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1 21:44:25水輕雲瓶

桃姐

當電影桃姊」讓劉德華與葉德嫻拿了2011的金馬影帝與影后,許鞍華也拿了最佳導演,感覺就是輕描淡寫的一部電影,卻整個威脅到台灣前所未有的大格局史詩鉅片「賽德克.巴萊」,就讓當時我的臉書首頁被"好想看桃姊"的貼文洗版。

於是大家都關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

終於在台灣上映的這一周裡,身邊討論過的許多朋友果然也都進了戲院欣賞,連我爸我媽我弟我妹都連成一氣的闔家觀賞,我趕緊也在今天補上。

不知道是華語電影的細膩與成熟大進步感動了我還是我真的長大了(笑,畢竟人生也算是有些歷練了啊)?真的是越來越愛這種情感滲透進心理的故事了。

電影桃姊」,有與我們貼近的文化背景倫理觀念,甚至聽著與我的母語客家方言語法相近的粵語對白,感覺真的好像是在看身邊的故事。甚至是自己親人的故事:我想起了兩年前往生的我的阿婆。

雖然從小沒有住一起的我不算是阿婆帶大的,可是每個周末幾乎都會跟著爸爸回龍潭老家探望。長大了以後阿婆身體也差了,臥病在床的七八年間,就算沒有每周末回去,我們也會默契的安排每隔一段時間就回去看看,說真的,有時候是為了討好老爸,盡的是我們自己這一代的這一份孝心。時常看到阿婆帶大的堂姊堂妹們與她相處的情景,與我們就是不同,還真羨慕她們的感情呢!

阿婆因為中風剛開始無法行走時,我也是輪流陪睡的名單之一,好像是她白天也都躺著休息,所以晚上睡得很少,可熬夜是我的專長之一,記得第一次我可是卯足了勁想說可以聊聊天也很好!一來可以練習我的客語,二來我超喜歡聽老人家講古的!甚至還備了小說應戰,也做好換尿布的心理準備。

後來為了長期考量,我們開始請外傭24小時照顧。之後阿婆再度中風,連說話的能力都失去了。忘了幾年過去,雖然她不再能用言語表達任何事情,可是我依然記得她說話的聲音與喊我名字的語調(阿小芳,客家話再講名字的時候前面好像都會加一個"阿"做發語詞),尤其是那一夜我陪睡,可能就是唯一一次祖孫兩人的一對一說話。

要我爸爸去看這部電影是不是太殘忍了?我爸有神似劉德華的那隻鷹勾鼻,阿婆坐在輪椅上需要用毛巾在腋下固定以免身體滑落喜歡推出去在附近散步遇到天氣不好就要發脾氣

是對我太殘忍了吧?

幸好,導演一點都沒有煽情的來陳述這個就存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故事。那些我以為會出現的昏厥與倒地不起的畫面,表現生命跡象的醫院儀器靜止的刺耳爆炸聲響,通通都沒有。劉德華唯一用力的演技就只有忘了帶鑰匙猛拍家門那一段。

這樣很好,完全鬆了一口氣。

那天,是我跟印傭黛西陪阿婆從醫院搭救護車回家的。就像「父後七日」講的那樣,是"無醫~無醫~"的那種鳴笛聲,而且也真的有聽佛經還是聖歌的選擇。

阿婆一直都有著清亮的眼神,即便到了最後那段沒多少清醒時間的日子。在八零四的時候,我三天兩頭就去,因為我的保險工作時間彈性,最來得及趕下午的醫生巡房,可以報告狀況及聽取醫囑,不然每次都是印傭難免的雞同鴨講也頗辛苦,聽完之後我會分別打電話給爸爸給伯母給姑姑們各再轉述一次。這時候就覺得兄弟姊妹多些真好!做二休二的堂姊堂妹還有弟弟我們都長大了,可以輪流也可以盡一份心,大家在這時候更顯團結。

後來轉院到了我們附近的壢新醫院(當然不是因為身體變好了),媽媽及姑姑們更是每天輪著陪伴阿婆。感覺爸爸較少去,但我知道為什麼,跟我一樣的理由吧。

除了中風,其實更困擾阿婆身體的是糖尿病。昏睡的時間更多,無法自如活動的身體部位如末梢開始出現了發黑的情況,我覺得好可怕,為什麼人都還沒走身體就開始腐爛呢?脆弱的皮膚讓阿婆已經不能再包尿布,那夜,我想爸爸也看見了排泄物就這樣流了出來,愛乾淨又要面子的阿婆怎麼再忍受?終於爸爸含著不捨的眼淚,輕輕地用他與兄弟們專屬的方式叫了母親(阿奶的客語),跟她說:嗯裡來轉壘吼摩?

(我們來回家吧好嗎)

那個上午,在救護車上我一點眼淚都沒有掉,觸碰著還有溫度的阿婆,跟她說:我們回家囉!當時大著肚子的堂妹已經在門口等,淚流滿腮,我才意識過來般的,覺得鼻子好酸好酸,但還是鎮定的付救護車費給救護人員並"簽收"了阿婆。

以上那些回憶,在電影欣賞的過程裡不斷的穿插在畫面中,我看到了鍾春桃與Roger,同時也看到了好些些阿婆與我爸爸的身影(我們家還與桃姐同姓呢)。

我問媽媽電影好不好看,她說沒有<陣頭>熱鬧(當然!這是完全不同類型的電影啊!囧)。

我問弟弟電影好不好看,他說有些慢(但我以為所有的醞釀與細節表現都很必要)。

我問爸爸電影好不好看,他給我數回左右各60度的大幅度搖頭(爸爸,我只能說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想我懂你覺得不好看的點)。

洪金寶與徐克客串演出自己,黃秋生客串演出畫龍點睛的江湖味安養院金主,也是這部戲給觀眾的驚喜之一。

對了!電影裡著墨很多的還有老人養護院。

還記得大學最後一年,我們班上幾個女生一起到老人安養中心當志工(有算時薪的,與義工不同)。在每天固定的時段每周輪流排班幾天,陪阿公或阿婆吃飯,推有需要的人到養護院樓下附設的門診中心看醫生。每次重頭戲是飯前的運動時間,印象中會發些簡單的道具給大家(鈴鼓三角鐵之類?),放類似國民健康操的音樂,年輕人帶動唱,阿公或阿婆們(男女分樓層)在輪椅上排排坐加減動一動。由於我屬於國語客語台語三聲道(?),又加上就算有些阿公阿婆口齒不清晰但我非常會聽關鍵字猜語意(這才是實情),其實還挺有成就感的,但每次用方言想與他們聊天,不管是台語還是客語都覺得自己詞彙好少!一點都安慰不了他們的寂寞。有次阿公們因為要聽客語新聞還是台語新聞而大吵,遙控器在我手上真是嚇死我了!還有次阿公罵外傭服務不周到,說自己每個月花很多錢都是因為機構要發薪水給她們。當時遇到老人家不和藹可親的時候真的很不能諒解,現在也許能好一些些了。

有時看著布告欄上他們的名字,幻想著每個老人家身上都經歷了甚麼有多少的人生故事,總之那段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我來說竟算是新鮮的體驗。因為我還在青春的照耀下沒有真正歷練過至親的死亡(不然就是還太小的時候印象很薄弱),不能完整的感受到他們遙想當年的窈窕美麗或英姿煥發,又看著同伴凋零萎縮,心裡也許有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或是恐懼害怕的心情。

回到這部電影的技術面,老實說劉德華的演技是真的很用心,但開頭的那些想要表達他與桃姐多有默契多被寵愛的相處,在我感覺就是還少了那麼一咪咪的自然。葉德嫻就不消說的根本就是你我身邊的桃姐化身啊!當然我還有發現她漸進的老妝很完美,片尾上字幕時顯示是日本化妝師,但果然老人家都長得好像啊。另外我還很喜歡秦海璐飾演的安養中心主任蔡姑娘,雖然她的粵語是配音。而關於導演許鞍華,我有注意到她細膩地將許多畫面轉到某些景物上然後切換(也許這是我弟感受到的"慢"的原因),好比窗外的持續移動的車子和一整面虎爬牆植物,在我的感受裡面,這也許是在講不管我們的生命如何殘忍的持續新陳代謝,所有的人事物都還是照著既有軌道不停的運轉。就像我超愛的那首英文老歌The End Of The World(腦海有旋律自動播放中)。

果然又是一部好電影,又讓我共鳴著久久都是自己的好電影,讓我有衝動抒發了累積已久情緒的好電影。

旅行,很好,但總有許多去不完的地方。能夠愛上看電影,學習在兩個小時內融入體會另一種人生風景,然後回饋到自己,真的很好。

看電影,就像另一種方式的旅行,豐富了你我的人生。

上一篇:命運化妝師

下一篇:逆光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