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06:59:40小小魚
擁有流利英語 好處無限
這是剛剛在網路上看到某家英語補習班的廣告。
想想自己打從國中一年級開始學英文,
至今超過十七個年頭,超過了我的半個人生;
不過認真想想,自己的英文最好的時期,恐怕要說是高中時代吧!
年輕的時後記憶力好,朋友成群,一起學習語言,也是有趣。
在台灣學英文的原因,自己好像也從來沒有認真想過,
大抵因為它是學校中的一個科目,大抵是因為大家都在學,
大抵是因為大家都說:’學好英文以後才有前途!’
也可能自己還蠻沉浸在透過語言認識文化、族群,和世界接軌的那個概念裡。
這些motivates都有,就差沒有環境。
學了英文,背了文法,記了超困難的單字諸如葉綠素等,
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傻背,沒機會講,真正遇到老外,又會給他結巴。
在台灣的時候,自己常會三不五時就跑進英語補習班,
發誓要把英文練好,隔了不多久,熱情跟存款燒一燒,
加上案子一忙,什麼神都留不住了,還說英文哩!
真正到了英國,卻開始悔恨自己當初沒有多背一些單字。
我和我的德國同學還算有默契,加上比手畫腳,其實都可以溝通,
當然也因為需要溝通的關係,多增加了很多的字彙,
包括一些菜名、身體上會產生的一些病痛以及例行健康檢查(子宮頸抹片等),
包括學手排車時,一些車子的專有名詞,或是在描述情感上的一些感受。
原來語言是用來溝通的!
因為希望知道彼此的感受,因為希望知道對方描述的故事、傳達的意念,
於是,兩個不同語言的人,可以共同用著同樣的第三種語言溝通,
這種感覺多麼奇妙又美好啊!
不過,由於我和德國同學的英文程度差不了五十公里,
很多時候,兩人都是比手畫腳或是用一堆形容詞去描述,直到對方知道意思為止;不知道的名詞,還是不知道,偶爾心血來潮會認真把它查出來記一記,
不過,到最後好像也沒有太認真。
認識馬田先生,開始交往,又是我的另外一個層次!
不但因為他是Native speaker,又是個學者,加上天天相處,
同樣的東西要他重複一兩遍還好,太多遍老兄可能就要發狂!
像他第一次在我面前跟朋友討論到戀童癖的問題時,
他會轉頭跟我解釋單字的意思,我有猜到是戀童癖,
但是不確認中文的翻譯或是說法,到了第二次、第三次他又提起時,
我就會受不了直接請他拼出來,然後查出中文意思,以便驗證我的認知無誤,
再把它記下來,有機會就背誦。
現在生活在這個環境裡,我常常覺得,找不到我想表達的字彙時,
我就跟一個啞巴一樣地無助,雖然有時候可以學小孩子一樣賴皮、撒撒嬌,
但是更多的時候,你要聽得懂對方的求助、對方的心意或是對方的情緒時,
你就得更努力。
我後來慢慢發現我的學習週期,很長的學期週期。
認識一個單字,從知道、記得到使用,其實要花上一段時間。
當然,這當中牽扯到這個單字的複雜程度,例如:字母的長短以及單字的詞性等。通常名詞在你記得之後,要使用就很容易了;但是形容詞或副詞卻不是,當你日常生活在會話時,我還是會下意識用最簡單明瞭的單字去表明;寫作的時候也是一樣,通常是想到最簡單的,查了字典才會更換一些看起來好像有點fancy的,但是有時候又太冷門,還會被問說:’你去哪裡找來這個單字?’你的這段文章並不適合用這個單字唷!’
我發現我對英文的認識,第一步會是:完全不知道或是聽起來覺得耳孰;
然後可能要花兩三遍才會把字彙的發音與意思連結起來;
接下來則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從我的嘴裡吐出這樣一個字彙。
(常用的例外。)
這樣的學習過程,很像是小孩子開始在學語言吧!?
我想起小時候每學一個新的國字,回家作業就要寫上一整行,
然後每課教下來,至少有二十個新字,
就要不斷不斷地在格子裡爬刻那個像畫圖一樣的字。
然後是詞彙。然後大量閱讀。
語言的學習,好像沒有捷徑。小的時候,就那麼認份,
怎麼反而長大了,總希望找些快捷的方法,這叫做投機嗎?
學習語言的目的可能因人而異,流利英語也的確可能好處無限,
但是,更多來自生活得體悟是:語言是為了溝通,充分地溝通。
想知道你皺眉頭的原因,想知道你開懷大笑的原因,
想聽你說爺爺的戰爭故事,想聽你說小時候的難忘夜晚,
喜歡聽你說歷史典故、喜歡展信讀你心中的聖誕精神。。。
想跟你說我的喜怒哀樂,想跟你說我看書的心得,
想跟你討論音樂或是電影,想讓你知道更多關於那個島。。。
於是,我知道我要更加努力,去靠近你。
學語言,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當你遇上the one時,
你有本事讓彼此知道,對方就是the one吧!
想想自己打從國中一年級開始學英文,
至今超過十七個年頭,超過了我的半個人生;
不過認真想想,自己的英文最好的時期,恐怕要說是高中時代吧!
年輕的時後記憶力好,朋友成群,一起學習語言,也是有趣。
在台灣學英文的原因,自己好像也從來沒有認真想過,
大抵因為它是學校中的一個科目,大抵是因為大家都在學,
大抵是因為大家都說:’學好英文以後才有前途!’
也可能自己還蠻沉浸在透過語言認識文化、族群,和世界接軌的那個概念裡。
這些motivates都有,就差沒有環境。
學了英文,背了文法,記了超困難的單字諸如葉綠素等,
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傻背,沒機會講,真正遇到老外,又會給他結巴。
在台灣的時候,自己常會三不五時就跑進英語補習班,
發誓要把英文練好,隔了不多久,熱情跟存款燒一燒,
加上案子一忙,什麼神都留不住了,還說英文哩!
真正到了英國,卻開始悔恨自己當初沒有多背一些單字。
我和我的德國同學還算有默契,加上比手畫腳,其實都可以溝通,
當然也因為需要溝通的關係,多增加了很多的字彙,
包括一些菜名、身體上會產生的一些病痛以及例行健康檢查(子宮頸抹片等),
包括學手排車時,一些車子的專有名詞,或是在描述情感上的一些感受。
原來語言是用來溝通的!
因為希望知道彼此的感受,因為希望知道對方描述的故事、傳達的意念,
於是,兩個不同語言的人,可以共同用著同樣的第三種語言溝通,
這種感覺多麼奇妙又美好啊!
不過,由於我和德國同學的英文程度差不了五十公里,
很多時候,兩人都是比手畫腳或是用一堆形容詞去描述,直到對方知道意思為止;不知道的名詞,還是不知道,偶爾心血來潮會認真把它查出來記一記,
不過,到最後好像也沒有太認真。
認識馬田先生,開始交往,又是我的另外一個層次!
不但因為他是Native speaker,又是個學者,加上天天相處,
同樣的東西要他重複一兩遍還好,太多遍老兄可能就要發狂!
像他第一次在我面前跟朋友討論到戀童癖的問題時,
他會轉頭跟我解釋單字的意思,我有猜到是戀童癖,
但是不確認中文的翻譯或是說法,到了第二次、第三次他又提起時,
我就會受不了直接請他拼出來,然後查出中文意思,以便驗證我的認知無誤,
再把它記下來,有機會就背誦。
現在生活在這個環境裡,我常常覺得,找不到我想表達的字彙時,
我就跟一個啞巴一樣地無助,雖然有時候可以學小孩子一樣賴皮、撒撒嬌,
但是更多的時候,你要聽得懂對方的求助、對方的心意或是對方的情緒時,
你就得更努力。
我後來慢慢發現我的學習週期,很長的學期週期。
認識一個單字,從知道、記得到使用,其實要花上一段時間。
當然,這當中牽扯到這個單字的複雜程度,例如:字母的長短以及單字的詞性等。通常名詞在你記得之後,要使用就很容易了;但是形容詞或副詞卻不是,當你日常生活在會話時,我還是會下意識用最簡單明瞭的單字去表明;寫作的時候也是一樣,通常是想到最簡單的,查了字典才會更換一些看起來好像有點fancy的,但是有時候又太冷門,還會被問說:’你去哪裡找來這個單字?’你的這段文章並不適合用這個單字唷!’
我發現我對英文的認識,第一步會是:完全不知道或是聽起來覺得耳孰;
然後可能要花兩三遍才會把字彙的發音與意思連結起來;
接下來則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從我的嘴裡吐出這樣一個字彙。
(常用的例外。)
這樣的學習過程,很像是小孩子開始在學語言吧!?
我想起小時候每學一個新的國字,回家作業就要寫上一整行,
然後每課教下來,至少有二十個新字,
就要不斷不斷地在格子裡爬刻那個像畫圖一樣的字。
然後是詞彙。然後大量閱讀。
語言的學習,好像沒有捷徑。小的時候,就那麼認份,
怎麼反而長大了,總希望找些快捷的方法,這叫做投機嗎?
學習語言的目的可能因人而異,流利英語也的確可能好處無限,
但是,更多來自生活得體悟是:語言是為了溝通,充分地溝通。
想知道你皺眉頭的原因,想知道你開懷大笑的原因,
想聽你說爺爺的戰爭故事,想聽你說小時候的難忘夜晚,
喜歡聽你說歷史典故、喜歡展信讀你心中的聖誕精神。。。
想跟你說我的喜怒哀樂,想跟你說我看書的心得,
想跟你討論音樂或是電影,想讓你知道更多關於那個島。。。
於是,我知道我要更加努力,去靠近你。
學語言,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當你遇上the one時,
你有本事讓彼此知道,對方就是the one吧!
馬田先生知道你常在新聞台上說到他嗎?
他的感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