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3 14:18:11野猴子

淺聊最近看過的電影之其一

下班後的時間幾乎全拿來看DVD
最少是每天一部,通常兩部,最多是一天內看了教父三集和阿莫多瓦的壞教慾,
總共四部,雖很疲累,卻相當滿足,還帶點意猶未盡

首先聊聊李安的喜宴,很明顯的是將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對照後帶成劇情,
介生活化片段替代沉重批判,並由喜宴一段深切地描述出東方人奇特的『 對待性 』觀念,
觀影過程倒是衍生出與電影本身不甚相關的觀感,
婚禮是多數人最受矚目的一天( 就連不認識的也來喝喜酒 )
就像許多青春少女整天作的新娘夢,幻想著那天被祝福圍繞和收不完的獻花,
走入婚姻每當回想婚禮盛況,仍不免湧上澎湃之情一般,
然而其餘日子就是一昧埋頭於工作之中,
這種心理實在很微妙也值得探討,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心理?
這種心理是必然應有的嗎?實在是感到有趣
就像僅有這天體驗『 生 』,其他天則如同死了一樣

這段時間看最多的應屬亞洲片
包括蔡明亮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青少年哪吒 』,內容深入淺出,
陳昭榮代表的是外向性的哪吒特徵,李康生則是潛在的哪吒心理,
青少年的一體兩面,有趣的是兩者的戲中交會,沒有沉重的道德批判,
也不是社會責任的發射台,蔡明亮總是聚焦在人性面的側寫
片中兩位哪吒就跟九五年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的『 恨 』中的文森卡索一樣,
是成天無所事事卻又受不了體內譟動的青少年,
若沒了這些詳述青少年生活的電影作為溝通媒介,單憑社會( 新聞 )事件的片面認知,
我們也會破口大罵『 壞蟲敗類 』,但隨著記載他們生活的膠捲送入腦海,
我們拾起的不是視起矮化的憐憫,而是打開溝通的鎖匙

前幾天也對『 天邊一朵雲 』作了聯想,如果沒受不明就裡的媒體還有對電影本身沒認知者渲染,
這也是部邊緣化族群與社會大眾之間的強力溝通
很多人都有看A片的習慣,卻不曾去了解A片是怎麼拍攝,還有從事這類行業的心情( 聲 )
事實上,A片也是電影的一種,就剪輯來看正式操弄觀眾心理的表現手法,
懂得以分段來煽動情慾,採取某些角度來突顯女友的誘人體態( 性器官 ),
就連正規演員被列入專業評分的『 聲音演出 』同樣也是女友的基本功課
只是一向被『 使用 』過就扔的A片過程中卻實實在在操弄著人這個『 有機體 』,
天邊一朵雲中也有A片與人的關係為何,事實上,
台灣人的性習慣幾乎是被日產A片灌輸後的表現,
但是日本女性正如豐田四朗私底下對唐納.李奇說過的:
『 日本女性從小開始已被迫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父親的女兒,丈夫的太太,
和子女的母親,她們很早練就出隱藏自己感受 和偽裝情感的本領 』
( 難怪多數以女性為描寫主體的電影總聚焦兩種場面,一是性愛場面,
從做愛的過程暴露出女性拋開世俗眼光後的『 解放 』面貌,現實亦是如此,
二是藉由南人達成意圖與目的,電影『 狂 』便是兩者總合 ),
也曾有記者說和服是方便男人進行性交的服裝設計( 台長尚未考證 ),
台灣與中國地理位置接近,早期女性也多帶順從( 逆來順受 )性格,
但時代轉變為開放式後,越來越多過往不自覺,習以為常的『 文化制度 』等迷思可供探討,
可供關心,就像男女受教落差較早年改善許多,但社會上仍是普遍著重南輕女的問題,
正如女性已有經濟自主權,卻仍在過性的性觀念下,聽從男性指使,甚至是配合用的性玩物

回歸正題,看A片時你可能會興奮,但看天邊一朵雲卻會空虛,悲傷,震撼等反應,
因為它讓我們看到A片的拍攝過程是那麼的不人道,還有日趨嚴重的社會物化
我想,天邊一朵雲最具價值的主因不在所謂的『 藝術片 』層面,
再次開啟邊緣化與大眾間的橋樑也居其次,真誠地揭露語言無以為力,
普遍存在於現代人體內的救贖渴望與疏離感才是最具價值的

將青少年哪吒與天邊一朵雲相比,文法雖有眾多雷同之處
( 多描寫個體獨處時的『 真實 』樣貌 )但後者語言更為純粹,亦更豐富

多年前深受感動的『 向左愛向右愛 』,前幾天也一併購入,韓國片我看得不多,
頂多就『 我的野蠻女友 』和這部比較有印象
這次重新觀賞,不再同多年前倍受感動,或許是電影看多了,
就不單只顧重劇情,對於電影本身可供運用的表現技術有更多期待,
以愛情位賣點的溫馨小品自然就不能合胃口吧
原想當初深受感動的原因,竟也僅只於結尾的表白和手寫信中的情感蘊含


寫於200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