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3 09:27:33李長青

神秘的致意




--給孫維民



我曾困居於
拜波之塔,久久不曾忘記
空間裡的蟬聲以及
中東某一場未命名的政變

那些堅決分行的天氣
碎裂又團結的星雲,彷彿是在
歌詠陌生的幻境

我們互不認識
在異形不斷衍生義行的時局
在風波低迴
而江湖高懸的季節

(我曾追逐
那一頭,夢中的麒麟)

在島嶼的胸膛揣想
繆思的眉尖,如何沐浴嘉南平原
明朗的和風與暖陽,山海經
如何照顧
那些神秘光點

那些匆忙莫名的生活
那些教琉璃也必須流離的詩句







--------------------------
後記:

很年輕的時候,便一直默默閱讀孫維民的詩。從最早的《拜波之塔》出發,詩的追索,幾度變身為互不相容的《異形》;直至看見《麒麟》,如何馳騁注視,廣漠幽深的江湖。謹以此詩,向不認識的詩人致意。






--《台灣詩學‧論壇四號》,2007年3月
長青 2007-05-24 11:20:33

謝謝花孃的一番[肺腑]
讓我也熱血起來

引述的3首詩
都是初學台語詩時的習作
也可以算是草稿
均未發表
(只暫時存放於留言版
而且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大約有4、5年吧
所以我想
你是不是在我站上讀到很久以前的留言版
才發現的呢?)

後來,這些草稿都被我加以擴充
有的好像發表了

如今看來都頗生澀的這幾首詩
我自己是挺喜歡的
只是
我常常會顧慮[文學性]的問題
所以......

是啊
我是在鄉下長大的小孩
算還有一些田野經驗......

花孃 2007-05-23 19:52:27

長青:

踩著不變的步伐,踏著寬鬆的雨靴
乘著柔風,我 被夾在梅雨中,幾乎無法動彈
濕漉的髮梢,緊緊地黏著左臉
於是,就這樣狼狽的來到 呵呵

讀你這首詩之前,我心情有點小低落,因為
我剛看到一篇報導,一對因執著於某宗教而受到政治迫害的患難夫妻;不管內容真實與否
總是令人感到悲愴與心疼

我感覺 你應也是來自鄉下的孩子
長大後,你會將童年的生活記趣
淋漓盡致的揮灑,於你活潑生動的詩文中
尤其是你的台語詩,讀來更是令人感同身受
一時沉浸於童年往事,忍不住嘴角往上揚起呢

例如你這首<溪仔邊>

溪仔邊
定定有魚仔
蜊仔抑是沙糖仔
全部攏佇遐

汝問我
按怎走
彼條溪仔邊
廟口的後壁

溪仔邊
定定有魚仔
四腳仔抑是大肚魚仔
全部攏佇遐

還有這首<布袋戲>

布袋戲
真趣味
逐工台仔頂
飛來閣飛去

布袋戲
真趣味
攏毋免食飯
嘛活會落去

還有這首更打動我的<故鄉>

故鄉故鄉的月娘卡美
尚趣味的代誌
就是佇故鄉團圓

汝捧碗
我揣箸
享受燉雞的香味

故鄉故鄉的水卡甜
尚親切的口味
就是佇故鄉過年

我洗碗
汝擦箸
食飽閣有送果子

.........................

ps:我認為詩的微妙處,是作者能貼切的
將文字運用得恰到好處,讓讀者產生共鳴感
而你,真的有做到

以前讀過一篇 小野先生回覆讀者的文章
大意是說,那位讀者在小野尚未出名時
就慧眼識英雄地愛看他的書
但是 當他成了名人後,這讀者卻要放棄他
小野先生當然要替自己叫屈了

當一棵樹默默地守著本份時
到後來雖然成了流行的樹,關於樹的流行
而他,依然是那棵樹,本質上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