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3 15:50:40野猴子

從大逃殺談起

多年前轟動一時的『 大逃殺 』曾在日本上映之初遭日本國會抨擊,險遭禁播。
在香港方面則有著擔心看完影片的青少年,認同了片中的話題,不再信任成年人,繼而模仿片中的暴力,值得令人憂慮。

無論是發動輿論或禁播,以較高的層次來看,都是頗為愚蠢的舉動,姑且不談即使禁播是否仍有外流可能,身為大人或主政者為何不以此片『 機會教育 』,教導孩子們這部電影是要釋放什麼訊息和主旨,培養孩子尚嫌稚嫩的『 認識 』能力,塞檢本片的缺失與獨到之處,不然禁播或提早下片是會讓『 大逃殺 』和其他電影一樣成了流行資訊或暫時話題,
且孩子們的認知也因為沒有機會而無法長進,從這樣的事件處理中,我們也看到大人們急於擺平爭議的行為反映出為了維護和諧表象甘於隱藏自我甚至不願正視問題的癥結,就像『 大逃殺 』中的北野武得到死後才敢吐露心聲,而死前則是過著如夢一般得過且過的生活

就電影來講,『 大逃殺 』的作品意涵僅算差強人意,依劇情流程,事件設定均是粗糙,片尾『 這種時候,大人們該說些什麼呢? 』,乍聽感人,仔細回想卻不難發現與整部片並沒有太深切的連貫,主因在於未對北野武的角色性格與時代互動作深入的剖析,這部分相當可惜

個人認為『 大逃殺 』不算出色作品是以探討人性為出發點,片中眾學生的性格特徵就算不在『 Battle Royal 』的場域也時常浮現,這等於喪失了生存遊戲的用意,若同是呈現求生的電影,『 毀滅倒數28天 』路線奇特,手法俐落
說到探討生存的作品,就不得不提經典漫畫『 末日 』,短短的十集內,描述了人在無政府狀態下的思維據變,尤其是在孤苦無依,沒有宗教庇護,道德不具約束力,觀眾也跟著被逼視赤裸裸的生命本質同時彰顯出劇情張力,也給了嫌惡和諧秩序的人們警惕與反思,這點也確實是『 大逃殺 』無法比擬的

再將觀賞焦點轉向學生的普遍心理概況,『 大逃殺 』也不及創下收視紀錄的日劇『 麻辣教師GTO 』,『 大逃殺 』或許是受制片長,導致人物心理的陳述有頭沒尾,『 GTO 』則可以單元劇作完整交代,順是讓鬼塚處理敏感的社會問題之際,順是帶出和諧表面下的盲點與值得伸張的信念

所有探討日本國的社會議題等相關作品,『 大逃殺 』是問世頗晚的作品,早在九零年代甚至更早,陸陸續續的探討聲浪迎面而來,他們不約而同的將指針頭向青少年的心理概況,即『 生存的茫然 』和『 內在的鼓譟 』,記得很多年前,偶然看到有人說『 日本這個國家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 』,希望指的是促使人向上茁壯的力量,若不再希望,生命也乏力推進
『 日本之死 』這本書也提到『 若不從小教育,作擁幸福時,只會感到何去何從的茫然 』,也有人說過很基本的問題『 受教育很重要 ,前提是要有受教的意願』,這些話都到位的點明了整個社會現況,譬如當衣食不缺,是否就無需培養謀生的技能,或者握有強大功能性的金錢時,相對助長了驕傲意識與尊重的無用性,這錯誤觀念卻普遍存在的景況源自求生相關責任被外界肩負後,自然冷落了與現實碰撞而來的知覺,而產生眼前一片茫然的心智停滯,若又漠視教育的意義,實與野蠻人無異

日本種種的社會現象說明日本人早已成扭曲狀態發展,從吃下兩顆原子彈後開始病變,只能有自衛隊的日本迫使向外侵略的民族慣性無所適從,儘管民族韌性轉往各種產業仍確立令全世界敬佩的精緻印象,但深殖民族的侵占欲仍是不安於室,和戰國時代的動亂如出一轍,只是表現在時下青少年身上,這股無法撲滅的日本之火仍可燎原,正如石元慎太朗所說:『 日本是沉睡的雄獅 』


寫於2006.3.5
野猴子 2006-12-31 13:33:04

大逃殺的小說沒看過
好像沒有趣的
電影第二集看一半放了快一個月 哈

panda 2006-12-09 20:13:30

我覺得大逃殺不是單單血腥
他想告訴我們的應該是種
盼望能擁有和平
在大逃殺一書中,
那世界很諷刺也很真實
人到了最危險時,能想到什麼呢?


那是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


我是路人-”-

泡沫ˇ 2006-11-09 18:56:13

我個人覺得..
小說比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