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8 10:36:29陳謙
小眾喧嘩的年代
ÿ 文◎陳謙
●文學的大眾與小眾
要從文學的角度談小眾,當然要先理解大眾文學是什麼?大眾文學定義歧見紛陳,但若以管理學八十/二十的市場法則來簡單看待,就是說:大眾文學是讓近八成的讀者喜愛閱讀的文本,而另外的二成,就是所謂的小眾文學了。
但有趣的是,小眾文學的讀者雖然相對稀少,但文學解釋的論述權力卻一直掌握在學院、文學媒體掌門人,以及從事所謂純文學創作的大老級作家手中,大眾文學被生硬的置入通俗文學一詞,雅正文學則又有「精緻」、「菁英」文學等美譽。通俗文學被學院望文生義解讀成極普「通」又低俗的文學,這個「通」字的字詞與早期的「通」匪,以及成語暗「通」款曲一樣,評論家打從心底不懷好意。
在論述者的眼中,「淫哇盛,正音歇」正是他們心中的無限感慨,問題是,文學一但遠離人群,成為文人圈道情酬唱的工具,也非文學發展之幸。在書籍流通的自由市場機制下,相對於所謂暢銷作家,標舉純文學的作家群,基本上就是小眾的一群,而這小眾的群落竟又分裂成圈內跟圈外,若說文人自古相輕是天性,但在論述文學解釋霸權時,特別是在雅/俗文學之爭的當下,可又看到這群雅正文學作家們,不論圈內掌握文學媒體公器資源與決策的一小撮人,或圈外自娛娛人鮮少得到發表機會的創作者,此時皆能難得一見的槍桿子向外,共同護持著微妙且純粹的所謂「文壇」。
●書寫轉向與解嚴
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之後,報禁、黨禁、旅遊探親等禁令相繼解除。誰也料想不到,二十年後的今天,當初的反對黨辯護律師一躍成為連任兩屆的民選總統;高速鐵路一個半小時自台北抵達高雄;雪山隧道通車;柏林圍牆成為觀光景點;中國崛起,共產主義抵擋不住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大軍,心照不宣的類資本化……更神奇是個人電腦的興起,繼而普及,網路對生活滲透的同時,傳統紙本媒體竟節節敗退。
三大張報紙的時代,佔滿一整版的副刊舉足輕重,編者只需一個手勢,揭竿而起者大有人在。對日抗戰時期,副刊的盛況,就是報童在街上大聲嚷嚷:「今天登出艾青的詩——」一時洛陽紙貴,羨煞多少今日仍困在塔裏的作家,艾青的詩與大眾的聲音起著共鳴,現在大部分的作家望著自己的肚臍眼直說有趣,還想得到別人的注目,才叫人匪夷所思吧。
流行文化引領風氣,報刊經營者也適時提出策略因應生存,第二副刊從傳統文學副刊出走,承襲了文學副刊逐漸輕薄短小習氣之外,更展現其多元性來迎合大眾的需求,新的書寫元素,從家庭、兩性、親子等等,無疑擴大文藝書寫的開展,在內容上更加多元而豐富,文學終於更加貼近大眾,其間掌門人更不乏文學界聞人,許多作家轉換筆名,寫起感觸性的生活小文,朵朵據悉曾為希代力捧的新銳作家,轉入報業工作後創作暫歇,編報之餘善用自身資源,一時靈感如汩汩活水湧現,成為羅蘭之後,語錄體的暢銷作家。文人變裝出現在大眾書市除朵朵外,還有苦苓、蔡康永、張曼娟等人。學院對通俗作家成見仍深,國北教大李嘉瑜老師感慨的說:「學界對張曼娟作品的研究和評論異常受到冷落,這種現象和張曼娟在文學場域的位置無疑有密切關係」。學院的論述霸權見其所見,刻意忽略作品的影響,早是不爭的事實。
當有人大聲疾呼:文學已死。殊不知文學已變身為一塊看似可口且入口即化的蛋塔,等待閱讀大眾一起來大快朵頤。文學守門員機制胚變,工作人員被要求兼事文學行銷,跟機構或公司行號配合文學獎執行工作,副刊樣貌看似退化,實際上也算是與時俱進,專題企畫取代零星邀稿,文本跨界在在豐富了文學單一溫柔敦厚的樣貌,是讀者之幸,誰曰不可?但卻是抱殘守缺自詡為雅正文學工作者心裡的痛。
●誰殺了文學副刊?
文學副刊一向是華人報業中最驕傲的一環,過去副刊媒體守門員堅守文人圈的態勢,也間接形成意識型態與美學風格的兩極差異,八零年代末期是文學副刊走向衰亡或轉型的關鍵期,卻有因著本土與中國的認知差距形成相互抗衡的事實。由自立晚報支持的「本土」副刊,以及台南幫的「自由」副刊、高雄的「台時」、「民眾」副刊,與今日所謂兩大報的中時「人間」、聯合「聯副」暗中較勁,不也有趣地對比著今日藍綠政黨的壁壘分明。
不同副刊文化因背後支持者不同而意識型態各異,造成選稿標準不同,也逕自形成不同的文人社群。過去歷史悠久的兩大報文學獎,得獎作家不僅擁有全國性的高知名度,出版社也自動找上得獎者想要出書,寫作者享有文學桂冠的光環與榮耀,可謂名利雙收。對比著當前許多作家習慣將文學獎當成一種另類的發表園地,文學獎獲獎機會也被一些得獎專家奚落成比中統一發票還要容易。
文學獎品類繁多,從八零年代的十多項篡升到今天的年度百來項之多,文學發表園地的萎縮,作家紛紛轉進各大報或地方縣市政府、基金會或行號等文學獎,文學獎退化為另一種發聲、發表的管道,而不是晉身作家的主要指標。曾幾何時,以上那種黨同伐異的副刊性格漸漸受到個人化的布落格所取代。布落格的世界裡,沒有霸權,網路的興起,確實改變並取代了資訊傳達的一言堂型態。
●網路生活的衝擊
2005年喬布斯因為推出蘋果電腦以億萬富翁之姿躍上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成為資訊產業的第一人。2006年《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是 「You」。紙本雜誌封面上出現了電腦螢幕——「你」是誰?顯然一向刊登俊男美女的雜誌順應潮流,頒給了網路使用者的你我他。這個舉措間接宣告個人化時代的翩臨。
過去投稿者必需莊重地署上某某副刊敬啟或大啟的信件,今日得以藉由一封電子郵件,一個Enter鍵便可輕易地傳遞稿件,許多人直接在網站上書寫,自架網站,更多人藉由入口網站提供的即有功能自行經營布落格,網頁上PO像片書寫心情或觀感,十足是個全民書寫的時代,人人都可扮演作家與出版家的角色。
出版的定義有廣狹二面,廣義的出版包含文字被載具傳布至讀者於焉成立。出版透過螢幕在網路傳輸中完成,徹底顛覆了出版的型態,書寫模式的不斷變革,文學確實在泥沙俱下之中排山倒海而來,人人越過守門員機制的門檻,唯一可供丈量的,只剩下人人心中的那一把尺。
網路是虛擬的,流量表也像是一個令廣大讀者檢驗的機制。留言版充斥流言與讚許,人性在文字載具中裸陳,感動及憤滿悲喜交集。出版社企劃轉向,部落格作家九把刀、彎彎等浮現實體書檯面,作家夢終至於在紙本書籍中得到實踐。
AC Nielsen查訪2006年台灣的閱報人口發現,平均每三人只有一人每天讀報,筆者每週在三家大學兼課現場直擊更發現:每位學生幾乎每天上網,從台北市中心的北教大到苗栗造橋鄉的育達,學生上網的趨勢不因城鄉差距而有所改變。報告繳交,更常見同學們用「關鍵詞」彼此重覆在網路上的「重點」。
●如何小眾喧嘩
近來電視上出現化妝品,房地產廣告等都會在片尾加上「請上網用關鍵字搜詢:〤〤〤」,街頭上也習見雅虎入口網站不惜血本砸下重金,在流動的車廂上猛打關鍵字廣告,網路關鍵字的市場效益成熟在即,關鍵字其實是議題化的另一典型。商人藉由事件的關鍵字行銷產品,而事件本身即是議題。
商人將大眾區隔成分眾,鎖定特定的族群及愛好者。反映在文學的現象亦可做如是觀。「淡大粉紅妹與開南高職廁所愛愛」,「梁朝偉來真的 」……這些文本的傳布都藉由「色戒」、「自拍」等關鍵字搜詢而來。
喧嘩的聲響常常來自議題,事件的行銷當然有其正反兩面,星光幫楊宗緯爆紅,其實也先得自網路部落格的小眾嘩然,最後在檯面上立體化,成為大眾關注之焦點所在。文學在這個時代原就是冷傳媒,縱然沒有充分有效的資源來強力抄作話題,但在這個後現代另類的書寫圈中亦有或大或小的時勢選題可供發揮。
2007年時報文學新詩獎磊兒因為作品被網友舉證懷疑抄襲,在文學創作者網站上引發軒然大波,正反意見交相攻訐,過度熱心的網友也忍不住出面促使主辦單位積極了解及表態,得獎者也在自己布落格上自抒立場與懷抱……這些都是部落格時代的機制與現象……。
小眾喧嘩,卻滿注活力。
◎原載文訊月刊266期,2007年12月號,P61-63。
ÿ
●文學的大眾與小眾
要從文學的角度談小眾,當然要先理解大眾文學是什麼?大眾文學定義歧見紛陳,但若以管理學八十/二十的市場法則來簡單看待,就是說:大眾文學是讓近八成的讀者喜愛閱讀的文本,而另外的二成,就是所謂的小眾文學了。
但有趣的是,小眾文學的讀者雖然相對稀少,但文學解釋的論述權力卻一直掌握在學院、文學媒體掌門人,以及從事所謂純文學創作的大老級作家手中,大眾文學被生硬的置入通俗文學一詞,雅正文學則又有「精緻」、「菁英」文學等美譽。通俗文學被學院望文生義解讀成極普「通」又低俗的文學,這個「通」字的字詞與早期的「通」匪,以及成語暗「通」款曲一樣,評論家打從心底不懷好意。
在論述者的眼中,「淫哇盛,正音歇」正是他們心中的無限感慨,問題是,文學一但遠離人群,成為文人圈道情酬唱的工具,也非文學發展之幸。在書籍流通的自由市場機制下,相對於所謂暢銷作家,標舉純文學的作家群,基本上就是小眾的一群,而這小眾的群落竟又分裂成圈內跟圈外,若說文人自古相輕是天性,但在論述文學解釋霸權時,特別是在雅/俗文學之爭的當下,可又看到這群雅正文學作家們,不論圈內掌握文學媒體公器資源與決策的一小撮人,或圈外自娛娛人鮮少得到發表機會的創作者,此時皆能難得一見的槍桿子向外,共同護持著微妙且純粹的所謂「文壇」。
●書寫轉向與解嚴
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之後,報禁、黨禁、旅遊探親等禁令相繼解除。誰也料想不到,二十年後的今天,當初的反對黨辯護律師一躍成為連任兩屆的民選總統;高速鐵路一個半小時自台北抵達高雄;雪山隧道通車;柏林圍牆成為觀光景點;中國崛起,共產主義抵擋不住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大軍,心照不宣的類資本化……更神奇是個人電腦的興起,繼而普及,網路對生活滲透的同時,傳統紙本媒體竟節節敗退。
三大張報紙的時代,佔滿一整版的副刊舉足輕重,編者只需一個手勢,揭竿而起者大有人在。對日抗戰時期,副刊的盛況,就是報童在街上大聲嚷嚷:「今天登出艾青的詩——」一時洛陽紙貴,羨煞多少今日仍困在塔裏的作家,艾青的詩與大眾的聲音起著共鳴,現在大部分的作家望著自己的肚臍眼直說有趣,還想得到別人的注目,才叫人匪夷所思吧。
流行文化引領風氣,報刊經營者也適時提出策略因應生存,第二副刊從傳統文學副刊出走,承襲了文學副刊逐漸輕薄短小習氣之外,更展現其多元性來迎合大眾的需求,新的書寫元素,從家庭、兩性、親子等等,無疑擴大文藝書寫的開展,在內容上更加多元而豐富,文學終於更加貼近大眾,其間掌門人更不乏文學界聞人,許多作家轉換筆名,寫起感觸性的生活小文,朵朵據悉曾為希代力捧的新銳作家,轉入報業工作後創作暫歇,編報之餘善用自身資源,一時靈感如汩汩活水湧現,成為羅蘭之後,語錄體的暢銷作家。文人變裝出現在大眾書市除朵朵外,還有苦苓、蔡康永、張曼娟等人。學院對通俗作家成見仍深,國北教大李嘉瑜老師感慨的說:「學界對張曼娟作品的研究和評論異常受到冷落,這種現象和張曼娟在文學場域的位置無疑有密切關係」。學院的論述霸權見其所見,刻意忽略作品的影響,早是不爭的事實。
當有人大聲疾呼:文學已死。殊不知文學已變身為一塊看似可口且入口即化的蛋塔,等待閱讀大眾一起來大快朵頤。文學守門員機制胚變,工作人員被要求兼事文學行銷,跟機構或公司行號配合文學獎執行工作,副刊樣貌看似退化,實際上也算是與時俱進,專題企畫取代零星邀稿,文本跨界在在豐富了文學單一溫柔敦厚的樣貌,是讀者之幸,誰曰不可?但卻是抱殘守缺自詡為雅正文學工作者心裡的痛。
●誰殺了文學副刊?
文學副刊一向是華人報業中最驕傲的一環,過去副刊媒體守門員堅守文人圈的態勢,也間接形成意識型態與美學風格的兩極差異,八零年代末期是文學副刊走向衰亡或轉型的關鍵期,卻有因著本土與中國的認知差距形成相互抗衡的事實。由自立晚報支持的「本土」副刊,以及台南幫的「自由」副刊、高雄的「台時」、「民眾」副刊,與今日所謂兩大報的中時「人間」、聯合「聯副」暗中較勁,不也有趣地對比著今日藍綠政黨的壁壘分明。
不同副刊文化因背後支持者不同而意識型態各異,造成選稿標準不同,也逕自形成不同的文人社群。過去歷史悠久的兩大報文學獎,得獎作家不僅擁有全國性的高知名度,出版社也自動找上得獎者想要出書,寫作者享有文學桂冠的光環與榮耀,可謂名利雙收。對比著當前許多作家習慣將文學獎當成一種另類的發表園地,文學獎獲獎機會也被一些得獎專家奚落成比中統一發票還要容易。
文學獎品類繁多,從八零年代的十多項篡升到今天的年度百來項之多,文學發表園地的萎縮,作家紛紛轉進各大報或地方縣市政府、基金會或行號等文學獎,文學獎退化為另一種發聲、發表的管道,而不是晉身作家的主要指標。曾幾何時,以上那種黨同伐異的副刊性格漸漸受到個人化的布落格所取代。布落格的世界裡,沒有霸權,網路的興起,確實改變並取代了資訊傳達的一言堂型態。
●網路生活的衝擊
2005年喬布斯因為推出蘋果電腦以億萬富翁之姿躍上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成為資訊產業的第一人。2006年《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是 「You」。紙本雜誌封面上出現了電腦螢幕——「你」是誰?顯然一向刊登俊男美女的雜誌順應潮流,頒給了網路使用者的你我他。這個舉措間接宣告個人化時代的翩臨。
過去投稿者必需莊重地署上某某副刊敬啟或大啟的信件,今日得以藉由一封電子郵件,一個Enter鍵便可輕易地傳遞稿件,許多人直接在網站上書寫,自架網站,更多人藉由入口網站提供的即有功能自行經營布落格,網頁上PO像片書寫心情或觀感,十足是個全民書寫的時代,人人都可扮演作家與出版家的角色。
出版的定義有廣狹二面,廣義的出版包含文字被載具傳布至讀者於焉成立。出版透過螢幕在網路傳輸中完成,徹底顛覆了出版的型態,書寫模式的不斷變革,文學確實在泥沙俱下之中排山倒海而來,人人越過守門員機制的門檻,唯一可供丈量的,只剩下人人心中的那一把尺。
網路是虛擬的,流量表也像是一個令廣大讀者檢驗的機制。留言版充斥流言與讚許,人性在文字載具中裸陳,感動及憤滿悲喜交集。出版社企劃轉向,部落格作家九把刀、彎彎等浮現實體書檯面,作家夢終至於在紙本書籍中得到實踐。
AC Nielsen查訪2006年台灣的閱報人口發現,平均每三人只有一人每天讀報,筆者每週在三家大學兼課現場直擊更發現:每位學生幾乎每天上網,從台北市中心的北教大到苗栗造橋鄉的育達,學生上網的趨勢不因城鄉差距而有所改變。報告繳交,更常見同學們用「關鍵詞」彼此重覆在網路上的「重點」。
●如何小眾喧嘩
近來電視上出現化妝品,房地產廣告等都會在片尾加上「請上網用關鍵字搜詢:〤〤〤」,街頭上也習見雅虎入口網站不惜血本砸下重金,在流動的車廂上猛打關鍵字廣告,網路關鍵字的市場效益成熟在即,關鍵字其實是議題化的另一典型。商人藉由事件的關鍵字行銷產品,而事件本身即是議題。
商人將大眾區隔成分眾,鎖定特定的族群及愛好者。反映在文學的現象亦可做如是觀。「淡大粉紅妹與開南高職廁所愛愛」,「梁朝偉來真的 」……這些文本的傳布都藉由「色戒」、「自拍」等關鍵字搜詢而來。
喧嘩的聲響常常來自議題,事件的行銷當然有其正反兩面,星光幫楊宗緯爆紅,其實也先得自網路部落格的小眾嘩然,最後在檯面上立體化,成為大眾關注之焦點所在。文學在這個時代原就是冷傳媒,縱然沒有充分有效的資源來強力抄作話題,但在這個後現代另類的書寫圈中亦有或大或小的時勢選題可供發揮。
2007年時報文學新詩獎磊兒因為作品被網友舉證懷疑抄襲,在文學創作者網站上引發軒然大波,正反意見交相攻訐,過度熱心的網友也忍不住出面促使主辦單位積極了解及表態,得獎者也在自己布落格上自抒立場與懷抱……這些都是部落格時代的機制與現象……。
小眾喧嘩,卻滿注活力。
◎原載文訊月刊266期,2007年12月號,P61-63。
ÿ
晴天娃娃
2007-12-09 00:01:50
現在我比較喜歡2樓拉
地震時就往下跳也可以︵︵∥
河濱公園我只見過狗在翻滾
下次你要翻滾
請通知我去欣賞一下
蛇,喔 小生怕怕
迴龍家裡就有一條
現在還找不到
也許作夢時會來親我一下罷
呵呵,恐怖內 2007-12-09 19:25:14
眾聲喧嘩的訴情道性,容許著文學的十五樓有遠眺天空的孤高,也可以是長滿野草與可愛小蛇的活力花園.
透過學養深厚&觀察敏銳的陳教授專文分析,讓文學世界成為可以親近可以翻滾的河濱公園呢.好讚喔.
版主回應
15樓?哈,高處不勝寒現在我比較喜歡2樓拉
地震時就往下跳也可以︵︵∥
河濱公園我只見過狗在翻滾
下次你要翻滾
請通知我去欣賞一下
蛇,喔 小生怕怕
迴龍家裡就有一條
現在還找不到
也許作夢時會來親我一下罷
呵呵,恐怖內 2007-12-09 19:25:14
老師
好久沒看到您的論述文章
這篇比課堂之上還要精采
但是文章中有幾個錯字耶
要記得改喔
膽敢與師為敵的小可愛敬上
課堂外的老師
也比較精彩窩(恩,指:寫作)
有空多給老師指點指點罷
錯字也是老師一大特色
通常為了滿足編輯挑剔的胃口
有空,小口愛同學也充當一下編輯
如何? 2007-12-09 19: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