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5 14:20:39燭影

【詞林故典‧樂器篇】箜篌

【詞林典故‧樂器篇】箜篌


箜篌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彈弦樂器。又稱”空侯”﹑”坎侯”﹐分臥式﹑豎式和鳳首式三種。臥式箜篌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它的形狀類似瑟﹐但比瑟小﹐七根弦﹐撥彈演奏。豎式箜篌也可說是豎的前身。東漢時自西域傳入中原地區﹐在樂器中﹐它的形體高而大﹔據《通典》載﹕”箜篌.....體曲而長﹐二十二弦﹐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臂箜篌”。而鳳首箜篌則以飾有鳳首而得名。東晉之初由印度傳入我國。古代箜篌主要盛行於晉至唐代。據說唐代有樂人專門從事箜篌演奏﹐後來被宮廷所壟斷成為宮廷特有的演奏樂器。到了明﹑清兩代時﹐這種樂器幾乎就比較少見了﹐最後竟成為絕響。到了本世紀50年代﹐我國的音樂工作者才開始了箜篌的復製工作。80年代才研制出一台新型的雁柱式轉調箜篌並由中央民族樂團的演奏員崔君芝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第三屆世界豎琴大會期間撥響了這台古老的樂器﹐同時﹐創新了一整套雁柱轉調箜篌的演奏技法﹐使這古老的民族樂器--箜篌﹐煥發出新的光彩。

   我們在演奏時﹐將音箱貼於胸前﹐左右手分別彈奏兩側的琴弦﹐也可左手彈弦﹐右手按弦。演奏同度泛音﹑快速旋律和同音域內的復調旋律時﹐都能流暢自如。這種樂器音域寬廣﹐和聲色彩豐富﹑音色纖細柔美﹐既有豎琴的音響效果﹐又有古琴﹑箏的韻味﹐同時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主要樂曲有《湘妃竹》﹑《思凡》﹑《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



網路資料來源:
http://big5.ccnt.com.cn/show/zhonghuayf/yiqumy/yiqu-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