
宗教上更有不同思維,並非從截斷死亡面對的角度。
何況,預先跳脫與避免面臨痛苦死亡,就已經預設立場,所謂勝利/過患,就是不讓自己陷入窘境,而面對癌末的是過患?

因為安樂死一定是比去面臨癌末還要好,否則幹麼做此決定?
因此,有鼓勵人不必如此愚昧去受苦。

基本上,人有離苦得樂本能。但邏輯上對於選擇安樂死作為離苦得樂的解決辦法,這是有待商榷。

人類解決苦樂問題,還有其他方式,例如改善健康觀念與行為,減少罹癌機率,從心靈力量去增強挫折忍受認知與能力,從科技去協助減緩病痛如安寧療護的施行等等。

否則,這種[不必去受苦,不要讓自己陷入窘境]的自認為聰明方法,是否是人類面對困難的一種能力的降低,並隱喻著[面對死亡唯有閃開,人無法理解死亡,死亡是可怕的一種黑洞]?

可是,死亡與痛苦,卻是我們進一步去理解生命真相智慧的推力,人避開這次機會,人類何去何從?

從各種宗教角度來說死亡與痛苦,如果真的有來生,那麼選擇安樂死方式,卻是對自己很不利。
當然,這是信仰問題,不相信有天國或輪迴,便不會有此問題。

(基督教更明確提到不可殺人,以及逃避面對痛苦是推拒擁抱上帝的行為。) 

(這是無神論者選擇避免病苦的一種思維與行動,唯有用理解的心情去尊重,只是如何在做決定之前,當事人有否其他啟示或思考機會,這就又回到主流教育或社會教育或其他情感環境的問題了。)



其他,如施行上的萬全與否。聽說荷蘭曾有老人逃離潮,因為只要有一家屬同意,老人很可能在意外下就被安樂死,老人可能隨意說出生不如死之類的話語,然後家屬就曲解而濫用之。
這就不在此次討論裡面。



上一篇:六月日誌.2

下一篇:定義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