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部落格專用相簿
聖伯多祿大殿(拉丁語:Basilica Sancti Petri;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殿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部落格專用相簿
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伯多祿大殿是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於此。
聖伯多祿大殿由於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聖殿內外的人數,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聖伯多祿大殿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部落格專用相簿
聖伯多祿大殿是羅馬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它也是梵蒂岡城中最主要的建築物。聖伯多祿大殿的穹頂構成羅馬城天際線的主要標誌。聖伯多祿大殿常被外界誤解是象徵教宗駐地的「教宗寶座」所在,但教宗寶座其實是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其亦為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雖然如此,今日許多聖座禮儀與瞻禮還是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主要是因為這裡離教宗官邸較近、空間也較大、而且位於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城之內。
聖伯多祿大殿可能是天主教最大的教堂建築,它佔地23,000平方米,容量超過60,000人。在天主教傳統中這是最神聖的聖地之一,傳統上認為這裡是聖伯多祿(西門彼得)的安葬地點,他是耶穌的12個宗徒之一,第一任安提約基雅(安提阿)主教,以及第一任羅馬主教。儘管新約沒有提到伯多祿到過羅馬,也沒有提到他在羅馬殉道,古代傳統認為他的墓就在祭壇的下面,後來的許多教宗也都安葬於此。目前的聖伯多祿大殿,是興建在建於4世紀的舊聖伯多祿大殿的基礎上,始建於1506年4月18日,完成於1626年11月18日。
聖彼得大教堂
耶穌的12門徒之一 ─ 「聖彼得」傳說在羅馬暴君 ─ 尼祿(Nero)統治期間來到羅馬傳教,並殉教及埋葬與此。於是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26年在聖彼得墓地上興建「老聖彼得教堂」,不過到了15世紀由於這 棟建築物幾乎呈現荒廢狀態,故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宗 ─ 朱力歐二世決定重建這座教堂,1506年開始動工。在長達120年重建過程中,先後由布拉曼特(Bramante)和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擔任建築師,而最引人注意的大圓頂就是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直到1626年才完成今日大家所見到的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1870年之後重要的宗教儀式都在這裡舉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整個教堂建築呈現拉丁十字型(也就是一臂較長、一臂較短交會而成的十字架),內部金壁輝煌,多以不同顏色的大理石做裝飾,並集結眾多藝術天才作品,除了宗教神聖性外,還擁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此處也是歷代教宗長眠之處。
舊聖伯多祿大殿
由君士坦丁大帝資助,於316年至333年始建,歷時三十年建成,為拉丁十字形狀的巴西利卡式建築,長約103.6米,在入口前有一個大的廊柱中庭。一般若認為老聖伯多祿大殿是在聖伯多祿的墓地上建立,其中有非常多的墳墓和紀念碑,從聖伯多祿一直到十五世紀的教宗。老聖伯多祿大殿和羅馬早期的教堂一樣,入口在東邊,後廊在建築物的西邊,後來的聖伯多祿大殿也維持了這様的特徵。在新的聖伯多祿大殿落成之後,原建築被稱為老聖伯多祿大殿,和現在的建築物識別。
800年聖誕節,查理大帝在此跪著做禮拜時,突然被教宗良三世加冕,並被其稱為「羅馬人的皇帝」。
聖彼得廣場
興建於17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空間。當時希望能呈現耶穌的偉大和宗教敬畏無上的氛圍,貝爾里尼(Bernini Gian Lorenzo)被授任規劃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此廣場為面寬240公尺的橢圓形,中央為方尖碑,兩端為兩座水池面對著兩個半圓形柱廊,站在聖彼得大教堂面對廣場,彷彿耶穌身體是大教堂,兩道半圓形門廊就像是耶穌張開的雙臂,迎接隨時從世界各地來的信徒。
當初貝爾里尼設計廣場時,是希望教徒們走出附近狹小繁雜巷弄時,突然看到聖彼得廣場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怎知道被墨索里尼強硬興建的Via della Conciliazione(就是台灣駐梵蒂岡大使館那條路)破壞了,現在廣場正前方就是一條筆直的汽車大道。
方尖碑是由羅馬皇帝卡利戈拉(Gaius Caligula)從埃及帶回,放在尼祿皇帝設置的競技場中,當做馬車競賽時的折返點,後來部分競技場改為聖彼得大教堂後,也將方尖碑移至聖彼得廣場中心位置,做為聖彼得殉教的見證。
部落格專用相簿
上一篇:全世界最美的8大地鐵站
下一篇:Missing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