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2 09:26:52陳謙
桃園神社去來
文.攝影/陳謙
順著階梯拾級而上,耳畔只有溜鳥的啁啾及那微風習習。
很難想像,這麼一棟建築物竟浮泛在我面前,這遠比我前往日本東本願寺參觀時,心情更為雀躍。
因為不是假日,在午後陽光斜射的此時,我獨自一人在參道上行走,方才從鳥居進入,已然走入所謂神靈的國土,據日治時期頒布的法令,神社周圍禁止人民捕捉魚鳥,禁駛車馬、禁倒污穢物,使得時至今日,神社周圍的環境依然清淨肅穆、並且莊嚴。
日治時期的許多規劃今日看來都是相當成熟而具條理的。雖說神社是日人因推展皇民化而籌建,但就地景規劃、建築設計、庭園造景,材料及工法上來看,均屬一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台灣的神社依日本總督府文獻指出,共計二百零三座。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人退出台灣,國民黨政府掌管後,因仇日的心態神社多被拆除。桃園神社是目前台灣保留得最完整的神社。其實它被保存下來,真是一個奇蹟,一來由於它是所謂「鄉社」,地位上或規模上都不如圓山的台灣神社(社格為官幣大社),也由於其地處偏遠,遠離市集,在五○年代的拆除行動中因已移作「忠烈祠」之用得幸以保存至今。
如今我們可以眼見的神社風貌多循原來工法重修,材料亦採用台灣檜木,除鳥居因改作忠烈祠而重新以混凝土塑造,其餘皆保留神社本體風貌,藉以見證歷史的遺蹟。
進入神社前需先淨身,在鳥居進門後的右方有手水舍一座。據資料載:長二八八公分,寬二二五公分,平面為矩形,以四柱支撐屋頂,側腳明顯,柱腳包覆銅皮,四柱向內向上微傾,產生「助鋤」作用……屋頂為「切妻造」〈兩坡懸山頂式〉,兩側有精雕之魚及銅皮鬼飾……日人的工藝精緻表現於此,一座手工水都如此考究和典麗,更不用說拜殿或本殿的雕琢或工藝之美了。
在傳統廟宇的入口處,皆有祥獅一對,同樣的,因漢唐文化影響所及,在日本神社的入口處,也多有「高麗犬」。高麗犬是獲守神社的的聖獸,現存的一對置於中門之前,是仿照片而重新打造的,但仍不失其威猛。
日治時期神社是政教合一的指標式建築物,桃園神社在一九三五年落成至今近五十年,其間歷經一九四六年改作忠烈祠,將原奉祀的日本開國天皇「天照皇大神」,等遷出,換成國民革命諸多先烈之牌位。一九八0年更因為是否要拆除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物而引發各界討論,所幸歷史終於被持平看待,一九八六年後更積極重修,形成今日樣貌,以供後人瞻仰。
在參道上我默默行進著,拜殿前我合十頂禮,歷史風華的再現使我止不住的感動了起來。我想起在東本願寺,人群雜沓的空間裡,也是像這樣的一個和煦陽光的午後,我卻完全沒有沈靜的心情,觀照身旁的一檐一木。
我緩步地走下石階,仍忍不住地回望了莊嚴的屋宇,歷史在此掩卷長嘆,長長的嘆息聲隨即隱沒在遠處傳來的下課鐘響。
如果你來,記得卸下歷史的有色眼鏡,用心體會吧,體會時間河流裡,那份心靈響往的沁涼與沈靜。
原載2004年幼獅文藝
順著階梯拾級而上,耳畔只有溜鳥的啁啾及那微風習習。
很難想像,這麼一棟建築物竟浮泛在我面前,這遠比我前往日本東本願寺參觀時,心情更為雀躍。
因為不是假日,在午後陽光斜射的此時,我獨自一人在參道上行走,方才從鳥居進入,已然走入所謂神靈的國土,據日治時期頒布的法令,神社周圍禁止人民捕捉魚鳥,禁駛車馬、禁倒污穢物,使得時至今日,神社周圍的環境依然清淨肅穆、並且莊嚴。
日治時期的許多規劃今日看來都是相當成熟而具條理的。雖說神社是日人因推展皇民化而籌建,但就地景規劃、建築設計、庭園造景,材料及工法上來看,均屬一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台灣的神社依日本總督府文獻指出,共計二百零三座。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人退出台灣,國民黨政府掌管後,因仇日的心態神社多被拆除。桃園神社是目前台灣保留得最完整的神社。其實它被保存下來,真是一個奇蹟,一來由於它是所謂「鄉社」,地位上或規模上都不如圓山的台灣神社(社格為官幣大社),也由於其地處偏遠,遠離市集,在五○年代的拆除行動中因已移作「忠烈祠」之用得幸以保存至今。
如今我們可以眼見的神社風貌多循原來工法重修,材料亦採用台灣檜木,除鳥居因改作忠烈祠而重新以混凝土塑造,其餘皆保留神社本體風貌,藉以見證歷史的遺蹟。
進入神社前需先淨身,在鳥居進門後的右方有手水舍一座。據資料載:長二八八公分,寬二二五公分,平面為矩形,以四柱支撐屋頂,側腳明顯,柱腳包覆銅皮,四柱向內向上微傾,產生「助鋤」作用……屋頂為「切妻造」〈兩坡懸山頂式〉,兩側有精雕之魚及銅皮鬼飾……日人的工藝精緻表現於此,一座手工水都如此考究和典麗,更不用說拜殿或本殿的雕琢或工藝之美了。
在傳統廟宇的入口處,皆有祥獅一對,同樣的,因漢唐文化影響所及,在日本神社的入口處,也多有「高麗犬」。高麗犬是獲守神社的的聖獸,現存的一對置於中門之前,是仿照片而重新打造的,但仍不失其威猛。
日治時期神社是政教合一的指標式建築物,桃園神社在一九三五年落成至今近五十年,其間歷經一九四六年改作忠烈祠,將原奉祀的日本開國天皇「天照皇大神」,等遷出,換成國民革命諸多先烈之牌位。一九八0年更因為是否要拆除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物而引發各界討論,所幸歷史終於被持平看待,一九八六年後更積極重修,形成今日樣貌,以供後人瞻仰。
在參道上我默默行進著,拜殿前我合十頂禮,歷史風華的再現使我止不住的感動了起來。我想起在東本願寺,人群雜沓的空間裡,也是像這樣的一個和煦陽光的午後,我卻完全沒有沈靜的心情,觀照身旁的一檐一木。
我緩步地走下石階,仍忍不住地回望了莊嚴的屋宇,歷史在此掩卷長嘆,長長的嘆息聲隨即隱沒在遠處傳來的下課鐘響。
如果你來,記得卸下歷史的有色眼鏡,用心體會吧,體會時間河流裡,那份心靈響往的沁涼與沈靜。
原載2004年幼獅文藝
看完這篇
讓身為桃園在地人的我
對自己的土地多了些認識
想請問這個神社的地點是在桃園哪一個鄉鎮呢?
是新屋嗎還是?
向您問好
靠近大有路
有空值得去走走 2007-05-21 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