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9 04:13:41 元創

採訪超級馬拉松之王林義傑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勝利


世界紀錄超馬王林義傑

「如果生命只給我砂石,我會將它築成房子」。 

 

 

我們常常尋找成功的典範,作為在生命走入迷宮,找不到出口時的一個指標與一座燈塔。在林義傑身上,我們就找到這種被定義為成功的特質,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我們看到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將挫折轉化成從容,將壓力昇華為力量,最後終於完成心中的賽事,征服四大沙漠,成為世界超馬冠軍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他也用身體去試煉,完成碩士論文“運動員心裡堅韌度”,成為寓夢想於實踐的勇者。

 

@天才就是放對位置的人才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是林義傑小時候就開始領悟的事,雖然在求學過程中,他沒有過人的天賦,但老天卻為他開了另一扇窗,讓他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超強的正義感,對跑步的啟蒙也因此開始。

他回憶到:「我喜歡跑步的感覺,那是種邊流汗邊吹風的暢快感。」就是這樣單純的理由,讓他愛上了跑步,並且得到最初的榮耀,也注定了之後他所歷經一次又一次的生命轉折。

 

國中,他對慢跑有新的體認,不再只把他當成輕鬆的娛樂,剛開始,在加入田徑隊之前的測試拿了第一,但訓練老師看他瘦小的身軀,擔心他的體能而勸他放棄,可是不服輸的個性讓他一次次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所有訓練,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在田徑隊裡,他認識速度、距離、競爭與時間的觀念,從起點到終點,從早晨到黃昏,除了得到更多的獎牌〈包括全國中小學越野錦標賽國中組冠軍〉,他也累積一步步的里程為日後的巨大長征打下基礎。

 

高中畢業後,林義傑陷入繼續升學或者轉向田徑界的二難,最後,他選擇後者,這是他第一道人生關卡,這段時間裡他和父母的觀念開始有了衝突。

 

@第一個轉彎處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說,人需要的不是新的景觀而是新的眼光,需要擁有的不是新的世界而是新的感覺。林義傑將自信建立在對自己的瞭解上,並且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是不是不用走一條舖好的路,而有可能發揮自己有興趣的專才?」因為在他父親的規劃中,原本希望他去大企業當個小職員,安安分分過活,本來生活的選擇只要合情合理,無所謂對錯,但在他的觀念裡,賺錢是一種維持生活的手段,而實現自己才是他真正的核心價值。

 

任何決定若只是一個衝動的念頭,那就沒有追夢的可能,林義傑知道自己對跑步有種燃燒的能量,但不知道該怎麼調整自己在跑步時的缺點,他需要一個能指導他的老師。在參加國中區運賽時,由西湖商工所建立的佳績讓他打聽到有位潘瑞根教練,在指導學員賽跑上很有一套,他決定請求教練的協助,經過三次教練拒絕後,他成為潘教練的閉門弟子。

 

林義傑說道:「潘教練對他的體型同樣懷疑,但也認為有潛質的選手可以克服先天限制,只要給予適當調整,潘教練拒絕他三次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他是否願意將心態歸零,補強自己不足的部分 並且有決心將田徑能力推向顛峰。」

 

@成功就是對自己負責

自動自發是高中時林義傑為自己下的註腳,他說教練若是要求 一百公尺 十八秒跑一百趟,就必須精準而分秒不差的完成任務,不能認為反正教練沒看到少跑幾趟或是多跑一秒都無所謂,因為那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在訓練過程中整個團體的向心力緊緊凝聚,再苦的訓練都在這樣強而有力的支撐下度過。

 

當時林義傑的雙親還是堅信,他的熱情在遇到挫折後將無以為繼,因此在他準備報考台北體院時,家裡便斷絕了經援,那時,他知道一切靠自己。

 

那是一段跟自己賽跑的歲月,也是得到最多協助與友誼的時光,這麼說是因為潘教練在得知他沒有錢補習考試後,連夜標會為他籌到費用,潘瑞根認為:「再怎麼也不能省到教育。」除此之外,潘教練也提供學校宿舍使他有棲身之所。

 

那年,林義傑在清晨四點開始練跑四十公里,接著搭乘一小時補習,中午吃的是學校廚房隔夜剩菜,晚上以三十元的便當打發,林義傑提到這段時很感性地說,潘教練常常會偷偷塞錢在自己的日記本中,連學長也在空空如也的運動褲裡,放進足以讓他度過一個禮拜的餐費,以後遇到困難,就會想到當初那些沒有放棄的堅持和每一個曾經伸出過的雙手所帶來的感動,讓他有繼續向前的勇氣。

 

林義傑沒有辜負教練的苦心,他如願考取台北體院,也開始在第一個轉折處找到他夢想的出口。  

 

2001年,24歲時,林義傑參加台北國際24小時馬拉松賽,比賽進入第十二個小時,在賽道上,林義傑仍然持續和其他選手纏鬥著,驀然間,看到熟悉的二雙手在為他鼓舞,那是林義傑的父母帶來的祝福,也是他們想接納林義傑的表示,在昏暗的燈光中,林義傑流下久違的眼淚。而那次比賽,他拿下男子組第一名。

 

@嚴謹而確實的生涯規劃

在建立起小小知名度之後,林義傑開始規劃自己的生涯方向,他將運動教育視為終極目標,並且一步步建立完成夢想所需要的的學習與參賽心得,成為日後在培育下一代或者做更深入研究及參賽時的依據。

 

他說,我所從事的任何事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成為一個夠格且專業的老師,因此我設定自己所研究的範疇領域在運動心理學、體育行銷等,我實際去參與比賽,並且尋求相關單位〈包括體委會〉協助,都是希望在日後能提出實際經驗作為未來提供給體育界的參考方案。

 

@挑戰四大國際超馬賽

在大學時的林義傑,就像一塊海綿,不停吸取各種新資訊與新想法,作為他在下一個階段的轉彎處,尋找新方向和出口的參考,他覺得自己應該開闊眼界。在偶然的機會中,一位擁有多次參加國際馬拉松競賽的沙福特告訴他,「只有跑過撒哈拉超馬,才算是真正的馬拉松選手。」而本身總是願意迎向各種艱鉅挑戰的林義傑,在心中燃起了鬥志,鎖定「超級撒哈拉」為目標。

 

林義傑勇闖國際,參加當時號稱人類最艱難的賽事—撒哈拉七天六夜橫越賽,這場賽事全長二百五十公,氣溫超過五十度,林義傑初試啼聲即拿下亞洲第一、全球第十二的傲人成績而嶄露頭角。這次的賽事只是人生轉折的另一個起點,他找到自己另一個出口,開始步入國際舞台。

 

接著,他開始從沙漠、高山、叢林到雪地,跑向2004智利阿他加馬寒漠超馬賽(世界第一)、2004亞馬遜叢林超馬賽(世界第二)、2005埃及撒哈拉超馬賽(世界第三)、2005南極冰原超馬賽(世界第三)。

 

林義傑認為參加這些國際超級馬拉松賽,除了得到榮耀與掌聲,也讓他學到很多事情。例如賽事常常得深入險境,使得他懂得要保護自己,也更清楚生命的價值,這反而讓他更珍惜生命。在這些長途馬拉松賽的賽途中,林義傑也與其他隊友成為好友相互扶持,度過危險。不斷地孤寂長跑,他學會與自己對話,以正向的態度,激勵自己,告訴自己一定做的到,並且思考下一步的策略,讓自己「沒時間想到失敗」。

 

在整個險峻的馬拉松賽中,他也學會如何與惡劣的天候與環境共處以及發揮求生本能,例如在沙漠裡,他咬破手指舔舐一點血液,讓自己唇邊保持濕潤,以免發生熱昏迷的現象,在亞馬遜叢林超馬賽之前,他閱讀過相關生態說明,因此在遇到黃蜂攻擊時,知道只有迅速遠離蜂群,才能過危機。他說:「整個比賽不只是純粹的跑,而是包含著運用環境、發揮毅力、透過智慧才能取得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一參賽,他就會隨身攜帶國旗,他跑到哪,台灣就帶到那,他說,旗幟不倒,努力就不結束。他希望藉著自己的努力,獲得國際上對台灣的認同。他讓國旗飄揚在風速 一百三十公里的南極,也同時在50度的撒哈拉沙漠中,閃耀光芒。

 

@下一個生命轉彎處

 

林義傑九月份將重返撒哈拉沙漠,他會以三個月時間,橫越六千五百公里。未來,他要為生命圓更多夢。
從一個不被看好的運動選手,到締造世界記錄的冒險者,並且繼續完成他的學業,他一再證明,夢想加上實踐所成就無限大的力量,而每個人都有開啟這種潛能的鑰匙,只要你願意在生命的轉彎處,點亮出口的燈。

gerry6411 2010-05-19 09:17:37

紛紛 你好

謝謝你推薦的好書 我以前也是同輸編輯和作者 因此 常看這些有深度卻又簡單的童書 我也有買了這本童書

真的是讓人相當的有感觸 也希望你能常常來交流 也謝謝慧玲的分享

阿元

慧玲 2010-05-17 07:42:10

我最近也買了上面網友分享的“路的旅行”和家裡的孩子一起讀,效果蠻好的!!感謝推薦!!

紛紛 2010-04-12 16:24:21

林義傑真的是實踐生命的人!他使我想起《路的旅行》這本書,這本特別的繪本是我近

期看到最適合和孩子做生命教育的好書之一,作者用較為內斂隱晦的手法,讓擬人化的

「路」引導讀者一步一步去體會生命的意義,儘管在人生的旅途中會有挫折、悲傷、困

惑,也有喜悅和希望,但片刻的休息與思考,都是為了繼續前進並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完

整。如果您或孩子對生命產生疑惑時,不妨讀讀這本書吧~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