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6 21:22:23陳潔民

吳錦發《畜牲三章》的分析(上)

吳錦發小說《畜牲三章》的分析(上)

組員介紹
日二A 491150957 潘宛宜
日二B 491150486 丁僑麟
日二B 491150460 林育倫
日二B 491150428 洪雅瑜


一、前言

<畜牲三章>這篇散文為一篇諷刺的文章。本文中,作者用了豬、牛、狗這三種人類最常見的動物來諷刺台灣社會的種種問題,其中包括了感恩、尊嚴問題、堅持原則……等。表面上是在描寫動物,但在看的同時卻不禁讓讀者聯想到外一章那個「二條腿的」……。


二、作家概述

吳錦發年表
1954年 9月14日出生於美濃。
1960年 入福安國校一年級就讀。
1970年 美濃初中畢業,入高雄中學。
1973年 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系。
1976年 發表第一篇小說「英雄自白書」於台灣時報副刊。
1977年 大學畢業,入電影圈。
1978年 作品發表了「放鷹」、「燈籠花」等作品。
1979年 獲吳濁流文學獎佳作,由東大圖書出版社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放鷹」。
1980年 赴韓拍「原鄉人」影片外景,時任助理導演,發表「靜默的河川」。
1981年 退出電影圈,並發表「兄弟」等作品。
1982年 入台灣時報副刊任編輯,發表「那個叫托西的傢伙」、「突襲者」等作品,陸續在台灣時報、自立晚報、中國時報發表「美濃風物誌」散文系列。主編台灣時報副刊,由蘭亭書店出版短篇小說集「靜默的河川」。

吳錦發〈1954─〉,高雄縣美濃人,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筆名倉浪、滄浪,曾任大眾電影公司助理導演、編劇,中央電影公司助理導演,《台灣時報》及《民眾日報》副刊主編,現任職於《民眾日報》言論部。作品曾獲吳濁流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第一屆聯合報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獎。出版有小說、散文詩、政治評論多部,包括《打開天窗說亮話》等十部評論集,《做一個新台灣人》等十餘部小說,代表作品中的《春秋茶室》、《秋菊》〈青春無悔〉皆曾拍成電影,小說也曾被翻譯成英文、日文、德文、越南文。

吳錦發,譜系上被列為台灣第三代作家,是文學界最擅說故事的人物之一。早年從事電影,轉而小說;入報社任編輯與主筆之後,成為時論政論高手,在政治上他是選戰謀略師爺。九○年後成為高雄柴山環保強力推手,從生態進入,出入佛理,而以「生活禪」文字與「眾生」結緣。其小說風格還在蛻化中,多篇佳作已有定評,尤其關注原住民文化、生活的篇什,極受推崇;「燕鳴的街道」係早期佳構之一。

評論家彭瑞金於1984年,曾將吳錦發的小說創作劃分為三個階段:

1.結集在<放鷹>裡的作品大都是1978年寫的,有泛心靈問題的探索,也有泛人道精神的追求,比較特殊的是他把電影拍攝的手法運用在小說創作裡,即使是心靈描寫的題材也不失逗趣和高潮。第一階段的吳錦發,作品取材顯得十分駁雜,大致上融合了他成長的農村生活經驗、學生生活、拍電影的歷程、當「社工」的經驗…。

2.第二階段的吳錦發,當以<靜默的河川>為中心,回過頭來寫家鄉的事,從歷史的縱軸去尋找心靈的根源,於是所謂歷史「亡靈」在他的筆下以輕快而不失莊嚴的形式再現,在生養他的土地上搭建新的小說舞台。

3.<燕鳴的街道>這是吳錦發作品第三階段的出發,探討遭受面臨道德崩潰、價值解體的山地青年,逐漸淪為都市殘渣的命運,以及他們必須自求多福的救贖之道。

彭瑞金先生的分類簡潔扼要地勾勒出吳錦發階段性的創作軌跡,必須補加說明的是他對於原住民的關懷,不僅呈現在小說創作中,他也有實際的行動,如擔任副刊主編之便,大量刊登、發掘原住民作家作品,也編選山地小說、散文選集,鼓舞他們的創作信心等。

1984年以後,吳錦發由於在報社冷眼旁觀不少怪現象,小說創作風格也有明顯的變化,即譴責性、批判性更加鮮明,這正是肇致他後來跳出來寫政治評論的背景,如<消失的男性>、<黃髮三千丈>、<指揮者>等作品,而本次報告中的<畜牲三章>也是此時的作品。


三、故事大綱

這一篇散文以三種動物:豬、牛、狗來譬喻人類社會的種種情況。

第一小段故事是訴說主角家中過去曾養的一隻豬--一隻驕傲的豬。這隻豬是死胎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孩子,所以作者的阿媽特別疼愛牠。也許是從小沒有玩伴,也許是受寵過渡,小豬漸漸成為一隻孤僻、傲氣的豬。不和別的豬一起睡、一起吃飯,他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冷僻的牠有著壞脾氣,連疼愛他的阿媽也曾被他攻擊過。因為「豬賤傷民」,阿媽狠下心把家中那些不值錢的豬隻帶去野放,其中包含了那隻叛逆的豬。雖然後來小豬被撿了回來,但因為放縱過渡,他從早到晚不斷地撞擊豬圈的門,為的是尋求自由。最後被送給了鄰居屠宰。剖開後,他的心竟是黑色且長滿了蛔蟲…

第二段則是關於一頭牛的故事。這頭牛早在故事主角的阿公年輕時就幫忙他們家工作。他是一頭個性懦弱、好色而且貪吃的牛。每當幫忙犁田時,他總愛在要轉行時,偷吃田中的稻草。不論阿爸怎麼打他,他依舊能忍著痛,堅持偷吃稻子。有一次,他偷吃了瘋婆子家的菜,被用鐮刀割傷尾巴,差點整條弄斷。愛偷吃的賊性因為那次懲罰後收斂一些,但好色和懦弱的個性卻一如往昔。雖然這頭牛總愛追著母牛跑,到一遇到其他公牛便害怕的離開,不敢與其競爭。最後,他老了,只好送去屠宰場。臨走前老牛還興奮的搖著尾巴…

第三小段是一條被遺棄的狗的故事。他是一隻高貴的狗,即使因為噁心的皮膚病被主人遺棄,但他一直守著電線桿,等待主人回到拋棄他的地方接他回家。他不接受別人給的食物,甚至不在乎野狗們搶食,冷眼在一旁看其他狗為利益而鬥爭。這真是一隻與眾不同的狗!寧可被大雨淋濕、受寒,也不願離開電線桿去躲雨。最後他死了,死在那不輕易妥協的固執…


四、深度分析

看完本文後,就讓我們就以下五點來討論現在的社會問題:

1.新世代的孩子:

成因:家中的孩子少,父母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各項需求。
心態:孩子認為父母對他們的好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懂得感恩、惜福。
造成:孩子叛逆、自私,做事情多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過強,對挫折的容度低。
例如:分手後,殺死女(男)朋友、飆車族看人不順眼就砍…等的社會案例。

2.台灣人的民族性:

成因:從清領時期以來,台灣不斷在更替不同政權,人民需不停地適應新政府的要求,沒有一個永久的依據。
心態:不久後又會來一個新政府,對現在的政府就表面順從以換取短期的安寧。
造成:表面順從成了許多人的詬病,但暗地裡在做什麼卻是不得而知,正是所謂的陽奉陰違。
例如:天馬茶坊中的劇團。

3.政治家(腐敗類):

成因:隨國民政府來台,一心只想反攻回大陸。
心態:反正終究會離開這個地方,台灣怎麼樣都與我無關,只要我有錢就好,所以要盡自己所能得中飽私囊。
造成:台灣的政治愈來愈黑暗,人民的生活也跟著愈來愈辛苦。
例如:萬年國代。

4.政治家(清流類):

成因:今日社會很亂,不想同流合汙。
心態:行得正,坐得正,不會泯滅自己的良知。
造成:想要獨善其身,卻因社會不許,最後就像文中那隻狗一樣反而被社會流放。
例如:清廉政治家,作風端正,但在政治圈中卻無法長久生存。
p.s.不會搞政治手段的人,是不能隨意游走於這個複雜圈子的。

5.移民人口:

成因:「外國的月亮較美」的根深柢固的想法,加上台灣政局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不穩定。
心態:反正中共的飛彈打過來也不會打到我家,並覺得在國外一定會有很好的生活品質。
造成:許多外匯外流,一些好的人才跟著流失到國外,造成國家極大損失。
例如:四年前總統大選前,趕著移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