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1 23:41:53魔彈射手

2009.09 EMI 新片情報


巴爾托克:小宇宙鋼琴曲集選 / 20世紀名曲系列
喬治.索贊尼(鋼琴)
Georges Solchany /
Bela Bartók:Mikrokosmos Books 1-6


◎此作為巴爾托克20年代開始為兒子彼得與鋼琴學生所創作的一系列鋼琴曲。
◎本片是鋼琴家索贊尼在一九七零年代於巴黎錄下的,索贊尼曾是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在四零年代的室內樂合奏搭檔。

巴爾托克自己是很出色的鋼琴家,他在學生時代就曾經參加過安東魯賓斯坦鋼琴大賽,得到第二名,第一名則是後來的大鋼琴家巴克豪斯,後來巴爾托克不喜歡鋼琴家舟車勞頓的演奏生涯,專心在布達佩斯皇家音樂院擔任鋼琴教授,教出的學生日後都成為二十世紀音樂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指揮家蕭提、萊納、鋼琴家莉莉克勞絲和喬治桑德等人,蕭提自己也是位鋼琴技巧出色的演奏家。巴爾托克對鋼琴教學很有心得,和同校教授雷修弗斯基共同開發出一套鋼琴學習技巧,並從二零年代開始創作一系列為鋼琴學生和親生兒子彼得所寫的鋼琴曲集,也就是小宇宙鋼琴曲集的由來。前後巴爾托克一共寫了六冊的小宇宙,這六冊樂曲之間的技巧彼此是連貫性的,由第一冊開始逐漸往後越來越難,第一冊以單手練習開始,逐漸加入附點、雙手互逐、到第二冊加進了斷奏和圓滑奏的技巧,然後再加進音量變化、漸強、漸弱、接著則是持續踏瓣的運用、不規則的節奏也隨之而來,第三冊則是開始有和弦、樂曲也變得更長大,作品開始不再像練習曲了,連帶的,曲名也開始更具有想像力,有叫「龍舞」的、也有叫「從前有個地方」的。第四冊則是開始有調性和調式的變化,同時也有複雜的節奏型出現。第五冊以後則是可以登上音樂會演奏的成熟作品,第六冊更是完全不再考慮學生技巧難度,自由地運用各種素材,充滿挑戰,暗示學生,到此已經是一位成熟鋼琴家了。本片是鋼琴家索贊尼在一九七零年代於巴黎錄下的,索贊尼曾是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在四零年代的室內樂合奏搭檔,也和他灌錄了一些唱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經典。


布瑞頓:光明、男高音小夜曲、夜曲、簡易交響曲、安魂交響曲等 / 20世紀名曲系列
羅伯提爾(男高音)、泰特〈指揮〉英國室內管弦樂團
裴賽克(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管絃樂團
Various Artists /
Benjamin Britten: Song Cycles, Sinfonia da Requiem,Four Sea Interludes


◎布瑞頓相當崇拜馬勒,馬勒對於管弦樂團創作的許多啟發,因此其管弦樂歌曲的創作,受到馬勒許多的啟發。

布瑞頓,這位英國作曲家,作為男高音彼得皮爾斯的終生伴侶,因此找到了填補這份空缺的機會,一方面,也給了他對皮爾斯創作的靈感。布瑞頓本人相當崇拜馬勒,馬勒對於管弦樂團創作的許多啟發,也因此進到了布瑞頓的管弦樂歌曲中,而他的管弦樂聯篇歌曲集「夜曲」就獻給馬勒的遺孀艾瑪。至於另一套著名的歌曲集「光明」,則是寫給瑞士女高音蘇菲魏絲的作品,雖然,後來這闕作品卻更常為男高音所演唱,這套以法國同性戀詩人韓波詩作做為歌詞的歌曲集,在許多地方都顯示布瑞頓呼應韓波性向的強烈反應,也呼應了他自己在社會上身為邊緣人所感受到韓波內心裡的那種被放逐的痛苦。而布瑞頓選擇這套詩集也有其語言趣味的考量,因為詩集中韓波刻意採用了許多英文,正是布瑞頓這位英國作曲家受此曲所吸引的另一個原因。此曲後來一直由皮爾斯所演唱,因為布瑞頓有意藉此曲公開他和皮爾斯之間的關係。此曲在布瑞頓創作生涯中,象徵著他從早期「我們狩獵的先祖」中的前衛性,逐漸轉入中期成熟風格的關鍵。相較於此曲,「小夜曲」一作則是完全採用浪漫派風格創作的樂曲,這首曲子的法國號是當時的法國號名家丹尼斯布萊恩所創作的。至於「夜曲」一曲則是更晚期的布瑞頓,雖然馬勒的影子仍在,但是這裡面有著更陰暗的層面在。布瑞頓在遇到皮爾斯之前的戀情、以及他在一九五四年前往威尼斯與皮爾斯排演「命運轉捩」(Turn of the Screw)時,迷戀上另一名青年,幾乎鬧出醜聞等事,都暗潮洶湧在曲中。此曲終樂章裡引用了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的片段動機,當我們瞭解柴可夫斯基將此曲獻給當時才只有十一、二歲的姪兒、以及柴可夫斯基對其姪兒的迷戀一事,布瑞頓的影射和暗示已然不言可喻。


蒲朗克:協奏曲作品集 / 20世紀名曲系列
杜呂菲(管風琴)、普赫特(指揮)等人
Various Artists /
Francis Poulenc: Concertos, Aubade, Les Biches

◎本片收錄了蒲朗克最具代表性的協奏曲作品。
◎這份錄音中最特別的是法國作曲家杜呂菲親自擔任管風琴協奏曲演奏,專輯中蒲朗克的管風琴協奏曲就是由他在1943年首演的,非常具有權威,錄音是1961年錄下,15年後他因車禍重傷,再也不能演奏,此份錄音彌足珍貴。

蒲朗克這位自學起家,靠著細膩與敏感的作曲風格,不媚俗從眾,自己走出一條創作之路的作曲家,終究還是能夠在二十世紀前半葉多樣曲風的環境下,獲得一席之地。他曾說,“再沒有比努力想要媚俗,卻不知道流俗從來不屬於自己更糟的事了。”這說明了他懂得獨力營造風格的創作理念。本片收錄了蒲朗克最具代表性的協奏曲作品,蒲朗克生前從未為大提琴或小提琴、乃至管樂器寫過協奏曲,卻是為鋼琴、大鍵琴和管風琴分別寫了相當精彩、具有代表性的協奏曲。其中鋼琴協奏曲有兩首,一首是1950年由指揮家孟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於美國的,自那時期,這首協奏曲就在音樂廳中佔有一席之地,雖然不以旋律動聽或技巧艱難取勝,此曲卻自有他的趣味。而為大鍵琴所寫的鄉村協奏曲,則是為大鍵琴家蘭道芙絲卡所寫的,這也是同一時期多首為蘭道芙絲卡所寫的大鍵琴協奏曲中在後世最受到歡迎的代表作,這音樂中的戲謔成份,正是蒲朗克半是僧侶半是豬玀的性格代表。而管風琴協奏曲和雙鋼琴協奏曲也同樣的在二十世紀的音樂廳中享有其地位,是提到蒲朗克不能不提的作品。這份錄音中最特別的就是法國作曲家杜呂菲親自擔任管風琴協奏曲演奏,杜呂菲生前是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司琴,這首蒲朗克的管風琴協奏曲就是由他在1943年首演的,非常具有權威,錄音則是1961年錄下的,十五年後他因車禍受重傷,再也不能演奏,因此任何他的錄音都很珍貴。


普羅高菲夫:鋼琴奏鳴曲1-3&6-8、鋼琴作品等/
20世紀名曲系列
鋼琴:貝羅夫等人
Various Artists/
Sergei Prokofiev: Piano Works

◎普羅高菲夫共創作9首鋼琴奏鳴曲,是現代樂派中非常少數全數都受到歡迎的鋼琴奏鳴曲作品。
◎本片中最特別的是法國鋼琴家貝羅夫在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灌錄的五首奏鳴曲,這在CD時代並沒有再版過。

普羅高菲夫九歲就開始創作歌劇,一開始還採用後浪漫的風格,不過很快的,他就跳脫出來,接受了現代主義的洗禮。到了十六歲時,他當時所寫的鋼琴奏鳴曲,日後則在十八歲發表第一號鋼琴奏鳴曲時,成為其中的樂章靈感。這之後他持續寫了九首鋼琴奏鳴曲,是現代樂派中非常少數始終都受到歡迎的鋼琴奏鳴曲作品。這裡面尤其是以第六到第八號三首奏鳴曲最常為人演出,被統稱為「戰時奏鳴曲」。第六號是九首裡最難也最長的,第七號則是由鋼琴名家李希特在1942年首演,李希特日後也成為普羅高菲夫最有力的推廣者,這份聯繫也間接鞏固了兩人在作曲和演奏上的地位,這之後很少再有鋼琴家與演奏家有這麼緊密的連結、互榮互利。此曲的終樂章是讓人興奮的觸技曲,也是音樂史上最獨特的一頁。第八號奏鳴曲則是鋼琴大師吉利爾斯首演於1944年的,同樣是二十世紀的名作。普羅高菲夫改編自己的芭蕾舞作,目的往往是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演奏、推廣他的作品,因此他親自改編了芭蕾舞劇灰姑娘中的十九段作為鋼琴小品,羅密歐與茱莉葉中則選了十曲改編,本片中都予以呈現,可以讓我們瞭解作曲家心目中管弦樂團與鋼琴對照的效果。本片中最特別的就是法國鋼琴家貝羅夫在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灌錄的五首奏鳴曲,這在CD時代並沒有再版過。




史托克豪森:作品集 / 20世紀名曲系列
馬可仕‧史托克豪森〈小號〉等人
Various Artists /
Karlheinz Stockhausen:Spiral 1 & Japan

◎史托克豪森的音樂主要是在電子音樂、受控制的隨機音樂,以及音樂的空間化上呈現,而這些音樂手法,則都是由音列作曲技法來主宰。從梅湘、布列茲、史特拉汶斯基、到約翰凱吉、披頭四等都受過他的影響。

德國前衛作曲家史托克豪森剛在2007年12月過世,他是二十世紀最聲名狼籍、卻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許多現代音樂評論者都認為二十世紀作曲家中他堪稱最重要的一位,而且他的影響力更是無與倫比,幾乎二戰後的作曲界,沒有人不曾受到他的影響,不管是反對他或是追隨他。史托克豪森的音樂主要是在電子音樂、受控制的隨機音樂,以及音樂的空間化上呈現,而這些音樂手法,則都是由音列作曲技法來主宰。史托克豪森也是所謂的科隆達姆斯塔現代樂派的核心人物,在他一生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影響力所及超過了現代藝術音樂的範疇,達到了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領域。從梅湘、布列茲、約翰凱吉、史特拉汶斯基、披頭四都受過他的影響。他在達姆斯塔城教過的學生更都是當今樂壇的響噹噹的人物,包括艾奧佛斯、拉亨曼、黎姆、拉蒙揚等人。長久以來,史托克豪森把自己的作品收回到自己的廠牌中發行,在外界很少流傳,造成他的作品被傳誦於教科書和學術界的多,真的有機會聽到的人卻不多。但是有幾部作品還是因為非常具代表性,而常被人談論和演奏,像片中的「週期」就是,這首一九五九年的創作,其實是實驗性的作品,但卻成為現代樂派中的經典。此曲的樂譜本身就不是音符寫成,而是圖畫,樂曲可以從譜上任何一點演奏起,一直奏到樂曲開始的前一刻。而螺旋則是他在一九七零年日本扎晃萬國博覽會德國展場的大型演奏曲中,他在該展場中一共演奏了一百八十天,讓觀眾坐在舞台中央,聆聽五十組揚聲器從前後左右上下播放「螺旋」等曲,前後達一千三百次,前後共有一百萬人次聽到這套演奏,整份作品超越了聲音的限制,達到了文化、裝置藝術的層次。


韓德爾逝世兩百五十週年紀念專輯
演唱:德賽、雅洛斯基等多人
Various Artists /
Handel: Arias & Duets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 1759 ~ 2009

◎2009年4月14日是韓德爾逝世250周年紀念,這份錄音精選了近十年來韓德爾創作的歌劇中的精彩片段,由維京古典旗下眾藝人所演藝,在韓德爾逝世紀念這一年,讓大家一同聽到前此難得演出的這些優美旋律。

今年四月十四日,全世界一起紀念了韓德爾逝世兩百五十週年這個重要日子。身為巴洛克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韓德爾和巴哈、韋瓦第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領域的音樂:巴哈代表了巴洛克的宗教音樂、韋瓦第則是器樂音樂、而韓德爾則是歌劇和神劇。雖然以巴洛克作曲家驚人的創作量而言,三人也都彼此涵蓋了各種不同的領域。他們三人的音樂風格也各自不同,巴哈是完全德國樂派的代表,韋瓦第則是義大利巴洛克的正統,但韓德爾比較特別,出生於德國漢堡,也受到北德樂風的影響,日後他卻前往義大利學習歌劇創作的技巧,再到英國靠著創作義大利風格的歌劇受到歡迎,是三人中風格最折衷、兼容並蓄的。韓德爾的作品數量龐大,雖然在生前以歌劇和神劇創作為主,但在身後,這些作品因為不受到時代品味的接受,而很少有機會演出,反而是器樂作品較常被演出,像是水上音樂和皇家煙火。但近十年來,韓德爾的歌劇開始大量地在歐洲劇院被完整演出,許多以前沒有機會聽到的歌劇如戴達蜜亞、羅德琳達、阿德蜜托等,都終於有機會上演,也因此讓我們對韓德爾有更完整的了解。這份錄音就精選了近十年來這些歌劇中的精彩片段,在韓德爾逝世紀念這一年,讓大家一同聽到前此難得演出的這些優美旋律。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提供)
 

EMI在九月份將要發行的六張古典專輯,並沒有太多耳熟能詳的名曲,也沒有「明星光環」,除了韓德爾之外,都是「20世紀名曲系列」,想當然爾是少見而且可能「不大好聽」的曲目,不過這樣的發行卻是相當吸引人,市場需要明星與名曲的餵養,但也需要更大的廣度來滿足愛樂人,這樣的企劃是值得讚賞的。

貝洛夫所彈奏的普羅高菲夫,絕對是值得一聽的,布列頓的管弦作品與普朗克的管風琴作品各有不同的特色與趣味。但要說這幾張唱片最讓我感興趣的,其實是巴爾托克的小宇宙,前陣子才和朋友聊到這部作品,沒想到EMI就發片了。小宇宙雖然是寫給學生練習的,但似乎不太常有人彈,錄音也不好找,因此更加深了我對這部奇特作品的好奇。

史托克豪森的作品應是這六張唱片中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他雖是當代音樂大師,但要真的能夠了解並且欣賞他的作品有時並不容易,我認為欣賞當代音樂應從現場開始,然後才回到唱片上,因為它們通常是具有視覺與聽覺兩種效果的。

在台灣要聽到史托克豪森的曲目並不容易,不過就在這個月底,日本的SUNTORY HALL就有一場特別的演奏會,當中會演出史托克豪森的「Gruppen für 3 Orchesters」,這首曲子由三個管弦樂團演出(配置如上圖),上半場演出過後,下半場再演一次,由於演出時是不對號入座的,因此中場後大家可以隨便換位子,聽眾由於坐在不同的座位上,因此會聽到全然不同的效果,這是作曲家特別的用意。

曲子好不好聽我不知道,不過參與這樣的音樂會,絕對令人難忘(詳細請見:http://www.suntory.co.jp/culture/smf/summer/index.html)。

聊著聊著好像有點講遠了……。之後我將不定期的把收到的新片資訊放在這邊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