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6 23:24:40pkl

[書摘]《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關於狼人與吸血鬼的部份

(奇幻基地發行的一系列奇幻文學書系,《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是其中為數較少關於寫作理論和背景知識的專書)

狼人(werewolf):在大部分的文化中,經常聽到人變成野獸的故事,在羅馬神話中,朱比特(Jupiter)將李卡恩(Lycaon)變成一頭狼,做為他殘忍行為的懲罰,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狼人或獸人會完成失去人類的形體,變成動物的樣子,這些變化通常發生在夜間,等到天明時,這個人就恢復人形。分辨這種變形者的方法之一是看看對動物的傷口是否在第二天出現在人身上,至於狼人的形象,以及銀子彈和縛狼藥的傳說,都是好萊塢的創作,和實際的民間故事沒有什麼關係。雖然歐洲傳統中有狼人,但是其他文化也有自己的故事版本,南美洲有豹人(were-jaguar),非洲民間故事也提到土狼人(hyena men)。

(由Anne Rice寫作的新派吸血鬼小說《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994年11月時報出版)

吸血鬼(vampire):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其神話的一部份故事與一些需要活體的血液來維持生命的鬼魂、惡魔或不死櫃物有關,舉例來說,在《奧狄賽》當中,奧狄賽進入地底世界,但是無法與死者的鬼魂交談,直到他以獻祭的羊血餵他們以後,雙方才能溝通。其他的吸血鬼故事則包括屍體(不只是靈魂與鬼魂)從墳墓裡爬起來尋找活人的血液,紐堡的修道士威廉,在其撰寫的一本時二世紀英國編年史中提到一個邪惡的人在死前沒有認罪,但是卻獲得基督教的葬禮,每天晚上他都會從墳墓中爬起來,走在城鎮的街道上,它的肌肉腐爛,在空氣中散佈瘟疫,殺死許多人,最後他的屍體被挖出來,目的是要燒掉他的屍體,但是他們發現屍體已經發腫,當刀劍砍到屍體上時,他的屍體就會噴出被他用瘟疫殺死的人的溫血,屍體被燒掉以後,瘟疫就止息了。

在歐洲,吸血鬼魂和活屍的故事結合起來,在十六世紀出現了一個「真正的」吸血鬼刊物,一七二三年從貝爾格勒傳出的故事描述一個吸血鬼被木樁穿心,而且還焚燒它的屍體才將之殺死。

一六一○年,所謂的匈牙利吸血女伯爵伊莉莎白‧貝多利(Elizabeth Bathory),被指控在她的藥劑裡面,此用被謀殺的農民的血液,事實上她被控的罪名是使用巫術,但是直到多年之後,才被描述成吸血鬼。

文學上的吸血鬼於十九世紀在英國的小說中開始流行,但是布拉姆‧史托克(Bram Stoker)在一八九七年寫成的德古拉(Dracula)奠定了後續所有著作的標準,現代對於吸血鬼的概念,例如穿著高雅,極具吸引力,是有魅力的外地人等等,都可以追溯到史托克的《德古拉》及相關的影片。

有一些標準的「規則」決定了吸血鬼與吸血鬼迷信,其中之一是,吸血鬼必須在夜間尋找他的犧牲品,但是天亮時必須返回他的墳墓,任何被吸血鬼咬過的人在死時都會成為吸血鬼,分辨吸血鬼的方法是檢查屍體,如果屍體沒有腐爛或是變色,那麼它就可能是吸血鬼,聖水可以熾炙吸血鬼的血肉,使它痛苦地尖叫。

以吸血鬼為中心而發展出來的傳說使他們獲得各式各樣的能力,包括藏在陰影中,改變形體,特別是變成蝙蝠或狼,不過有時候也會變成蜱或蜘蛛,還有用他們的眼睛迷惑人。吸血鬼也有許多弱點,在某些故事中,吸血鬼必須受到一頃才能進入別人家裡,他們害怕宗教的象徵,大蒜,芥菜種和其他的草藥可以使它們無法近身,用木樁刺穿心臟就可以殺死它們,但是這可能並非一勞永逸的方法,要永遠消滅它們,不但需要木樁,而且必須砍下吸血鬼的頭,用大蒜塞滿它嘴巴,並焚燒它的身體。

轉載自作家文摘出版社編輯部(Writer’s Digest Books)編、林以舜譯、劉稼禹審校:《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台北:奇幻基地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8刷),頁236-238)
案:Bram Stoker(1847-1912)的《Dracula》一直被後世的吸血鬼小說奉為圭臬,但這一部現代吸血鬼故事的經典巨作,一直以來都沒有完整的繁體中譯版,直到大塊文化2007年2月的這一個版本出現,除了完整譯出以外,還加上了Edward Gorey的插畫,各位有興趣的話不妨找來看。

Bram Stoker原著Edward Gorey插畫,劉鐵虎翻譯:《卓九勒伯爵》(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