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9 17:10:06北極馬
一篇文章讀後感
http://blog.yam.com/habas/article/9001742
讀 後 感
作者 pandalee (長大) 看板 P_mountain
標題 Re: 看一看想一想
時間 Fri Feb 29 00:49:48 2008
生命可以很嚴肅,也可以很輕鬆。本文作者似乎尚處於閉鎖期,不過已經到快出關的時程了;她最後又會回到什麼都沒發生之前的心情,極度地想過鬆快的生活,視一切物為自然。到時候,她會喜歡老子或莊子,中庸更好,不過中庸比較世俗—如果她會看中文的話。
不太贊成本文後段舉了很多為山而暫別家人,但回家之後又說收穫滿滿,但在家裡待上兩、三個月又會覺得空虛的例子,或者是登山者的太太利用她們登山的先生出去登山的時間重新回憶這位先生的優點 的這些例子。登山讓人心靈充實、快活、有成就感,但不應該造成另一處也屬於自己的世界相形之下變得空虛。比較好的登山心態,是在何處都很充實,都快活,而不是生活重心自登山之後就全是山、只有山(開頭一兩年如此,都在正常範圍),雖然山的世界已經夠大的了。不過這種心態要修行,好多年~~修得越深,越不會變成名登山家。
我跟我登山第一年就認識的好同學,從那一年開始就一直不斷討論登山的心態;在我最偏執的第二、三年,遠離了這位好同學,到第四年開始認真思索和檢討登山的心態時,我又找回了這位好同學。她是一位很早就參破登山心態的智者,在第一年後半已發現當年的整個社團提升爬山為信仰,而這不是正常現象。登山是休閒、是自我鍛鍊,但不應該是生命全部,除非你以它為事業及就業方式,那就應該全心投入。
降龍十八掌(用自然打會變成十巴掌)第三招是亢龍有悔,登山的心態用這一招來練最適宜:登山者是龍,龍迴九天,無險不履,但有悔,不必然堅持必到——很多登山者很難捨棄山頭,me too,能捨而不捨,成功就多一顆,最差就是消失了,能捨而捨,修為就很高了。地球上山總共就那麼多,強者也就那麼多,要求自己成為強者,但達不到也沒關係,因為這種心態,已經可以讓自己成為中者了。
文章作者最後段說她從一個階段跨越到另一個階段,其實不盡然,「跨越」的動作表示一個斷裂,那個斷裂如南極冰隙,可深可大可久,跨越是冰封,無論喬是家人或朋友,同攀同登者的冰隙都是不受暖化現象影響的,冰隙就在那兒存在著,只是變得漠然而已。為生命負責,而不是將生死掛於口中,登山途中的過人經驗倒是不能不與人分享。
在清大體會到「亢」和「悔」被運用的很好,似乎是無形之中已經變成山社心法,一如煮飯清淡不強求太多享受一樣。以前學長也說「山,永遠都在」,這句話,後來變成私人規臬之一,天底下沒有大不了的事。對於那些脾氣不能自控、大吼大叫的人,我倒總是想把他們帶上山,然後一腳踢下去,想像著他們從南湖北峰一路滾下圈谷的畫面,非常好笑!這是登山人才有的心靈印象。拿山的照片默默地鎮壓他們,像如來佛移山壓孫猴子一樣。
讀 後 感
作者 pandalee (長大) 看板 P_mountain
標題 Re: 看一看想一想
時間 Fri Feb 29 00:49:48 2008
生命可以很嚴肅,也可以很輕鬆。本文作者似乎尚處於閉鎖期,不過已經到快出關的時程了;她最後又會回到什麼都沒發生之前的心情,極度地想過鬆快的生活,視一切物為自然。到時候,她會喜歡老子或莊子,中庸更好,不過中庸比較世俗—如果她會看中文的話。
不太贊成本文後段舉了很多為山而暫別家人,但回家之後又說收穫滿滿,但在家裡待上兩、三個月又會覺得空虛的例子,或者是登山者的太太利用她們登山的先生出去登山的時間重新回憶這位先生的優點 的這些例子。登山讓人心靈充實、快活、有成就感,但不應該造成另一處也屬於自己的世界相形之下變得空虛。比較好的登山心態,是在何處都很充實,都快活,而不是生活重心自登山之後就全是山、只有山(開頭一兩年如此,都在正常範圍),雖然山的世界已經夠大的了。不過這種心態要修行,好多年~~修得越深,越不會變成名登山家。
我跟我登山第一年就認識的好同學,從那一年開始就一直不斷討論登山的心態;在我最偏執的第二、三年,遠離了這位好同學,到第四年開始認真思索和檢討登山的心態時,我又找回了這位好同學。她是一位很早就參破登山心態的智者,在第一年後半已發現當年的整個社團提升爬山為信仰,而這不是正常現象。登山是休閒、是自我鍛鍊,但不應該是生命全部,除非你以它為事業及就業方式,那就應該全心投入。
降龍十八掌(用自然打會變成十巴掌)第三招是亢龍有悔,登山的心態用這一招來練最適宜:登山者是龍,龍迴九天,無險不履,但有悔,不必然堅持必到——很多登山者很難捨棄山頭,me too,能捨而不捨,成功就多一顆,最差就是消失了,能捨而捨,修為就很高了。地球上山總共就那麼多,強者也就那麼多,要求自己成為強者,但達不到也沒關係,因為這種心態,已經可以讓自己成為中者了。
文章作者最後段說她從一個階段跨越到另一個階段,其實不盡然,「跨越」的動作表示一個斷裂,那個斷裂如南極冰隙,可深可大可久,跨越是冰封,無論喬是家人或朋友,同攀同登者的冰隙都是不受暖化現象影響的,冰隙就在那兒存在著,只是變得漠然而已。為生命負責,而不是將生死掛於口中,登山途中的過人經驗倒是不能不與人分享。
在清大體會到「亢」和「悔」被運用的很好,似乎是無形之中已經變成山社心法,一如煮飯清淡不強求太多享受一樣。以前學長也說「山,永遠都在」,這句話,後來變成私人規臬之一,天底下沒有大不了的事。對於那些脾氣不能自控、大吼大叫的人,我倒總是想把他們帶上山,然後一腳踢下去,想像著他們從南湖北峰一路滾下圈谷的畫面,非常好笑!這是登山人才有的心靈印象。拿山的照片默默地鎮壓他們,像如來佛移山壓孫猴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