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毓菁(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爸媽注重生活細節,就能避免一切家庭意外事件了嗎?面對無法控制行為與動作、無法判別狀況、玩開了就什麼都忘了的孩子,我們只能警告他們:「別碰!碰了就打打!」嗎?問題是,爸媽的明令禁止有用嗎? 越被爸媽壓抑越想碰,這也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到兩三歲的叛逆期,爸媽講什麼都不要,而爸媽每次遇到某些事就說「不可以!」,看到爸媽的表情,孩子反倒會興起一股刺激的興奮,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不可以。
| 1歲以下最怕異物梗塞,能塞進小嘴的物件都要注意,別讓孩子拿到手。 |
|
不知所以然 更想碰碰禁忌 「安全教育應該列為生活常規,而不是實施特別的安全教育。」林月琴說,爸媽教導孩子危險的方式都說「不可以!」,沒講原因,孩子不知所以然。如果爸媽說明清楚家裡哪些東西不可以碰,因為可能會受傷或更嚴重的後果,孩子自然會有警覺心。 但是孩子還小還聽不懂呢?其實小嬰兒就會看臉色了!當孩子看到爸媽的眼神、聲音,大人的手過來撥開自己的手,就知道要收斂。再聽到爸媽嚴肅的口氣解說,多少就會知道嚴重性 但是前提是,當爸媽看到孩子遇到明顯而立即的危險時,就要立刻出手,例如孩子已經爬到桌腳下要搆到桌巾了,應該馬上拉開,可千萬別慢慢警告,遠水救不了近火。 小幫手時期 安全教育好時機 開始教生活常規就要帶入安全教育,「就像爸媽都以為孩子還小不用做家事,上小學以後再教他做,等到那時他就不想做了,也一定無法進入狀況。在孩子三、四歲最想幫忙時,就是最好時機。」 林月琴的兒子4歲時,經常想幫她洗廁所,她知道他一定會「幫」地亂七八糟,還是帶他一起做;現在上國中的兒子會主動拖地板、曬衣服,她認為,除了讓孩子知道分擔家事理所當然,他也從生活自理中學到安全教育。「我教他清潔劑的正確使用法、清潔劑的噴頭怎麼按會噴出來、要小心危險,他很高興我讓他參與家務,每次我們都做得很開心,他很有成就感,被媽媽肯定就會做得更好。」 孩子在兩三歲時對一致性要求很高,這就是建立常規的好時機!反而常是大人破壞規矩。林月琴現在很放心讓4歲的女兒幫忙拔掉電插頭,就是階段性帶動的結果,「孩子想當小幫手,爸媽要先教他,他得到我的信任後,知道哪些東西怎麼按,其他東西不要碰,他會知道分寸。」 她認為,父母訓練孩子有幾個步驟:先示範教導幾次,再帶著他的手做幾次,接下來他做而爸媽看著他做幾次,再由爸媽監控一段時間,沒問題再讓他放手做。 自己動手做 從正確操作培養自信 「兒子也是4歲時想要自己泡奶喝,我帶著孩子一步步做:把奶粉舀幾瓢放到杯裡,先按出冷開水,這個動作熟練了,我再帶他到開飲機前,讓他看著我怎麼按出熱水,幾次後我再帶著他的手按,讓他知道熱水的感覺,之後幾次他做、我看。」林月琴笑著說,現在早上她還會對兒子說:「泡杯牛奶來吧!」兒子也做得甘之如飴呢! 不讓孩子嘗試,永遠沒機會,雖然讓孩子倒奶粉一定會灑出來,幫忙洗廁所,其實媽媽更累,但孩子在操作中學到很多。「他小一時想自己煎蛋,我也是一步步教他做,他現在一個人在家,我就不必擔心。」現在兒子會自己做早餐,蒸包子、烤鬆餅,也做得很好。 生活自理能力越好,自信心越強,孩子在操作中會小心自己的安全,並檢核正確操作的步驟,但這一定要靠爸媽管控,也一定要經過爸媽一步步帶領的過程,才能累積孩子的能力,由此良性循環,孩子在父母信任下,不會去玩爸媽不准玩的東西,因為他可以玩的太多了,爸媽帶著他接觸探索各種想做的事,也很清楚危險帶來的後果及怎樣做才不會招致危險。 孩子的試探 態度要堅持 剪刀利得很,又是生活常用的器具,怎麼教呢?林月琴教孩子的步驟是,先說好規則:坐在椅子上時才可以拿剪刀鉛筆等尖銳物,站起來就必須放在桌上、給別人剪刀時要以刀柄對著別人;規矩講完了,再抓著他的手教他剪。 「要讓孩子操作事物,但也要在你可以控制的範圍。」她說,面對3歲以下的孩子,爸媽監控要更強,更要堅持原則,孩子可能聽不太懂為何他的筆不能帶下桌,所以他會哭,但是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林月琴笑說兒子以前說過氣話:「為什麼別人家都不是這樣!」,對講過規則而開始「盧」的孩子,爸媽可以說:「這是我的規定,沒討論餘地。」,其實有時孩子是在試探你的監持是否始終如一。 現在就帶孩子一步步教會生活大小事吧!其實安全就蘊藏在生活裡,讓孩子從細節裡體會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為他的安全意識徹底紮根。 在教導孩子時,請記住,一定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字眼,告訴他之所以要這麼做的理由,也讓他瞭解不遵守這些規則的後果。必要時,也可以做些實驗幫助他理解後果的嚴重性,例如:要教導他不可以在樓梯或陽台追逐跑跳時,可以拿一個洋娃娃由上往下滾或丟,讓孩子自己目睹危險的狀況,他將更牢記叮嚀。 |