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0 03:55:57frank

近年來大冠鷲族群的數量好像慢慢增加

這是這幾年來騎單車的觀察,但是因為沒有系統化的紀錄,只能說是主觀上的感覺。又因為幾位友人也都覺得如此,所以就試著上網搜尋相關的研究或報導。


可以確定的是:在南台灣的墾丁,大冠鷲族群的數量確有增加。

由墾丁國家公園針對大冠鷲所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得知,在園區內發現的大冠鷲繁殖巢位數,近年來的數量比成立之初的數量明顯增加,經由利用遙測技術分析土地覆蓋變遷的影響發現,墾丁在靠近山區部分的林地區塊面積越形完整,將使得墾丁國家公園物種的生存空間也隨著變大且穩定,或許森林破碎化現象的下降對提供大冠鷲良好的棲地具有正面的助益。


但是沒找到陽明山國家公園關於大冠鷲的研究報告。

陽明山國家公園拍攝的大冠鷲紀錄片《草山鷹飛》,得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這部影片也被放在網路上,有興趣者可以點擊以下網址:

http://media.www.gov.tw/media.do?id=527

大冠鷹

分佈地

  大冠鷲在台灣的分布可由海拔0公尺至海拔2,500公尺的高山,屬於森林性的猛禽,但對於開墾的農田、造林地、及森林邊緣的推移帶亦頗偏好。陽明山國 家公園有3個自然生態保護區,加上闊葉林植被完整,所以非常適合大冠鷲的生存,一些開墾的旱田,也適時的提供了大冠鷲獵捕蛇隻的邊際場所。樹林中的枯立木 更是大冠鷲休息、進食、展望的絕佳處所,所以在園區內經常可見牠們的活動,只要天氣良好的早晨,牠們可以隨著上升氣流由樹冠上盤起,一直盤到雲端,海拔至 少2,000公尺以上,盤旋時間甚久可維持30分鐘以上,不過大冠鷲在覓食時甚少利用800公尺以上的箭竹林及芒草環境。

http://www.ymsnp.gov.tw/web/view13a.aspx

生活習性及食性
 
  大冠鷲警覺性極高,一大清早就開始牠一天的活動,然而此時卻常停棲於枯木或樹木上,整理羽毛或作短距離的鼓翅位移,一直要等到有足夠的上升氣流才能展 翼從林間穿出,巡弋於天際,伴著幾聲悠鳴。當其在獵食時亦極富耐心,可以一停停上好久,注視地上的兩生類及爬蟲類,如蟾蜍、挺蜥及蛇類等,趁機俯衝捕捉。 他們的獵場在林緣或開闊地旁邊,因為這些地方是一個生物的界面,較多的蛇類會由此界面通過,大冠鷲就順勢在這裏以逸待勞,行蹤自然會被其他鳥類發現,如藍 鵲、大卷尾等。這時難免被小鳥戲弄一番,因為體型龐大的他很難反擊比牠體型較小的鳥類。牠們不僅會在樹冠上層做長時間的盤旋,與附近的鄰居打招呼,牠們也 能穿梭於樹林之中,中午過後或是雨天就很少出現於天空上,找地方休息躲雨去了。猛禽為純粹肉食者,在大冠鷲的菜單中超過半數是蛇類,蟾蜍也佔相當的比例, 偶而也記錄過鼠類、鳥類、及蜥蜴。這些獵物的比例可能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改變,小鳥孵出的5、6月時間,也正是國家公園蛇類開始活躍的時期,可提供大量的食 物來源,到了冬天,山上蛇類蟄伏,此時蟾蜍可能是這些整年出沒於山上的大冠鷲之食物來源。


http://www.ymsnp.gov.tw/web/view13b.aspx


領域及活動範圍

  猛禽的社會中有一部份是沒有參加繁殖的遊蕩者,而所觀察的有限野外資料顯示,在繁殖季節一對大冠鷲在天空的 起飛制降落的移動直線距離在六公里以上,因此判斷其活動範圍至少27平方公里,當然在此範圍之內,自然其活動範圍內有存在著其他的個體,於異種之間在大冠 鷲活動範圍內經常還有其他猛禽,如鳳頭蒼鷹、松雀鷹及其他過境種類活動,故其領域似乎不甚明顯,亦無看過配對的大冠鷲與其他個體發生追逐打鬥的行為,倒是 經常成小群在天空盤旋;然而築巢的大冠鷲經常活動的地方還是在巢區附近為主。

http://www.ymsnp.gov.tw/web/view13c.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