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28 11:45:26楊非@carrie
[雜文] 歷史啊,歷史
前段日子,每天準時收看「清宮祕史──大玉兒傳奇」(大陸名為「孝莊祕史」)(八點檔已下,本週六日起下午二點於三立電視台重播)。說實在的,我個人還挺偏好歷史言情劇。一般大陸的正統歷史劇太硬,加入了戲劇及愛情成份會軟一點,也容易消磨時間。這部戲的編劇楊海薇寫刻劃幾個顯赫的滿清皇族人物的個性及想法都很深刻,寫情字下筆尤其重,極易令人產生共鳴及感動;像她寫皇太極臨終前迴光返照出去策馬狂奔,思考人生意義;還有寫攝政王擁有一切,心中卻仍感到空虛;最經典是寫到順治皇帝最後出家的這場戲--
看到編劇寫一位皇帝身不由己,寧可青燈古佛了殘生的心情,真的覺得句句都說中我心裡~撇開古代皇帝身份不談,我今天即便身旁有人告訴我,他要捨下紅塵浮華出家去,我都要哭的~~我想沒有人能真正看透俗事,不是經過一番傷心欲絕,沒有心靈死透,徹底痛過,怎會動到了卻塵緣的念頭?
人世苦,紅塵苦。
其實一般人接觸清史很少不從康雍乾入手,畢竟那是滿清的盛世;我看孝莊也少不了是受了康熙皇帝的影響,康熙十四歲時智擒鰲拜是有名的故事(我想很多人看金庸的鹿鼎記會看到這段吧),我對歷史鑽研很淺,但看過一個說法是,少年皇帝能耐恐怕沒如此厲害,八成還是聽了孝莊的計謀。
其實看到順治走了(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走),我就覺得孝莊這一生真是辛苦。年輕時為了扶植順治用盡多少心機與力氣,不料後來不僅要遭逢喪子之痛,還得強打起精神再扶植一個小皇帝即位。
史上有許多懸案,在這部戲裡寫到兩樁:孝莊下嫁和順治出家。之前我對雍正很有興趣,買了二月河康熙和雍正兩套長篇卻都還沒翻。不過迷雍正那段迷到什麼書都買,連雍正時期的養廉銀研究都買;那時還跑去找康熙和雍正批的奏摺呢,因為據說雍正這個人有時對臣子會說些教人看了都會起雞母皮的話,批摺子就可窺出一二。
最近沒時間認真寫文章,有時太認真寫,事後回頭來看又愈發覺得自己野人獻曝。不過研究歷史真的很有趣,就姑且把幾年前寫的東西和大家分享。(carrie 2003/4/25)
==================================
近日對清初之歷史興起一股研究狂熱。此乃起因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清朝在中國歷史上有長達二百六十八年的執政時期,而帝位更迭次數卻是歷史上最少的一個朝代。而其中康雍乾三代更開創了一百三十四年的太平盛世。我對這三位皇帝充滿了濃厚興趣不僅因為如此,更因為這三人具有強烈的傳奇色彩。想想,二百六十餘年中康雍乾就佔去了一半,真是不可思議。其中的雍正是三位最少被提及的一位,因為一般民眾及學者對他都持不好的印象。但說實話,他在政績上的功勳亦是不可抹滅的。康熙以仁治天下,卻也遺下不少仁政的後遺症。雍正繼位後的鐵腕作風正好掃去舊帝積弊。而乾隆繼位後亦繼承聖祖康熙遺風。在這一軟一硬又一軟的政治方式輪替中,三者可謂相輔相成。尤其乾隆接掌大位時巳有康雍兩位先帝的前後整治,實在是先天上的運氣。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更是難能可貴的全才之人。八歲即位的他後來以智擒鰲拜收服眾臣,文武全才的他更開創清初的太平之治,他在位六十一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惟在晚年之時為了太子繼位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喋血宮廷,這大概也是他想不到的吧。雍正皇帝在康熙末年的皇儲鬥爭之中脫穎而出。這使得他的繼位合法性蒙上一層灰暗色彩。由於康熙有三十五子,個個皆是人中之龍,故在康熙末年為了繼位問題鬥得非常厲害。而康熙之死也因為幾位貝勒阿哥的勾心鬥角而眾說紛紜。
雍正繼位之謎是歷史上的一樁懸案,暫且不表。他即位之後一改康熙以儒之仁厚治天下的作風,以嚴厲殘酷之手段聞名於世,而且四十五歲才即位的他,只坐了十三年的九五大座即結束了他的皇帝大夢。他的死又是一樁懸案。關於此案亦是眾說又紛紜。有人說他的屍體沒有頭,甚至還有人要開棺驗屍的。而此人年少時遊手好閑,結交了一批江湖俠客,民間甚至又編出一段呂四娘的傳聞來,這又是另一段傳奇了。而乾隆是三位皇帝中最幸運的一個了。前二者皇帝即位之時,老的老,小的小,只有他是二十出頭,正是意氣風發,胸有大志之時。他幼時即甚得康熙寵愛,而即位之後也以超越康熙之政績為目標。後來他為了執政年數不希望超過聖祖康熙,於執政六十年時即將帝位傳給了嘉慶,自己當起了太上皇來,但實質上還是掌有主控權便是。
歷史由許多精彩人物及拍案叫絕的故事連綴而成,不由得人不沈迷其中。尤其再經由小說家的妙筆生花,更加流傳於大眾民間。現在媒體的發達,許多歷史題材更成為電視劇及電影的素材。我自己就常常因為受到某齣電視劇的影響而對該朝代發生興趣。
再談早一點。我這人愛看雜書,我是看了國內一間小出版社的「伍子胥傳」。那本書將伍子胥的故事寫得很精彩,而伍子胥的那段歷史又牽扯到歷史上許多精彩的人物。如被他引荐出來的兵聖孫子,還有著名的刺客專諸等,吳王夫差。伍子胥一門忠烈遭人陷害的場面令我記憶深刻。學生時代有一回國文老師的作文題目未訂,讓大家自由發揮。那時中國時報刊出一篇張愛玲新“出土”的文章,據我的印象是她在中學時期所寫的「霸王別姬」。所以我也依樣劃葫蘆的寫了一篇「伍子胥離城記」。我那篇文章如今不知巳丟至何處,不過老師稱讚我寫得很有莎士比亞的味道。那該是我對歷史真正發生興趣的開始。
也許是個性也有影響,我特別愛看謀略,鬥智等書籍,所以歷史故事成為我最好吸收的來源。像項羽與劉邦的故事,曹操和曹植兩兄弟的故事。出版讀物也有頗大影響。那時讀書不精,遠流出了一套十分大眾化的「實用歷史」,也立刻成為我閱讀的讀物之一。
也許是我這個人特別感性,我很喜歡讀古人的文章。文學真是一項偉大的藝術,藉由文字,幾千年前的人心裡,腦子裡在想什麼,我都能心領神會,那滋味真是令人興奮感動,你可以藉由短短幾個字,回到那個年代,那個氛圍,那個當下,那個時候的環境,年代…….變成那個人,了解他的處境。所以每當我讀到令我心有戚戚焉的作品,我都會感動得淚流不止。我想在那個古聖先賢寫下文章的當下都不見得有人能了解他的心思吧,而經過幾個光年,數千個年頭之後,一個二十世紀獨坐桌前的我呢,與我一同住一間屋,坐一張桌吃同一頓飯,甚或每天與我一同呼吸,看月亮的人,卻不見得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而我卻能確切地了解他的憂傷感懷。的確,這種心靈上相契的力量,時間,空間都不能阻擋。所以我能了解曹植七步成詩的悲苦,我能了解諸葛孔明寫出師表時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巳的心懷,我能了解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更能體會屈原的悲憤。
那日與一位同是熱愛鑽研歷史的朋友談起清朝歷史,我忍不住說,我好想回到康熙那個年代,去目睹史實發生的一分一秒,看看那位皇帝治理的當下。然後我和她又談到時光隧道這件事。我記得有許多科學家巳對此做過研究,但我的認知是,若真有這個東西,那歷史這回事不就不存在了嗎?你可以由時光隧道來回穿梭於時空之間,這不就代表歷史上的每個年代都是共存共生的嗎?每一個當下都在發生,那歷史的邏輯不就要被打破了?說到這兒,我又不得不說,世界上的學問真是萬流歸宗啊,因為不論是科學或文學藝術等,全都是為了解開人類的謎,繼往開來而巳。
近日迷上周令剛製作人製作的一部戲,由香港導演鞠覺亮,演員陳鴻烈共同執導的「江湖奇俠傳」,其實這部戲講的便是雍正。而在八年前周令剛便已製作過一部甚為精緻的「戲說乾隆」,這兩檔戲的國學常識之考究令人歎為觀止。這都得歸功於丁善璽編劇。他的功力巳超出一般學者所能想像。而觀看戲劇又是另一番趣味。因為我那位熱愛歷史的朋友出身傳播界,對服裝尤有研究。在研究歷史的同時,我也去買了一本各代服飾的書,真是太有趣了。宋朝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唐朝的人又怎麼穿,清朝的官服上面還要繡不同的圖代表不同的官階,戴不同的帽子,不同的項鍊還有不同的意義。這些天出去查書,還發現更多更浩瀚,學海無涯的東西呢。如有人專門研究皇帝墓陵的,還有人專門研究木蘭圍場呢,真有意思。
1999/6/13凌晨近二點
==================================
在網路上一時找不齊照片,先拿大玉兒這齣戲的劇照來用。我看古裝戲尤其喜歡看戲服,如果有一間店專門販賣各個朝代的衣服該多好啊,我一定天天捧場。唐朝和清朝的服飾我都很喜歡!若有網友知道哪個網站有詳盡的歷史人物圖片及服飾簡介(最好有附圖),麻煩請告訴我喲,感恩啦!!
圖片來源:三立電視台
看到編劇寫一位皇帝身不由己,寧可青燈古佛了殘生的心情,真的覺得句句都說中我心裡~撇開古代皇帝身份不談,我今天即便身旁有人告訴我,他要捨下紅塵浮華出家去,我都要哭的~~我想沒有人能真正看透俗事,不是經過一番傷心欲絕,沒有心靈死透,徹底痛過,怎會動到了卻塵緣的念頭?
人世苦,紅塵苦。
其實一般人接觸清史很少不從康雍乾入手,畢竟那是滿清的盛世;我看孝莊也少不了是受了康熙皇帝的影響,康熙十四歲時智擒鰲拜是有名的故事(我想很多人看金庸的鹿鼎記會看到這段吧),我對歷史鑽研很淺,但看過一個說法是,少年皇帝能耐恐怕沒如此厲害,八成還是聽了孝莊的計謀。
其實看到順治走了(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走),我就覺得孝莊這一生真是辛苦。年輕時為了扶植順治用盡多少心機與力氣,不料後來不僅要遭逢喪子之痛,還得強打起精神再扶植一個小皇帝即位。
史上有許多懸案,在這部戲裡寫到兩樁:孝莊下嫁和順治出家。之前我對雍正很有興趣,買了二月河康熙和雍正兩套長篇卻都還沒翻。不過迷雍正那段迷到什麼書都買,連雍正時期的養廉銀研究都買;那時還跑去找康熙和雍正批的奏摺呢,因為據說雍正這個人有時對臣子會說些教人看了都會起雞母皮的話,批摺子就可窺出一二。
最近沒時間認真寫文章,有時太認真寫,事後回頭來看又愈發覺得自己野人獻曝。不過研究歷史真的很有趣,就姑且把幾年前寫的東西和大家分享。(carrie 2003/4/25)
==================================
近日對清初之歷史興起一股研究狂熱。此乃起因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清朝在中國歷史上有長達二百六十八年的執政時期,而帝位更迭次數卻是歷史上最少的一個朝代。而其中康雍乾三代更開創了一百三十四年的太平盛世。我對這三位皇帝充滿了濃厚興趣不僅因為如此,更因為這三人具有強烈的傳奇色彩。想想,二百六十餘年中康雍乾就佔去了一半,真是不可思議。其中的雍正是三位最少被提及的一位,因為一般民眾及學者對他都持不好的印象。但說實話,他在政績上的功勳亦是不可抹滅的。康熙以仁治天下,卻也遺下不少仁政的後遺症。雍正繼位後的鐵腕作風正好掃去舊帝積弊。而乾隆繼位後亦繼承聖祖康熙遺風。在這一軟一硬又一軟的政治方式輪替中,三者可謂相輔相成。尤其乾隆接掌大位時巳有康雍兩位先帝的前後整治,實在是先天上的運氣。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更是難能可貴的全才之人。八歲即位的他後來以智擒鰲拜收服眾臣,文武全才的他更開創清初的太平之治,他在位六十一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惟在晚年之時為了太子繼位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喋血宮廷,這大概也是他想不到的吧。雍正皇帝在康熙末年的皇儲鬥爭之中脫穎而出。這使得他的繼位合法性蒙上一層灰暗色彩。由於康熙有三十五子,個個皆是人中之龍,故在康熙末年為了繼位問題鬥得非常厲害。而康熙之死也因為幾位貝勒阿哥的勾心鬥角而眾說紛紜。
雍正繼位之謎是歷史上的一樁懸案,暫且不表。他即位之後一改康熙以儒之仁厚治天下的作風,以嚴厲殘酷之手段聞名於世,而且四十五歲才即位的他,只坐了十三年的九五大座即結束了他的皇帝大夢。他的死又是一樁懸案。關於此案亦是眾說又紛紜。有人說他的屍體沒有頭,甚至還有人要開棺驗屍的。而此人年少時遊手好閑,結交了一批江湖俠客,民間甚至又編出一段呂四娘的傳聞來,這又是另一段傳奇了。而乾隆是三位皇帝中最幸運的一個了。前二者皇帝即位之時,老的老,小的小,只有他是二十出頭,正是意氣風發,胸有大志之時。他幼時即甚得康熙寵愛,而即位之後也以超越康熙之政績為目標。後來他為了執政年數不希望超過聖祖康熙,於執政六十年時即將帝位傳給了嘉慶,自己當起了太上皇來,但實質上還是掌有主控權便是。
歷史由許多精彩人物及拍案叫絕的故事連綴而成,不由得人不沈迷其中。尤其再經由小說家的妙筆生花,更加流傳於大眾民間。現在媒體的發達,許多歷史題材更成為電視劇及電影的素材。我自己就常常因為受到某齣電視劇的影響而對該朝代發生興趣。
再談早一點。我這人愛看雜書,我是看了國內一間小出版社的「伍子胥傳」。那本書將伍子胥的故事寫得很精彩,而伍子胥的那段歷史又牽扯到歷史上許多精彩的人物。如被他引荐出來的兵聖孫子,還有著名的刺客專諸等,吳王夫差。伍子胥一門忠烈遭人陷害的場面令我記憶深刻。學生時代有一回國文老師的作文題目未訂,讓大家自由發揮。那時中國時報刊出一篇張愛玲新“出土”的文章,據我的印象是她在中學時期所寫的「霸王別姬」。所以我也依樣劃葫蘆的寫了一篇「伍子胥離城記」。我那篇文章如今不知巳丟至何處,不過老師稱讚我寫得很有莎士比亞的味道。那該是我對歷史真正發生興趣的開始。
也許是個性也有影響,我特別愛看謀略,鬥智等書籍,所以歷史故事成為我最好吸收的來源。像項羽與劉邦的故事,曹操和曹植兩兄弟的故事。出版讀物也有頗大影響。那時讀書不精,遠流出了一套十分大眾化的「實用歷史」,也立刻成為我閱讀的讀物之一。
也許是我這個人特別感性,我很喜歡讀古人的文章。文學真是一項偉大的藝術,藉由文字,幾千年前的人心裡,腦子裡在想什麼,我都能心領神會,那滋味真是令人興奮感動,你可以藉由短短幾個字,回到那個年代,那個氛圍,那個當下,那個時候的環境,年代…….變成那個人,了解他的處境。所以每當我讀到令我心有戚戚焉的作品,我都會感動得淚流不止。我想在那個古聖先賢寫下文章的當下都不見得有人能了解他的心思吧,而經過幾個光年,數千個年頭之後,一個二十世紀獨坐桌前的我呢,與我一同住一間屋,坐一張桌吃同一頓飯,甚或每天與我一同呼吸,看月亮的人,卻不見得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而我卻能確切地了解他的憂傷感懷。的確,這種心靈上相契的力量,時間,空間都不能阻擋。所以我能了解曹植七步成詩的悲苦,我能了解諸葛孔明寫出師表時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巳的心懷,我能了解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更能體會屈原的悲憤。
那日與一位同是熱愛鑽研歷史的朋友談起清朝歷史,我忍不住說,我好想回到康熙那個年代,去目睹史實發生的一分一秒,看看那位皇帝治理的當下。然後我和她又談到時光隧道這件事。我記得有許多科學家巳對此做過研究,但我的認知是,若真有這個東西,那歷史這回事不就不存在了嗎?你可以由時光隧道來回穿梭於時空之間,這不就代表歷史上的每個年代都是共存共生的嗎?每一個當下都在發生,那歷史的邏輯不就要被打破了?說到這兒,我又不得不說,世界上的學問真是萬流歸宗啊,因為不論是科學或文學藝術等,全都是為了解開人類的謎,繼往開來而巳。
近日迷上周令剛製作人製作的一部戲,由香港導演鞠覺亮,演員陳鴻烈共同執導的「江湖奇俠傳」,其實這部戲講的便是雍正。而在八年前周令剛便已製作過一部甚為精緻的「戲說乾隆」,這兩檔戲的國學常識之考究令人歎為觀止。這都得歸功於丁善璽編劇。他的功力巳超出一般學者所能想像。而觀看戲劇又是另一番趣味。因為我那位熱愛歷史的朋友出身傳播界,對服裝尤有研究。在研究歷史的同時,我也去買了一本各代服飾的書,真是太有趣了。宋朝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唐朝的人又怎麼穿,清朝的官服上面還要繡不同的圖代表不同的官階,戴不同的帽子,不同的項鍊還有不同的意義。這些天出去查書,還發現更多更浩瀚,學海無涯的東西呢。如有人專門研究皇帝墓陵的,還有人專門研究木蘭圍場呢,真有意思。
1999/6/13凌晨近二點
==================================
在網路上一時找不齊照片,先拿大玉兒這齣戲的劇照來用。我看古裝戲尤其喜歡看戲服,如果有一間店專門販賣各個朝代的衣服該多好啊,我一定天天捧場。唐朝和清朝的服飾我都很喜歡!若有網友知道哪個網站有詳盡的歷史人物圖片及服飾簡介(最好有附圖),麻煩請告訴我喲,感恩啦!!
圖片來源:三立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