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2 00:46:53小蝸

辨識「攻擊」。

2012.07.28

@ 

辨識「攻擊」。

覺察的過程中,若能慢慢能認出「攻擊」,傷殺力也就能緩和許多。在小的事情上,多半可以很快就轉念,放下。至於比較頑固的思惟,還是需要多次地衝撞,讓舊有思惟在一次一次與攻擊的交鋒中逐漸鬆動、解構。後來就發現,愈是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就愈別害怕去面對它,因為愈去面對,它的殺傷力就會愈來愈小。到最後會找到新的詮釋。

有時很不舒服時,我會記得提醒自己:這是第幾天?最不舒服的時候都是在第一、二天(看事件與自己內在連結的程度),接著就會慢慢緩和下來。如果事件所引發的不舒服的感覺一再出現,我會一次又一次挑戰它。直到我發現「耶,好像跨越了」。

當然很多事沒那麼簡單,由其是情緒來的時候,由其是內在小孩,他其實還是很需要被支持被認同。因此,問:「這件事帶來什麼正面訊息?」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用新的角度去詮釋所遇到的事件。

有時候,恐懼來自於非理性思惟,但由於情緒的力量太大,我們還來不及理出頭緒,就先感受到強烈的不舒服。
感受來自於我們的念頭。因此如果能改變腦袋裡的念頭/信念,就能改變我們對外在事件的行為反應。

感恩,慈悲,諒解,臨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