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6 01:00:00prajna

專訪三步一拜的美籍僧人恆實法師




恆實法師
(英語: Heng Sure 1949年-)美國學者、教育家。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的一個律師家庭,受到正規傳統教育,因有緣結識在美國弘揚佛法的宣化上人,最後在其門下剃度出家,成為美國著名的漢傳佛教僧侶。法師學識淵博,精通英文、中文、法文、日文,獲得美國聯合神學研究院博士學位,現任法界宗教研究院教授、法界佛教總會董事會主席。

 

恆實法師還是一位出色的佛教音樂家,擅長演奏吉他,他演唱的佛曲成為網上的流行經典。2008年,他發行了第一張音樂專輯「波羅蜜多:美國佛教民間歌曲(Paramita: American Buddhist Folk Songs)」。

 

1977年6月,恆實法師與恆朝法師(Dr. Martin Verhoeven)一起開始虔敬朝聖之旅,自南加州帕薩得納(Pasadena)市金輪聖寺出發,沿海岸公路每三步即五體投地一拜,直到北加州尤奇亞(Ukiah)萬佛聖城,全程約1300公里,歷時兩年半,於197911月抵達目的地。兩位聖者每天將朝禮功德迴向世界和平。恆實法師在整個旅程及之後兩年時間內踐履「完全止語」修行。

 

(以上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恆實法師與恆朝法師 三步一拜一千多公里 感應道交難思議



恆實法師訪談 (共10 集)

 

恆實法師訪談 (共10 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6YjS78CyU8&index=1&t=1s&list=PLrAJaQD01tIzI2WVnhsqhqW1hAFwGHmoO

  

 

懺悔和禮拜的意義 (另一篇訪談)

 

恒實法師與佛青分享他對佛教修行懺悔與禮拜的見解

 

黃祿(佛青採訪/淨證 中譯 (本文發表於2005年)

 

本文來源        http://blog.xuite.net/bookh2o2/twblog/123418233

 

三世紀以來,禮佛是亞洲佛教最普遍的法門。但是在西方社會中,禮拜則沒有打坐普及。去年夏日,我採訪了柏克萊寺的住持恒實法師,並請求法師闡釋佛教的禮拜和懺悔法門。於一九七O年代末期,實法師和一位同修曾沿著加州海岸線三步一拜祈願世界和平。他們的行程,由洛杉磯帕薩甸那 (Pasadena) 至瑜伽鎮(Ukiah)萬佛聖城,歷時三年,全程八百餘哩。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的膝蓋已經承受了超過一百萬次的禮拜了......

 

 

黃祿:法師可否開示禮拜的意義和益處?

恆實法師:禮拜和其他佛教的法門一樣,可以被視作是一門技術,是一種改造心識的方法。這個修行法門運用了我們的身體。

禮拜,是一種改造心識的方法。

雖說佛教是個注重心識的宗教,但我們也常常運用身體以通達心靈。唐朝高僧澄觀大師曾開示,禮拜諸佛能降服我慢,滋養誠敬心,增長善根。禮拜能喚醒這些潛在於內心深處的善根,熏修我們的意識,自我觀及與其相應的世界觀。

澄觀大師在久遠前,就對禮拜這門學問做了很精確的分析。禮拜是一帖良藥,一帖對治我慢心的良藥。禮拜也能啟發誠敬心;因為禮拜的時候,我們把身體投伏到地上,使恭敬的心念有機會增生。因為禮拜能減少我們對自我的執著,是以禮拜也就能增長我們的善根。當我們不以一顆執著於「自我」之心做事時,我們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較好。「禮敬諸佛」也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十種廣大行願中的第一行願。禮拜是一門基礎法門,與布施和持戒一同奠定修道的人生。

黃祿:所以佛教特別強調降伏貢高我慢心…

恆實法師:在佛經裏,菩薩不管果位多高都還向佛陀頂禮。也就是說,任何修行人,在未成佛以前,也都繼續禮拜。

在未成佛之前,

任何修行人都禮拜。

 

在美國,牛仔文化給了我們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個人意識,而產生一種「不向任何人叩頭」的態度,漸而演變成:「我們無須聽取其他國家的意見,我們不需要任何盟友等等。」在這個高度開發的世界裏,種種的機械踐踏著地球和其他生物。我們砍伐森林、挖掘地球資源,並佔為己用,還自以為殘殺其他生靈和啖食他們的身體,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這些不明智的態度,就是因為我們不能降伏自我,以致不能與地球上廣大的眾生和諧地共存。

傲慢心的另一面,就是自我隔離和寂寞感,所以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不會有歸屬感。因此從人類文化的觀點來看,我們確實需要一個能解除這種寂寞感的一種方法。

黃祿:在加州公路上三步一拜了三年,是否拉近了您與路上遇到的人眾之間的距離?

恆實法師:在路上,我越禮拜就越覺得自己與眾生息息相關。每一次的禮拜,都使我更加感受到人人的臉都有相似之處,使我對遇到的人有一種親屬感。我消除了自己對於人我互相隔離的觀念,隨之我發現人們對我的態度也因此改變。

我覺察到在外表之下,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乃至與所有眾生之間,都存在著一種深厚的親屬關係。在第一張由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照片,我們看到一顆微小的藍彈珠似的球體,懸置在無盡漆黑的宇宙中。由這些照片,我們覺察到所有的生物,就像在同一艘救生艇的人一樣。我們共享同樣的水,同樣的溫度,同樣的氣候。我們是一家人:有些披毛戴角,有些披鱗展翅。我們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卻同樣是由地、水火、風所組成的。

每拜下一次,我執就漸漸地消失。

禮拜把這些道理自然的展現出來。隨著每一拜,我執慢慢地消失了。我希望在未來繼續禮拜,把「自我」完全消除。大多數人不會想去禮拜,因為那是多麼漫長無聊的事啊!人們常問我:「你從中得到什麼呢?」通常小孩子很快地就會跟著我們拜,而感到禮拜是一件多麼棒的事啊!大人則得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才會願意嘗試。但是如果他們能在剛開始的幾拜之後,繼續堅持下去,他們就會感到「把頭低下」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它就像流水滋潤枯木般地,滋潤我們的心靈──這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黃祿:我的一些朋友剛從萬佛城參加法會回來,他們在那兒拜了三個星期,您能為我解說這個法會嗎?

恆實法師:每年春季,萬佛城就會有一個三週的禮拜法會,名為「萬佛寶懺」。在這個法會中,我們依著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尊佛的名號禮拜。這個法會的依據是《佛說佛名經》。

三個星期裏,一天八個小時,與六百個人隨著音樂的起落同時拜懺,的確是件非常能凈化心靈的事。參加過的人都知道,法會的第一天你會覺得拜得快要死了,我們的我執、我慢實在不願意就這樣子被降伏。第二天,你不再懷疑──你知道你死定了。第三天,抽象地說,我們真正死了,我執投降了而順應我們。但在第四天之後,可以這麼說,你重生了,之後再繼續禮拜就覺得很輕鬆了。

黃祿:拜懺對身心有什麼樣的影響?

禮拜時,我們的頭和心擺在同一水平線。

恆實法師:拜懺的目的,是把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提呈到意識中。禮拜促使血液循環到人體的上半身─尤其是腦部─這顯然能釋放出深藏在心中的記憶和念頭。坐禪的功用則不同,因為坐禪是靜止的,能使血液循環逐漸緩慢下來。禮拜時,我們把頭擺在與心相同的水平線上。身體裏流動的血液與運行的能量,能夠刺激並淨化身、口、意業在我們意識裏所留下的痕跡。在拜的時候,各種記憶和念頭會在心裏浮現出來,而這些念頭有時是很令人恐懼或尷尬的。它們的出現,是因為禮拜這個動作鬆馳了肩膀、脊背和胸口的肌肉,同時也刺激到我們的胃和橫膈膜,而這些肌肉也收藏著「肌肉記憶」。所以,我們的習氣或是被隱藏、壓抑著的思緒,都會在禮拜的時候呈現出來。

黃祿:什麼可以使禮拜不會變成一種純機械式的動作呢?

恆實法師:如果我們是因懺悔而拜,那我們可以用《華嚴經》的一段偈頌: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樣每一拜,都能幫助我們正視和放下過去的記憶。禮拜的力量,是來自生理、心理及心靈上各種因素的結合。基本上,拜懺法門使到我們有機會說:「是的,我做錯了,我覺得很慚愧。我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當我們真正意識到所犯的過錯,而能夠真心懺悔,這些惡業就不再壓抑著我們的意識,而妨礙心靈的成長。宣公上人曾這樣形容這個過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但是如果不用真誠的心來拜,那就不會這麼有效果了;以真誠心拜懺,就能凈化我們的內心。佛菩薩說法就是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最終脫離生死的輪迴。拜懺這法門,就是來幫助我們改變、轉化我們的心。

黃祿:請問「空」的教義,與拜懺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恆實法師:我執的存在,是因果律中關鍵的一環。如果沒有一個「我」了,那惡業也就無所著落了。隨著每一拜,「我執」會漸漸地被掏空──注意,這裏我把「空」字當成動詞來用。慢慢地,我們就能改變以「我」為中心的觀點。想想,如果沒有惡善的造作者,乃至在本質上,這個造作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那麼業報又從何而生?如果我們能夠懺悔宿業,慢慢地就能夠扭轉善惡的平衡:罪業減少了,功德也就增加了。

我們如果真地想要改過、效法佛陀,想要把煩惱轉變成菩提,改變我們的人生方向,那麼禮拜與懺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禮拜雖然看起來又笨又無趣,但它卻真正能凈化心靈。

黃祿︰剛接觸佛法的人,和無法參加法會的人,如何修懺悔法門?

恆實法師:當我還是學生時,我根本就沒有興趣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當時只想多經驗一下人生,越刺激越好。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很少會想:「這次撞得灰頭土腦的,是因為我做錯了。」我當時的心態是:「噢!好痛!真是倒楣!」然後就吃粒止痛藥,或是喝酒麻醉自己。

我根本就不懂得迴光返照、改變自己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想要踏出「反聞自性,迴光返照」的第一步是不容易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去做的時候,進而明白因果的道理,我們就會理解到原來我們所承受的果報,正是自己所行所作促成的。因為「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迴光返照的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從被動的「理解」進而能自我控制。透過反省,我們能夠用一個規範來了解我們的行為。佛法告訴我們「十惡」和「十善」──一套道德的準繩。十惡業,告訴我們諸惡莫作:

身:我們的身體能造作三種惡業:殺生、偷盜、及邪婬。十善業則教導我們,不但要戒除殺業,還要以慈心對待一切眾生;不但要戒除盜業,還要常行布施,並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但要戒除邪婬,還要對我們的眷屬忠貞,並珍惜自己的身體與精力。世界各大宗教都一致認為,邪婬會造成感情混亂和悲傷。再者,陷入混亂的感情糾紛,會使你的心情難以平定、精神無法集中,而無法得到內心的寂靜。

口:口會造作的四種惡業,包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所以佛法教導我們戒除以上這些惡語業。

意:惡的意業包括貪、瞋、癡。癡,指的是邪見──不能看到事實的真相,而相信虛假的道理。

十善業,我們能用以衡量自己行為的法則。如果我們的行為與十善業所教導相吻合,那我們的行為必將產生善果,而享有一個我們想要的人生。

黃祿:那萬一我們犯了錯怎麼辦?

恆實法師: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要意識到因果的運行,要明白我們正創造一個自己所要承受的世界。第二,迴光返照,揪出我們那些習慣性、未經大腦思考、愚癡的行為。第三,在認清自己的過錯之後,我們才能夠予以改過。然後發願改過自新,把惡行變成利益世界的善行。這樣我們就踏上了修行的道路,大公無私地用自己的生命利益一切眾生。這條修行的道路,將會使我們遇到許多善友,一同成就無數的善行義舉。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著

https://book.bfnn.org/article/0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