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5 EMI 新片情報 -1
EMI九月份第四度發行新片,這次我決定在標題上寫發行日期,已示分別。
拉圖指揮俄國音樂經典(8CD)
拉圖(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愛樂管弦樂團、洛杉磯愛樂、柏林愛樂、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Simon Rattle
Russian Music(8CDs)
◎收錄拉圖指揮生涯最早的一份錄音:普羅高菲夫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俄國鋼琴家Andrei Gavrilov合作,完成於一九七七年,當年拉圖只有二十二歲!
◎收錄八零年代初期,拉圖罕見灌錄的浪漫派─拉赫曼尼諾夫作品,其中也包括了與法國女性鋼琴家歐賽特合作的兩首鋼琴協奏作品。
這份錄音在整套拉圖錄音作品系列中,可以說收錄了拉圖最早的一份指揮作品:普羅高菲夫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份與俄國鋼琴家Andrei Gavrilov合作的錄音,完成於一九七七年,當時拉圖才剛只有二十二歲,也才剛從倫敦皇家音樂院畢業不到三年。不過當時他已經贏得John Player指揮大賽,不過還沒進牛津聖安妮學院學英國文學,顯示他雖然對指揮有興趣,也已經有經紀人,卻還是對以指揮為生這件事頗有猶豫。這時的拉圖已經在樸恩矛斯交響樂團擔任助理有三年之久,就在灌錄這份錄音同一年,他也成為皇家利物浦愛樂的助理指揮。要不是這套錄音翻出這份錄音,恐怕我們都沒有機會一窺年輕拉圖的指揮身影。其中僅次於此份的年輕錄音,則是八零年代初期,剛接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後灌錄的拉赫曼尼諾夫作品,拉圖在指揮生涯早期有過這些浪漫派的錄音,也是很少為人所知的事,其中也包括了與法國女性鋼琴家歐賽特合作的兩首鋼琴協奏作品。在這之後,拉圖開始完全浸淫在他個人偏愛的現代俄國曲目上,我們很驚訝地看到,早在一九八五年,他才滿三十歲時,就已經有機會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灌錄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號交響曲。這對一位年輕的指揮家是非常幸運的機會,就連拉圖自己,也要一直到他十年後,才有機會再進一步接觸蕭氏交響曲,那是第四號交響曲;這之後又隔了十年,他才再與蕭士塔高維奇相遇,這次他已經升格為柏林愛樂指揮,並帶領Karita Mattila和Thomas Quasthoff這樣世界級的名家一同演出。柏林愛樂這樣頂級的樂團,帶給拉圖的是浪漫派主流曲目的洗禮,因此他也在這時期灌錄了展覽會之畫和鮑羅定第二號交響曲,這些原本他不會選擇的曲目。這兩份錄音都是零七年才剛完成的,這麼快就被收錄在此,讓人盛讚唱片公司的慷慨美意。而從這整套錄音一路聽下來,我們也會發現,沒有大師是一夕而成的,再出色的天才,也需要時間和機會慢慢培養,無法一蹴而成。
拉圖指揮英國管弦名曲(11CD)
拉圖(指揮)柏林愛樂、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甘乃迪(小提琴)、哈瑞爾(大提琴)
布里姆(吉他)、漢普森(男中音)、珍娜貝克(次女高音)
Simon Rattle
British Music(11CDs)
◎拉圖從指揮生涯一開始,就鍾情於祖國的音樂,一向迴避浪漫派音樂的拉圖,對於英國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卻一向很竭盡心力在發揚和維護,英國音樂可以說是拉圖畢生著墨最深,並希望能吸引世人關注的一部份,想要瞭解拉圖指揮的藝術,就不能錯過這份錄音!
◎此專輯收錄拉圖獲得留聲機大獎的作品:八六年錄音的艾爾加的「傑隆特厄之夢」及九七年與甘乃迪合作的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
作為一位被歐洲樂壇公認為極具遠見和世界觀的指揮家,拉圖卻是從指揮生涯一開始,就鍾情於祖國的音樂,而不會像部份英國指揮家那樣小覷自己國家的音樂作品,相反的,一向迴避浪漫派音樂的拉圖,對於英國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卻一向很竭盡心力在發揚和維護,也灌錄了許多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少為人知的英國作曲家作品,專輯中就有他在一九八三年,二十八歲時所指揮的佛漢威廉士兩部管弦樂歌曲集。之後在九零年代他的地位和聲望都扶搖直上後,他也還是不忘將旅居英國的澳洲作曲家葛令傑好好地介紹給全世界。而像艾爾加的「傑隆特厄之夢」這樣已被視為過時的神劇作品,也只有拉圖才有那份魅力說服唱片公司讓他動員珍娜貝克等前輩出馬灌錄,也為他贏得一座留聲機大獎的肯定,這份八六年的錄音和九七年與甘乃迪合作的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都被視為拉圖指揮生涯中最璀璨的一頁,是他畢生成就的代表,同樣都獲得留聲機大獎。即使日後他個人對英國人對待文化的不健康態度也頗有微詞,但他對英國音樂的推崇始終未變,即使他到柏林愛樂就職後,在零二年九月七日他到職的第一場音樂會上,安排的曲目就是英國當代作曲新秀阿德斯的「庇護所」(本輯第九片)一曲,將之與馬勒第五號交響曲並陳,更因此贏得舉世媒體的好評,也立刻將英國作曲家的地位提升到與德國作曲家同等級,這是英國音樂在以往所未能得到的肯定和待遇。而之後他更將英國當代作曲家騰尼基(本輯第十一片)的作品與史特拉汶斯基同台演出,完全無懼於柏林聽眾和樂評的不滿,而他的壯舉反而引來旅英奧地利鋼琴耄耋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投書德國媒體為他辯護。英國音樂可以說是拉圖畢生著墨最深、也最希望藉由他的努力,能吸引世人關注的一部份,想要瞭解拉圖指揮的藝術,就不能錯過這部份!
英國作曲家系列
佛漢威廉士:海之交響曲、聖誕頌歌幻想曲、聖誕清唱劇(2CD)
希考克斯(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British Composers
Richard Hickox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2CDs)
Vaughan Williams : A sea symphony, Hodie.
◎海之交響曲是佛漢威廉士從歌曲作曲家轉型成交響作曲家的第一部作品,這部結合大型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男女獨唱歌手的作品,繼承了英國合唱傳統光輝的經驗,創造出輝煌無比的音響效果。
◎清唱劇「這一天」是佛氏生平最後一闕大型合唱作品,完成時他已經八十二高齡,這是為當時著名的合唱音樂節所寫的名作。此曲很少演出,錄音也不多,但卻是反映了佛氏畢生對聖誕節的特殊情感。
海之交響曲是佛漢威廉士從歌曲作曲家轉型成交響作曲家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從小型管弦樂曲轉型成大編制交響音樂作曲家的第一部創作。這部結合大型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男女獨唱歌手的作品,繼承了英國合唱傳統光輝的經驗,創造出輝煌無比的音響效果。在這部交響曲中,佛漢威廉士引用惠特曼的詩作「航向未知的領域」、「諸海諸船之歌」、「夜裡獨自在海灘」、「浪濤」、「探險者」為歌詞,創造出生動而充滿豐富描寫色彩的交響詩,卻儼然有清唱劇的風貌,巨力萬鈞、洶湧澎湃,是二十世紀最精彩的一首交響作品。
清唱劇「這一天」是佛氏生平最後一闕大型合唱作品,完成時他已經八十二高齡,這是為當時著名的合唱音樂節所寫的名作。此曲特別之處是,曲中融合了佛氏畢生在大型合唱作品上的各種實驗心得,因此從「賜我們以和平」清唱劇、到南極交響曲、到田園交響曲、乃至五首神秘歌曲中對詩與聖經歌詞穿插呈現的作法,都瞭然於胸,別具風格。此曲很少演出,錄音也不多,但卻是反映了佛氏畢生對聖誕節的特殊情感。至於聖誕頌歌幻想曲,則是早期的作品,這是為男中音獨唱、合唱團和管弦樂團所寫的作品。佛氏生平改編許多聖誕頌歌,會有這樣一部大型作品,也是理所當然,就像他的綠袖子幻想曲或泰利斯幻想曲一樣,都是他從前人作品或民謠中獲得靈感轉注成的作品。此曲中有許多知名的聖誕頌歌,像是First Nowell,都出現在曲中。
英國作曲家系列
艾爾加:第一、二號交響曲、小夜曲、在南方序曲(2CD)
巴畢羅里(指揮)哈雷樂團、愛樂管弦樂團
席維斯特里、諾曼德瑪(指揮)樸恩矛斯交響樂團
British Composers
Barbirolli / Silvestri(2CDs)
Elgar: Symphonies No.1&2 etc.
◎在艾爾加的第二號交響曲中看到了舊時代的尾聲,預知了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自從1911年上演以來,就一直被視為英國作曲家交響作品中的翹楚。
◎第一號交響曲其溫柔的第一主題讓人想起謎語變奏曲的「獵人」主題,也為這首結構堅實的浪漫交響曲奠下了流芳百世的基礎,在此曲於1908年終於首演之後,頭一年內就已在全世紀獲得一百次的上演機會。
在一八九八年聽到艾爾加傑作「謎語變奏曲」問世後,全世界就期待他能夠寫出一首交響曲,於是第一號交響曲就在這樣的高度期待下到來。這首交響曲以降A大調的調性到來,卻擺盪在D小調與降A大調之間,其溫柔的第一主題讓人想起謎語變奏曲的「獵人」主題,也為這首結構堅實的浪漫交響曲奠下了流芳百世的基礎,在此曲於一九零八年終於首演之後,頭一年內就已在全世紀獲得一百次的上演機會。第一號交響曲是艾爾加兩首交響曲中較符合一般人對他後浪漫特質期待的一首。在艾爾加第一號交響曲完成後的兩年,馬勒最後一首交響曲:第九號交響曲問世,成為後浪漫樂派最後的交響火炬傳遞者。這之後,歐陸中心有近五十年聽不到重要的交響曲,就連馬勒的作品,也在這之後二十年間,以極弱的音量為少數人傳頌著。相反的,同時期在歐陸中心以外的國家卻陸續產生了重要的交響音樂:包括艾爾加、西貝流士、尼爾森等人,都一連寫出讓指揮家們競演的交響曲。第一號交響曲完成,兩年後艾爾加再次於交響曲音樂中刻劃艾德華時代的最後聲音,這音樂中看到了舊時代的尾聲,預知了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自從一九一一年上演以來,就一直被視為英國作曲家交響作品中的翹楚。此曲樂譜首頁引用了英國詩人雪萊的「召神」詩作“鮮少、鮮少、你來,喜悅的靈魂!”這段話直接點出了此曲陰暗、悲傷的主題。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
在九月份的最後一次發行裡(應該是最後一次了吧),EMI充滿的濃濃的英國味,英國的音樂家、英國的作曲家、英國的樂團等。拉圖依然是這次新片中的焦點,與前一波不同的是,這次發行的是他舊作的再版,這拉圖實在是太紅了,人還沒死就有精選輯呢XD。
這次拉圖的兩盒精選裡,俄羅斯的部份包括了與加伏里洛夫合作的普羅高菲夫第一號,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演出,先前這份錄音曾出現在1993年發行的Treasure系列中,當年我原先是為了柴可夫斯基第一號而買,沒想到同CD裡的普羅高菲夫更讓喜歡,加伏里洛夫是為優秀的鋼琴家,可惜後來因故沒有再公開演出,這次的再發行,除了聽聽拉圖的指揮,也可再窺加伏里洛夫的指上功力。
比起俄羅斯的部分,英國的曲目更是不能錯過,早期拉圖指揮柏伯明罕市交錄了不少優秀的英國作品,當年大都收錄在「英國作曲家系列」,這個系列雖然還在,但當年那些錄音應該都找不到了。在這當中特別要提的是葛人傑的曲子,這位鋼琴家/作曲家的作品錄音並不多見,但當年拉圖難得的錄下許多精彩的管弦樂曲目,有趣的是這份出現在1997/98年原文目錄裡的唱片,竟然登上當年的封底,該年的封底還有誰呢?包括當紅的帕胡德、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歌劇女神卡拉絲等,總共也不過七張唱片,葛人傑的這張竟在其中,只能說當年EMI已經準備把拉圖推向「一哥」的寶座了。當年是EMI成立一百周年,目錄封目放上99位藝人的頭像,想當然爾,拉圖也是其中之一。
佛漢威廉士與艾爾加都有著名的弦律傳世,但其交響曲一直不是閱聽焦點,不過佛漢威廉士的第一號交響曲無論如何一定要聽看看,這部以海為名的交響曲,配合大型的合唱團,氣勢波瀾壯闊,同樣寫下九首交響曲,貝多芬在第九號才加入人聲,佛漢威廉士在第一號就大膽嘗試,雖然時空背景與素材完全不同,但同樣憾動人心。
佛漢威廉士的九首交響曲,好幾年前我就買下鮑爾特指揮的全套,雖然當中不乏怪異的作品,但仍然相當吸引我,但是艾爾加的交響曲我就投降了,包括未完成的第三號在內我也都有,可是怎麼聽就覺得……無法理解。所性他的管弦作品還是很迷人,席維斯特里這位優秀但台灣人不大知的指揮家也值得一聽,因此這次發行新發行的艾爾加,還是值得買來欣賞欣賞。
太棒了~~
CD櫃又可以增加幾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