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8 22:47:01魔彈射手

2009.10.09 EMI 新片情報

 
貝多芬:第一、三號鋼琴協奏曲
紀辛(鋼琴)柯林戴維斯爵士(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Evgeny Kissi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1&3

◎本片兩首協奏曲紀辛採用的都是貝多芬自己創作的裝飾奏,選擇在錄音室錄音,一反近年來大牌音樂家都採取演奏會錄音的方式,正顯示了紀辛有意以此作為他畢生的代表作之一的那份慎重。

採用與一般詮釋貝多芬第一號協奏曲那種貼近古典樂派平順、圓滑奏主導且觸鍵如珠玉般音色的彈奏不同,紀辛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一上來就充滿了極度個人的語法。他以許多超技家的觀點來切入這首貝多芬青年時期的作品:很多手臂動作的俄國學派彈奏法,幫助他增強了樂曲中鋼琴部音量的大幅對比,不明顯但卻左右了曲意的彈性速度運用,也使這首一般以非常維也納式古典彈奏的協奏曲變成一首更接近浪漫派精神的炫技曲。即使在彈奏第一樂章轉入小調的發展部,紀辛在低音域的彈奏,也能挑起人心裡那種鬼魅般的李斯特聯想;而第三樂章的詼諧的快板輪旋曲,他更是激出前所未有的飆速和華麗感,您一定想不到這首輪旋曲樂章可以處理成這樣,成為全曲的焦點和高潮,古往今來樂壇中應該也沒有幾人可以彈出這麼技巧驚人的這段終樂章。這是充滿了獨特想像力和創造企圖的貝多芬第一號,對於像紀辛這樣一位從十二歲起就深受當代樂壇大師洗禮的鋼琴家而言,近三十年的經驗和接觸,必定迫使他思考如何在前輩濟濟的樂壇和唱片錄音中走出自己的路。一份服貼平順、忠於正統語法的貝多芬,在這樣的時代已經不能再激起興奮和渴望,要如何在忠實和創造之間走出一條路,這位即將邁入四十歲、正要搖身一變為同輩鋼琴家中最早晉身大師身份的鋼琴家,在這裡提出了他的解答。本片兩首協奏曲採用的都是貝多芬自己創作的裝飾奏,而且選擇在錄音室錄音,一反近年來大部份大牌音樂家都採取演奏會錄音的方式,正顯示了紀辛有意以此作為他畢生的代表作之一的那份慎重。
 
 
貝多芬:第二、四號鋼琴協奏曲
紀辛(鋼琴)柯林戴維斯爵士(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Evgeny Kissi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2&4

◎英國的Classic Today盛讚:紀辛對於鍵盤掌控的程度近於超人!
◎這份錄音中,紀辛以他多變、纖細處理的音色來對待貝多芬,這樣的作法,即使在他之前眾多的俄國鋼琴大師手中,也從來沒有被如此深入地呈現過。

即使近年來許多評者都對紀辛在擺脫神童時期以後的發展評價兩極,認為他的彈奏有時冷若冰霜、不可接近和理解、有時卻又細膩深刻到無人能及的地步。但他那演奏會上能夠執行到近乎沒有一個錯音的精確彈奏,讓他始終都能高居當今樂壇翹楚。而不同於他在許多較內斂、私人曲目上的表現,有時引來樂評指責他過於不近人情的表現,他的貝多芬協奏曲,從近年來他廣泛在歐美各地巡迴演出的事後反應看來,卻是一面倒的獲得樂評人的一致好評。咸認因為貝多芬那抽象的音樂性格,而激發了紀辛較外放而客觀的一面,不再沉膩於他個人的想像和過於極端的音樂處理中,也讓許多人因此看到他大師養成過程中最值得留予後人品評的一面。這份錄音中,紀辛以他多變、纖細處理的音色來對待貝多芬,這樣的作法,即使在他之前眾多的俄國鋼琴大師手中,也從來沒有被如此深入地呈現過,紀辛敢於運用他在蕭邦和俄國浪漫曲目中的手法來彈奏貝多芬,當然,他不致於完全移用,而是依貝多芬曲意作過修正,但是他的細膩還是很明顯的讓人聽出來,也因此才會讓英國的Classic Today盛讚:紀辛對於鍵盤掌控的程度近於超人。因為要將所要表達的音色、音量各個層面處理到這麼細緻,幾乎是人體十指所無法達到的,也只有紀辛這樣從小浸淫、訓練的鋼琴家、佐以極高的天賦和一再順遂而從無旁鶩一心投入鋼琴演奏的演奏者,才有可能蹴及。聽這些演奏,就彷彿在聽一場為鋼琴家開的高級大師班課程一樣,每個音符都提醒你的練習不夠,你對手中的鍵盤掌握度不夠細膩。不管你對紀辛的貝多芬詮釋在美學上的看法如何,這些演奏,絕對是讓人醍醐灌頂的醒鐘。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紀辛(鋼琴)柯林戴維斯爵士(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Evgeny Kissin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5

◎英國Classic FM形容紀辛“以最崇高的禮遇在款待貝多芬,將一個原本瘋狂的世界都解析得合理合情。”這就是紀辛手中的貝多芬,在那些常人手中端莊嚴肅的節奏和音粒之中,卻能夠出現鋼琴音樂最忘情的狂想。

刻意比第一次錄音時放慢腳步,紀辛在他第二次灌錄的皇帝鋼琴協奏曲中有意呈現出更輝煌而莊嚴的效果,而且他的處理也更為具有自信和力道:幾乎每一個音都清楚地浮現在樂團之上,即使是過門的樂節,他的處理也是高高在上而不是伴奏的型態,同時一輪到他主奏時,更是音音力透琴背。這幾年下來,紀辛的彈奏姿勢似乎更為放鬆,也更找到了如何在快速樂節中發出力道的心得,尤其是在他整套貝多芬協奏曲中的此曲,更是顯出他這種彈奏傾向。這套貝多芬協奏曲他在錄音前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準備,其中在零五、零六年間,他所有美國的主要音樂會彈的都是這套曲目,再加上他在九零年代末就已經錄過第二和第五號協奏曲,他對這套協奏曲的用心之深和準備之充份,可想而知。而灌錄地點Abby Road錄音室中的史坦威鋼琴更無疑是為紀辛這種音色多變,且音量起伏甚劇的鋼琴家所設計的,尤其在這首皇帝協奏曲中,他把手中的鋼琴操縱到細膩的程度,可能會引起一些學究派或保守派的貝多芬擁護者批評說他細節太多,就好像行軍不該有太多表情那樣。也難怪英國的Classic FM會說紀辛是“以最崇高的禮遇在款待貝多芬,將一個原本瘋狂的世界都解析得合理合情。”這就是紀辛手中的貝多芬,在那些常人手中端莊嚴肅的節奏和音粒之中,卻能夠出現鋼琴音樂最忘情的狂想。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紀辛的貝多芬:一生只追隨俄國葛涅辛音樂學校老師Anna Pavlovna Kantor的他,對於貝多芬的理解全然來自他個人和老師的教導,他也從來沒藉由大師班去為他的貝多芬彈奏作正統的背書,他倚賴的是一位鋼琴家的直覺、對手中音樂的感受。是這些,再加上他的訓練和技巧,成就了這樣的貝多芬,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和藝術勇氣,讓這套貝多芬出落的這麼不同,是革命還是離經叛道?現在定論還太早,但肯定,這是不一樣的貝多芬彈奏,出自一位大師之手,而其中充滿了讓人興奮的彈奏。
 
 
舒伯特:即興曲、樂興之時等
大衛‧弗萊(鋼琴)
David Fray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 Impromptus

◎今年28歲的法國鋼琴家大衛‧弗萊是當今樂壇上最閃亮的新星之一!2008英國BBC雜誌年度最佳新人獎得主,以極細膩與充滿詩意的守法彈奏出心中對樂譜最真誠的感受!

雖然才二十八歲,但法國鋼琴家大衛弗萊卻好像是天生的音樂家一樣,不管什麼樣的樂曲落入他手中,他都能彈得充滿詩意,像是已經浸淫在鋼琴技藝中一輩子的老大師那麼值得人一再玩味、品嚐。剛在去年贏得英國BBC雜誌年度最佳新人獎的大衛‧弗萊,因為演奏總是能出落得那麼不同,無視於傳統詮釋的包伏,而在樂壇上異軍突起,讓人耳目一新。先後在日本濱松鋼琴大賽和蒙特利爾(Montreal, 2004)大賽獲獎的他,其實生平第一張專輯彈的是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和李斯特奏鳴曲這樣的大曲,但之後他卻快速調整曲目,改彈巴哈和布列茲,從極外放變為極內斂,也立刻捉住全球樂迷的眼光。因為他顯然很能在細膩和沉思的音樂中找到不一樣的靈感,他的琴音往往讓人聞之迷惑:這是二十八歲的鋼琴家手下的演奏嗎?因為裡面有當我們在聽魯賓斯坦、阿勞或是Youra Guller等彈了一輩子琴的鋼琴家演奏時,才會聽到的那種與鋼琴處之怡然自得的放鬆和自信,他能夠靜靜地聽著手指觸鍵後,殘響漸漸散去的尾音去處理其後音符的彈奏,這種泰然自若的方式,不像是一位還剛在樂壇尋找肯定的鋼琴小子會有的;但是弗萊卻可以。或許也正是因為這麼精鍊的演奏手法,讓他特別受到極重演奏中音樂性和文化氣質的德法樂評人與樂迷的歡迎,也難怪法國的ADAMI會頒給他Revelation Classique(古典新發現)獎,而更多樂迷則直接拿他和顧爾德(Glenn Gould)相提並論,因為不管是他演奏的獨特性、對鋼琴聲音的迷戀和自覺、以及彈琴時古怪的姿勢,都讓人想到顧爾德。因為聽這兩人的演奏,你似乎都可以感覺在他們駝著的背後,沒有龐大古老的詮釋傳統在追逼,只有他們對心中樂譜的真誠感受,這不正是我們時代最需要的嗎?一位鋼琴家彈出他對樂曲的最真實感受,而不必去理會太多以前的人怎麼彈?畢竟,就像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所言,所謂傳統不過是等著被推翻舊包伏。剛在今年夏季前往薩爾茲堡音樂節演奏了莫札特第二十五號鋼琴協奏曲、還和男中音葛納(Matthias Goerne)合作了藝術歌曲演奏會,他接下來還要在La roque d’Antheron、瑞士、波蘭、奧地利和美國、英國衛格摩廳等地音樂節演奏本片這些舒伯特珠玉名曲,本地的樂迷朋友,可以透過這份錄音,率先聽到大衛‧弗萊在舒伯特上的不一樣詮釋。
 
 
艾飛‧鮑伊
熱情地中海─拿坡里民謠
Alfie Boe
La Passione

◎艾飛‧鮑伊在本專輯以傳統兼具創新的編曲,重新詮釋曾被知名男高音:帕華洛帝、卡列拉斯、卡羅素等人演唱過之經典拿坡里民謠,如:「歸來吧!蘇連多」和「我的太陽」等國內樂迷熟悉的名曲。

英國美聲男高音艾飛‧鮑伊原來只是位喜歡在工作中哼哼唱唱的修車工,在他十幾歲在修車廠打工時,總是一邊修車一邊唱著自己喜歡的歌劇詠嘆調,但是天生的美聲歌喉終究不會只是在修車廠裡自娛娛人,有一天,他的歌聲被一位前來修車的經紀人聽到了,於是就建議鮑伊到倫敦著名的多易利卡特歌劇院試唱,結果果然被聘用,從此脫離了洗車小弟的身份,成為歌劇界的明日之星。這樣的轉變讓他醒悟自己的歌唱實力,進一步投考英國皇家音樂院,並參家皇家歌劇院的年輕聲樂家培訓計劃。並被著名的製作人巴茲魯曼相中,聘請他在百老匯版的「波西米亞人」一劇中擔任男主角,鮑伊一唱成名,拿下了東尼獎最佳男主角獎。之後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更在英國古典唱片銷售榜拿下第二名,並獲得提名英國古典音樂獎,這也因此讓他獲得EMI唱片公司的錄音合約。去年他與EMI力捧的女高音娜塔莎‧瑪許一同在英國各地巡迴,並被英國王子查爾斯成立的藝術與兒童基金會聘為慈善大使,負責教育兒童開啟他們對歌劇與歌唱藝術的喜愛。而同年他也和萊絲莉‧嘉芮一同舉行演唱會,並終於實現畢生的夢想:灌錄一張拿坡里民謠的專輯,也就是本片。這些拿坡里民謠,過去曾被帕華洛帝、卡列拉斯、卡羅素等知名男高音所演唱過,其中不乏國內樂迷也熟知的「歸來吧!蘇連多」和「我的太陽」等名曲,在片中,鮑伊特別採用全新的編曲,以傳統管弦樂團加上些許的合成器,讓整張專輯的調性更符合現代聽眾。但是傳統拿坡里民謠必要的伴奏樂器,像是曼陀鈴和小提琴、吉他等,還是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他熱情的歌聲帶來拿坡里獨特的地中海氣氛。
 
 
藍調七人組
藍調唱片七十週年紀念專輯
The Blue Note 7/ Mosaic

◎紀念Blue Note唱片成立七十週年而成立的藍調七人組樂團,在這整份專輯中,演奏試圖為這些Blue Note唱片成立以來的名曲帶來革新性的創意,並注入新的活力和時代感,卻也極力維持其歷史性意義的偉大性。

由經紀人Jack Randall發起,為紀念藍調唱片成立七十週年而成立的藍調七人組樂團,成員包括知名樂手Bill Charlap(鋼琴)、Ravi Coltrane(次中音薩克斯)、Steve Wilson(中音薩克斯)、Nicholas Payton(小號)、Peter Bernstein(吉他)、Peter Washington(貝斯)、Lewis Nash(鼓)等七人。雖然不是立意要成立一個巨星樂團,但團員卻的確星光四射。像是約翰柯川和艾莉絲柯川的兒子拉維柯川,天才小號手尼可拉斯裴頓、以及鋼琴聖手比爾夏拉普等人,這個七人樂團雖然是為藍調七十年紀念成立,卻不是為僅僅一場演奏而創的。他們為紀念藍調七十週年的演出,將會巡迴北美五十一座城市,改編大量藍調唱片成立以來的名曲,尤其是五、六零年代可以說是由藍調一手撐起的硬咆勃一片天時代裡的經典曲目,都將重現在他們的演出裡。而因為這樣頻繁的演出,也就順理成章的讓他們想起可以據此出一張唱片,也就是您眼前的這份錄音。還是採用道地的硬咆勃樂風,將包括麥考‧伊泰勒、巴比‧赫奇森、西達‧華森、孟克、赫比‧漢考特、皮爾森公爵、霍里斯‧席佛等人的八首經典作品一一翻奏,這整份演奏試圖為這些作品帶來革新性的創意,並注入新的活力和時代感,卻也極力維持其歷史性意義的偉大性。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