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4 11:51:56方方土

4990M096鄭伃婷資生堂集團反敗為勝

1872年,福原有信在東京銀座開了日本第一間西藥房後,這間名為「資生堂」的西藥房,開創了許多日本第一的紀錄,包括了東京第一間西餐廳,日本營業額No.1的化妝品集團,資生堂不僅是日本人最引以為傲的化妝品集團,2005年營業額高達63,990億日圓,而擁有上千人的研究團隊,世界最高水準的醫師群,更是亞洲惟一可以跟世界第一的L’Oreal集團匹敵技術與開發的化妝品集團,成為緊接在L’OrealProcterGambleUnilever,全球排名第4大的美妝集團。

然而金字招牌也有褪色的黯淡時刻,2004年是資生堂集團最淒風苦雨的一年。受到泡沫經濟的瓦解,生產研發設備的積極拓展,美國巿場的經營不順,品牌過度延伸造成各個系列的競爭力愈來愈弱,以及半強迫50歲員工的提早優退,完全打破資生堂是終生僱用的傳統政策,終於讓資生堂在2004年首度出現了8.9億日圓的赤字虧損。不過就在短短的1年內,在新任社長前田新造喊出的「3年計畫,3大方針」,並且徹底轉型為「100%顧客導向公司」的口號,因此資生堂200506年的業績已經高達67,100億日圓,成長幅度為+4.9%,重新成為最受矚目與被熱烈討論的當紅對象。資生堂國際事業部亞太區部長?下秀明在資生堂汐留總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表示,資生堂除了重新改革組織結構,更重要的是如何擴大與顧客的接觸點,貫徹顧客導向的行銷策略,讓消費者感受到「資生堂變了」,「資生堂充滿魅力」,創造出品牌價值,才是資生堂這一波反敗為勝的主要關鍵點。他舉例說明,以資生堂目前所擁有及經營的品牌數共有60個,不但讓行銷資源無法有效集中與受到限制,同時也讓消費者和販賣商品的店家,不知該從何選擇與推薦起。當初之所以成立這麼多的品牌,不外乎是滿足消費者的愈來愈多的需求,敏感性肌膚、自然派保養、針對美白的產品、熟女專用的保養美妝品、百貨公司專賣、便利商店專賣、網路郵購專賣、藥妝店專賣,各個不同的需求、或在不同地方販賣的不同品牌就有很多,品牌之間相互廝殺,還要包含販賣管理費等原因,讓獲利率愈來愈低。加上90年代開始電視購物頻道開始出頭,FanclDHC等新進的化妝品品牌,也開始威脅到資生堂的地位。而化妝品專門店的數量不斷地減少,就算有店也都不大能維持下去,對於營業額,有絕大部分是來自化妝品專門店的資生堂,也因為專門店的生意每下愈況,跟著被拖累。資生堂儘管知道企業母體是要跟這一些專門店共生共榮,他們也知道不可能挽救及撐起這些專賣店,在專賣店漸漸地被淘汰,資生堂業績愈來愈短絀的惡性循環下,資生堂必須想出全新的經營對策才行。

資生堂雖然擁有許多很強的品牌,在市場分配上仍然占下風,前田新造在接受「國際商業」專訪時表示,「重新孕育一個更強大的品牌(即Mega Brand),將研發和行銷資源有效選擇及集中投入,培育出強而有力的品牌體系,並且打好與顧客間的互相信任的關係,才是當前的解決之道。」因此資生堂的品牌重整計畫中,從 20058月正式展開。第一波就是把以粉底見長的Proudia和流行彩妝系列PN,重整合併為Maquillage,結合「偶像代言+八卦新聞」別出心裁的宣傳策略,加上大量的派樣,果然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