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9 10:02:27小狐狸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必須要符合能減輕疼痛,降低發炎,保護關節結構,維持正常功能,控制全身性狀這幾項要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除了常見的NSAIDs(非類固醇止痛劑)以外,也會用到類固醇來治療,而類固醇通常用在以下幾種情形

  1. 高劑量短期療法,可用於氣喘、免疫疾病之急性發作。
  2. 脈衝式療法:每月注射三劑超高劑量類固醇,每次療程從數月至一年不等。
  3. 結合療法:結合其他免疫調控藥物,目的在於加強療效,降低類固醇劑量。而且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免疫調控藥物更是不可或缺的治療,用以改變疾病惡化、關節變形的命運。
  4. 架橋療法:類風濕關節炎要使用免疫調控藥物來治療,但它們開始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往往曠日費時,須一至數月時間。於是就需要用類固醇來填補銜接這段空檔,故稱為架橋療法。
另外還有改變病情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簡稱DMARD) 由於此類藥品它們出現副作用的時間較慢,又稱為慢性作用藥物(SAARDS Slow-Actionanti-rheumatic drugs)。以往是在於NSAID治療無效之後才使用,所以又稱為第二線用藥,但由目前的許多臨床證據顯示,早期使用DMARD,可以防止關節破壞的日益加重,所以很多醫學專家已不再視之為第二線用藥,而是在病情一診斷就使用了,這些藥物包括:奎寧類金製劑 D-penicillamime Sulfasalazine;Azathioprine Leflumide Cyclosporine 環孢靈 Cyclophosphamide;Etanercept Infliximab Methotrexate甲氨蝶呤(MTX);MMPI(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