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看社會心理: CRASH–「出生到死亡」似乎就是上天給予人類的唯一原罪吧!
(一)心得:
人的一生在追求獨立自主的自我,遺憾的是自我的認知卻來自所處社群中的人際互動;人的理性在追求超越情境的絕對正義,可惜的是對正義的認知卻來自身心所在的過往與當下時空。在社會建構理論下,一切事件均無所謂的對與錯,只有個體在人際互動中覺得適宜或不適宜。個體均生於父母與家庭,習於學校與社區,作於組織與社會,自我的認知學習與行為反應隨著成長不斷的擴大與多元,而多元化也就意味著個體將不斷與不同生活情境成長中的人們發生接觸、碰撞、摩擦、衝突、諒解或憤怒。
CRASH藉由汽車實體作為個體或原先群體中的認知疆界,在人們無緣由的巧遇,或者因果循環下的碰觸,首先彼此所觸及的就是互動個體從原有情境下養成的自我認知與行為反應。是刻板印象也罷,是成見也罷,是歧視也罷,這都不是個體自我在當下中所能平行獨立養成的。人際互動所產生認知的衝擊與火花,不只影響當下互動的個體,只要個體持續存在,就將延燒至原先所處情境與群組中的關係互動,個體原先的認知框架視角將被迫打破重塑。心智框架的消融與重組是不斷的螺旋,只是每個個體的螺旋方向沒有任何的保證,正向螺旋像是會讓個體獲得美滿順利的人生;負向則像是跌入無底的苦痛深淵。
我個人研讀社會心理學至今的感受,是不斷的告訴自己要學會寬恕,寬恕自己、寬恕別人,因為每個個體(包含自己)都無法完全自主的選擇成長環境,更無法跳脫俗塵之外了然一切,「出生到死亡」似乎就是上天給予人類的唯一原罪。人們所能追求的,就是期望自我與所接觸的個體之間,找到我彼之間可以接受的適宜互動狀態;在自我所牽動的人際關係網絡中,保持自我認知上的鬆緊合宜連續情況吧!至於其他一切,也就只能隨緣努力了。
(二)問題:
您認為人世間有絕對不變且唯一的信仰與價值嗎?如果每個人的信仰與價值養成係來自於他無法完全自主可以選擇的情境,那他人所抱持的信仰與價值是可以被辯證對與錯的嗎?如果可以,請問要用哪個個體或群體的信仰與價值作為最佳典範?如果不能,那有誰有資格去評論他人的信仰與價值?用絕對多數的投票表決就能代表絕對正確的信仰與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